6月28日,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百峰村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当地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并对基地种植、销售情况进行采访,同时在定点区域开展药材种植知识科普,感受当地风情,学习当地文化,通过实践,弘扬青春活力,贡献自己力量。
扶贫基地实践调研:深入一线探发展
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深入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各类中药材的种植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队成员仔细观察药材的生长态势,测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记录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基地采用了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上层种植杨树等树木,下层种植耐阴药材,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为药材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们在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田间实践种植调研。 徐晨馨 供图
为了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团队成员深入种植户中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对基地种植户进行了深入采访。种植户林凤阿姨热情地拉着成员们的手,说起这些年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教师现场为种植户讲解了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受到种植户的一致好评,一系列的活动下不仅贴近了村民们的生活,还解答了村民们的疑惑。
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将课堂知识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既是一场专业知识的实践之旅,更是一次与乡土的深情对话。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们对基地种植进行深入采访。许缓 供图
药材知识科普:专业讲解惠民生
在基地设立的定点科普区域,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当地村民和种植户开展药材知识科普讲解。七月骄阳似火,却丝毫挡不住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奔赴乡村的热情,在特色种植业扶贫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药材知识科普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实践团队队员详细介绍了丹参、黄芪等常见药材的药用价值、种植技术、采收加工方法等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中药材的炮制原理和用药禁忌。为了让科普更有效果,团队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 这场从田间地头“生长”出来的科普活动,不仅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村民致富和养生的得力助手,更将饱含希望的知识种子,深深扎根在乡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随着夏日的微风,将科学种植与健康生活的理念,送进千家万户。
图为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队成员们认真科普,与村民们互动问答。曹相 供图
展望未来:双向奔赴绘就振兴蓝图
“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药学院负责人满怀憧憬地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这片希望的田野,用知识赋能产业,用青春点亮乡村,让“小药材”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书写更多校地合作的精彩故事!
图为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与村委负责人的整体合照。喻承瑞 供图
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持续开展更多此类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与智慧,让希望的田野处处绽放丰收的喜悦,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通讯员 姚顺程 赵影 徐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