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且被国际学者公认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是中国新文学、哲学、史学的开山之人。
这个人就是胡适。
可以说,胡适的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是,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转。作为一个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贯穿终生,这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就如同一面多棱镜矗立在世人面前。
然而,就是这样的胡适,却被称作“民国第一红娘”曾促成了多对情侣。因为,他喜欢看到有情人在一起,并且,还为年轻人主持了不下一百次的婚礼。从当前的一些史料来看,胡适这上百次的证婚,很大一部分都是帮他的朋友、晚辈同好。而他促成的大多是学术界的名人,证婚的婚礼地点大多在国内。
不过,其中有一桩是例外的,那是胡适在美国的证婚。虽然,当时婚礼现场的照片,依旧被保存完好,但是,却没有人公开过这些照片。
时间来到1939年的3月31日,胡适这天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张履鳌的太太邀请我们一起进餐,主要原因是想宣布张太真和大使馆秘书游建文订婚的消息。
张太真女士是张履鳌先生的千金,我们一起从上海的剧团回来。当时,我在纽约生病的时候刚好他们也在那里演一部戏,所以,游建文君和张太真女士能够经常见面,此后,日久生情顺然而然地订了婚。胡适见此,便欣欣然接受了他们邀请自己在驻美大使馆里,为游建文和张太真的婚礼担当证婚人的请求。
关于这次婚礼,是胡适担任驻美国大使的时候仅有的一次证婚,也是胡适这一生中唯一一次在国外的证婚。这是驻美大使馆秘书游建文和中国演员张太真的婚礼。当时,游建文在驻美大使馆里,担任二等秘书一职,他在胡适身边和胡适一起担任着中美的外交工作。
其后,当宋美龄访问美国的时候,游建文在宋美龄的身边充当了随行秘书一职。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他担任了台湾驻美国的总领事。可以说,游建文是一位很有才能、能干且十分有上进心的年轻外交官。
实际上,游建文的妻子张太真女士的经历,跟游建文差不多。
张太真出身在一个外交官家庭里,从小就受到家庭氛围的渲染。张太真女士的父亲张履鳌,1912年的时候,就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曾经有段时间,张履鳌担任了当时许多重要军政界人物的法律顾问,如:黎元洪、吴佩孚等人。并且,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张履鳌的职位更是步步高升,甚至,被任命为使者出使智利,担任中华民国驻智利的特命全权公使。
从张太真父亲的身上,我们不难得知张太真女士的文化素养和家庭背景。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当时,一位正是努力拼搏小有成就的驻外使者,一位是从小便受外交思想观念的家庭气氛渲染而长大的大家闺秀。两人的结婚是多么的合拍,不仅身份地位相当,而且,三观也很符合,简直就是天合之作。多年以后,就在美国本土的国会图书馆里,还存留着游建文和张太真这场与众不同的婚礼现场照片。
这张照片是当时驻美国大使的胡适,在那一天担当证婚人的时候和两位新人一起拍的。不仅如此,照片还用英文记录着这场婚礼,这些英文用中文来说就是:“中国演员张太真小姐,在昨天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一回,她是自己人生里的新娘。张小姐嫁的是中国驻美大使馆里的二等秘书游建文先生,两人的婚礼在大使馆里举行。由中国驻美大使的胡适先生,为他们的婚礼证婚,并且,举行仪式。”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照片里的英文用到了一个新兴词汇,这个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闪婚”。
我们从胡适写的书里可以得知,当时,胡适先生在纽约生病的时候,刚好游建文君和张太真女士也在那里演一部戏。所以,这两人能够经常见面,在这之后,两人日久生情,便订了婚。从这我们可以猜想得到,在那段时间里,两人刚见面,就已经对彼此倾心了,这时是1939年的三月。同年的三月底,两人就订下了婚约,五月两人就举办了婚礼。
这般快的速度,用我们现在的话,难道不叫“闪婚”吗?
胡适在异国他乡为这两人当婚礼的证婚人,可以说是十分奇妙的缘分了。这也是胡适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即使不停地追求真理,但同时也不忘对生活的热爱。就算是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中,也乐于促成年轻人的姻缘,为他们牵桥搭线。正是这样的胡适,被大家戏称为“民国时代的月老”,时常被人称赞。
参考资料:
【《胡适传》、《四十自述》、《胡适日记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