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之路系列报道:文化传承与通关宝牒

在人类丰富的文化长河中,宗教文化一直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佛教文化便是其中璀璨的一支。佛缘之路通关宝牒,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承载着厚重的佛教文化传承使命。

2015年举办的佛缘之路活动,仿照《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倒换通关文牒的做法,具有深刻的文化致敬与传承意味。《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讲述的取经故事家喻户晓,将这种文化意象融入现代的佛缘之路活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通过重走类似取经之路,邀请寺庙法师在长卷上题写寺名、加盖三宝印和寺章,最终形成长达百米的通关宝牒,让古老的文化传统以一种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当代人面前。

辽宁营口楞严寺,法师在通关宝牒上题字

辽宁营口楞严寺,法师在通关宝牒上题字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通关宝牒上汇聚了众多高僧大德和法师的亲笔题字。这些题字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记录,更是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高僧们以书法为载体,将自身对佛法的领悟与修行融入笔墨之中,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每一个字迹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精神内涵。这使得通关宝牒成为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为后人研究佛教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到佛教书法独特的魅力,从而促进书法艺术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五台山望海寺,法师在通关宝牒上题字盖章

山西五台山望海寺,法师在通关宝牒上题字盖章

再看法印和篆刻部分,印章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应用于佛教后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佛缘之路通关宝牒上的法印和篆刻,不仅是寺院的标识和法脉传承的象征,更是佛教文化与传统印章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这些印章造型多样,印文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教义和文化信息,历经岁月沉淀,它们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证,让后人能够透过这些小小的印章,触摸到佛教文化历史的脉络。

此外,通关宝牒中还可能包含绘画、经文等内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的佛教文化载体。绘画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佛教故事和教义,让抽象的佛法变得直观易懂;经文则是佛教智慧的核心表达,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修行方法。它们在通关宝牒中相互辉映,传承着佛教的精神内核,使得佛教文化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中得以延续和弘扬,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宗教意义剖析佛缘之路通关宝牒

在佛教的信仰体系和宗教实践中,佛缘之路通关宝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从宗教仪式角度而言,它类似于一种神圣的宗教信物。在佛缘之路活动中,每到一座寺庙,获取寺名题字、加盖三宝印和寺章的过程,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宗教行为。这些步骤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种对佛教圣地的尊崇和对佛法传承的敬重。每一枚印章、每一处题字,都象征着这座寺庙对佛缘之路活动的认可与加持,使得通关宝牒在宗教仪式层面具备了特殊的价值,仿佛它是连接各个佛教寺院与佛缘之路行者的纽带,承载着众多寺院的祝福与期许。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宗教学者楼宇烈指导通关宝牒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宗教学者楼宇烈指导通关宝牒

对于佛教修行者来说,通关宝牒是其修行历程的一种见证。佛缘之路行程漫长,历经十万八千里,拜访了近千座百年古刹及著名佛教圣地。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们通过与寺院高僧交流、参与祈福法会、收集大众心愿等活动,不断深化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通关宝牒上的每一个印记,都代表着修行者在某一个特定地点的修行经历和心灵成长,是他们在佛缘之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激励着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2016年佛缘之路辽宁千山活动现场

2016年佛缘之路辽宁千山活动现场

从佛教教义传播的角度看,佛缘之路通关宝牒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动沿途开展心愿收集公益活动,收集了大众100多万张《心愿卡》,并在世界佛教中心蓝毗尼举办历史上首次《心愿节》祈福中华大型祈福盛会,为125万人点燃《心愿灯》。这些活动借助通关宝牒这一载体,将佛教的慈悲、智慧等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人们通过参与活动,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通关宝牒相关的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了解佛教文化,感受到佛教教义的温暖与力量,从而促进佛教教义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弘扬。

百万人填写心愿卡,祈福生命

百万人填写心愿卡,祈福生命

此外,通关宝牒还体现了佛教的法脉传承。宝牒上众多寺院的法印和高僧的题字,展示了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寺院分布和深厚的法脉根基。它就像一部生动的佛教法脉传承图谱,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佛教在不同地区、不同寺院之间的延续和发展,对于维护佛教内部的团结与传承,增强佛教信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学者,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指导通关宝牒

著名学者,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指导通关宝牒

以艺术价值视角审视佛缘之路通关宝牒

佛缘之路通关宝牒不仅在文化传承和宗教意义上有着非凡的价值,从艺术价值角度审视,同样是一座令人瞩目的艺术殿堂。

书法艺术在通关宝牒中大放异彩。宝牒上汇聚了百位当代高僧大德、宗教领袖及中国佛协、各省佛协重要成员抒写的字迹。这些高僧们,不仅在佛法修行上造诣深厚,在书法艺术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技艺。他们的书法作品风格各异,有的笔锋刚健,力透纸背,展现出佛法的庄严与力量;有的线条流畅,飘逸灵动,体现出佛教的空灵与智慧。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他们修行感悟与艺术才华的完美结合,为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篇章。

著名学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指导通关宝牒

著名学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指导通关宝牒

法印和篆刻艺术也是通关宝牒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印章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印文设计巧妙,融合了佛教文化元素与传统篆刻艺术技巧。从印章的材质到雕刻的纹理,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它们不仅是实用的标识,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方寸之间,尽显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016年佛缘之路五台山活动现场

2016年佛缘之路五台山活动现场

绘画元素在通关宝牒中为其增添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可能存在的佛教主题绘画,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描绘了佛教故事、诸佛菩萨的形象等内容。这些绘画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将抽象的佛教教义具象化,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画家们运用独特的构图、光影和色彩表现,营造出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才华,让通关宝牒成为一件集绘画艺术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精美艺术品。

此外,通关宝牒整体的设计与布局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匠心。长达百米的宝牒,将书法、法印、绘画、经文等多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在纸张上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艺术画卷。从文字的排列到印章的钤盖位置,从绘画的分布到经文的书写区域,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形式美和节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

图/文 佛缘之路组委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