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书法专场白玉蟾《足轩铭》《行书仙庐峰六咏卷》《天朗气清四言诗帖》

南宋道人,原姓葛,名长庚,字如晦,祖籍福建闽清,生于广东琼州(今属海南省)。后因父亲去世随母亲改嫁到了雷州,继为白氏子,遂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阅,又字象甫,号海琼子、神霄散吏、白真人等。他天资聪敏,七岁能诗,十岁即赴广州应童子科。白玉蟾后遇博罗泥丸真人陈楠,随入罗浮山学道,凡九年始得其道。遍游江南名山胜地。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在他死后,被尊为南宗五祖。

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极有造诣。《书林纪事》在描绘作为书法家的白真人时称其“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他特别擅长草书,兼擅行书、篆书、隶书。其草书上追晋人,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遗韵,行书则深受北宋黄庭坚影响,笔法苍劲老健,纵横舒展。惜其传世书迹非常罕见。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有文化修养、多才多艺、技法高超的释道僧人,如隋智永、唐怀素等,他们以其精熟的技巧和殊异的情趣,创造了大量作品,而这些作品往往抒其怀抱,蕴含哲理,具有较深的艺术内涵和欣赏价值。白玉蟾便是一位很有才华和个性的道人书法家、画家。学问宏富,道行高深,自然笔法超然不俗,非同凡响。

白玉蟾《天朗气清四言诗帖》 纸本草书 24.5×5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 文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軿[píng],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白玉蟾《天朗气清诗贴》又称《四言诗帖》,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天朗气清诗贴》是白玉蟾的传世之作,从该幅作品看,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天朗气清》诗卷的写作年代,已难考知。从传世的三件作品看,白玉蟾尤善行草,评者以为“大字草书,若龙蛇飞动”。受怀素、张旭、黄庭坚影响很明显,笔挟风涛之气,韵度天成,在南宋书坛允推上品。

白玉蟾《行书仙庐峰六咏卷》(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此诗卷乃叙仙人张惊喜之事。自书七言绝句六首,分咏丹光亭、藏丹岩、梯云栈、听鹤台、宣诏石、整衣坛六景。其一云:“仙人不见张惊喜,尚有药炉荒碧苔。”按:仙庐峰在湖南。宋?范致明撰《岳阳风土记》云:“又有宝慈观,乃张真人炼丹飞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谓之衣冠塜。丹灶遗迹尚在仙庐峰左。石臼二,因岩石为之。”《湖广通志》卷十二《山川志?华容县》:“石门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仙庐山,七峰甚高,有晋张惊喜炼丹处。”张惊喜为晋代道士。白玉蟾一生云游四方,据文集记载,他曾到过鼎州(湖南常德)。因此到岳阳完全有可能,但书写年代不详。此卷行笔舒卷自如,有《瘗鹤铭》之韵致。

白玉蟾《足轩铭卷》 纸本草书 32.5×81.5cm,宝庆二年(122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寄题足轩。奉似吾友周耎长高士,紫清白玉蟾。一丘一壑志愿足,始缝掖时文史足。不肯桒行礼自足,指此鉴心信知足。老氏宁馨一夔足,静观平生万事足,何必封侯万然后足。有人冷笑招不足,护元气如护手足。拟待登天欠两足,使子果然功行足。为须司命来是足,莫学射王无厌足。羞使瞿昙福慧足,极国阎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断鳌足,更施所养补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国兵食足。所谓平生万事足,宝庆丙戌万事足。乃见止□此神足,道无死生无不足,是以此轩名曰足。

《足轩铭》卷,宋,葛长庚书,纸本,手卷,纵32.5cm,横81.5cm,草书,22行,195字。

《足轩铭》卷为白玉蟾为友人周耎长高士所书,后余纸上有元虞集诗题和明代收藏家项元汴、清皇十一子永瑆、守虚子、荣郡王绵亿,崇恩及近人吴湖帆、潘静淑等题跋、题名,鉴藏印记有项元汴、耿嘉祚、安歧、永瑆、奕绘及清乾隆内府诸印。安歧《墨缘汇观》和顾复《平生壮观》均有著录。此卷作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白玉蟾时年33岁。此件书法行草相间,结体率意而不失沉蕴,笔势清劲爽健,用意超凡脱俗,有晋人风度,为名家精品,世所罕见。铭文豪迈豁达,表现出作者之乐天知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