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斯文
成立于1988年的广发银行,既是全国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广东21个地级机构全覆盖的股份制银行。
截至2023年底,广发银行全行有4万名员工,总资产迈上3.5万亿台阶,对公一般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大关,零售客户超7000万户,信用卡消费金额超2万亿元。
从资产规模来看,广发银行在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中不算最小,排在其后还有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
但从实际经营来看,该行在同行中也并不抗打。
这些年,广发银行信用卡王牌业务收缩,营收利润飘忽不定,加之其严峻的内控问题及高管的变动,这家已成立36年的银行似乎真的逐渐“老去”,失去了年轻时的活力。
01
18亿不良贷款转让引关注
近日,广发银行的一则动态引发关注。
一是因为其挂出了规模为18.26亿元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二是因为在这些不良贷款中其中一债务人曾是昔日的资本大鳄——赖淦锋。
据报道,赖淦锋为 “70后海归博士,巅峰时期曾一度关联3家A股上市公司,并实控其中2家。
然而,随着其多项违规行为被曝出,赖淦锋的资本版图开始走向崩塌。
2023年8月11日,赖淦锋控股的天润数娱股票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所终止上市情形被摘牌。此后,其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发银行近期挂出转让的不良资产中,赖淦锋实控的广州名盛置业恰是欠款最多的债务人,其涉及金额高达5.77亿元。
事实上, 不仅是广发银行,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们都在加大力度出清不良贷款,通过挂牌转让等方式剥离的不良资产。
据银登中心在官网披露的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规模、成交规模,以及挂牌项目数量、成交项目数量均实现逐季攀升。
其中,第三季度挂牌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达288亿元,成交的未偿本息规模为213亿元,分别环比增长约28.6%、22.4%。
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参与机构来看,出让方主要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而股份行转让规模大幅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券商中国通过统计银登中心公布的数据发现,股份行年内未偿本息成交规模达777.5亿元,约占前三季度总成交额的61%,而国有大行、消费金融公司的成交规模分别占比13.3%、12.9%。
“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有助于不良风险化解,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与资产质量,帮助银行轻装上阵,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以及对公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较多,一方面,是因为三项业务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高,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增长快;另一方面,反映市场对个人消费贷、经营贷等不良贷款需求加大,同时,通过转让有助于银行降低处置成本、提升处置效率。
02
利息净收入下滑导致营收利润飘忽不定
广发银行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组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据报道,2021年,广发银行成为首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2023年在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59位。
但事实上,由于业绩波动、罚单频频、高管波动,这些年的广发银行并不太平。
据wind数据显示,近9年来,广发银行营收同比增速最多的是2019年。
这一年,该行营业收入为763.12亿元,同比增长28.65%;此后,其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跌。
2020年到2023年,广发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05.25亿元、749.05亿元、751.54亿元、696.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52%、-6.98%、0.33%、-7.29%。
利润层面,2021年广发银行获得净利润174.76亿元,同比增长26.53%;2022年净利润155.28亿元,同比下滑11.15%;2023年净利润160.19亿元,同比增长3.16%。
对比其他股份行2023年度业绩来看,广发银行业绩排名靠后,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总资产均排名倒数第三。
对此,广发银行年报解释称,这主要是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该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所致。
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2022年,广发银行的净利息差分别为2.27%、1.79%、1.68%、生息资产收益率4.76%、4.34%、4.19%,净息差2.34%、1.88%、1.81%,利息净收入628.47亿元、569.7亿元、558.27亿元,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03
信用卡业务收缩,屡遭监管处罚
业绩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一家公司的业务经营状况。
作为广发银行的亮点业务,信用卡曾被寄予厚望,也为其贡献了不少的营收,但近年来,其已面临收缩。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广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09亿张,发现精彩APP月均活跃客户量仅1797万。但2022年其新增发卡量仅约700万张,同比2021年的新增1166万张减少近四成。
贷款余额也在下滑,2019年至2022年间,广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4652.14亿元、4163.77亿元、4514.89亿元、4389.07亿元,同比增速为-4.09%、-10.5%、8.43%、-2.79%。
同期的额度使用率更是呈逐年走低趋势,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2年,广发信用卡额度使用率分别为42%、37%、36%、34%。
业务数据下滑之外,过去几年,广发银行信用卡还屡遭监管处罚。
2022年3月,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因违反保险法被罚款10万元;同年6月,广发银行上海分行因在“广发卡上海”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标题为“不要告诉别人,你的肚子是被我们搞大的!”的推文,被认定贬损女性而被罚60万元。
2023年5月,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沈阳分中心因存在夸大保险责任、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等销售误导行为,被罚款30万元;同年 8月,广发银行因存在信用卡透支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十四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合计2340万元。
今年7月,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又因新增信用卡业务产品种类未按规定期限报告,被罚款25万元。
相比于王牌业务的衰落,该行的资产质量同样令人担忧。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26.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8%,较年初分别下降10.42亿元和0.06个百分点,但潜在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具体到业务,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最高,为6.21%;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5.2%;建筑业不良贷款率3.73%,均处业内高位。
结语
业绩飘忽不定,王牌业务收缩,资产质量堪忧,但其实广发银行的问题还不仅仅只有这些。
2023年以来,广发银行高管频繁变动,先是尹矣因到龄退休,辞任董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副行长职务;紧接着3月,张伟辞任该行首席战略官;9月,原副行长郑小龙到龄退休。
此外,广发银行三年超10位高管落马的现象也引发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2日,广发银行北京区域审计中心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邵敏又接受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意味着,近三年来,广发银行已有11位被查董监高成员。
另据报道,截至目前,广发银行在今年已收到两张百万级罚单,其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贷款发放不审慎;贷款三查不到位;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授信管理不审慎、内部控制管理不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