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榔头》临时失约,但其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只关注体育

城市 · 赛事 · 品牌 · 传播

公众号丨互联网+体育

记者丨阿脆

转载请获得授权

北京时间6月8日,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为主角的纪录片《铁榔头》原计划将正式在全球网络上映。

但在播出前15小时,制片方突然决定,这部备受期待的纪录片暂时取消网络上映。

制片方表示,因为影片预告片发布后引起的轰动超出了制片方的想象,中国观众对于这部影片充满期待,因此他们决定先暂停在海外的上映,优先制作中文版并改在中国首映。

由于面对全球市场,在此前规划中,纪录片都是以全英文方式播出。制片方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在加班加点尽快推出中文版内容,力求片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能与中国观众见面。

《铁榔头》由国际奥委会(IOC)的奥林匹克频道推出,是其五环系列记录电影之一。同时也是第一部、唯一一部由女性作主角及导演的纪录片。执导的是知名美籍华人演员、导演陈冲。

整部影片全长1小时39分,在多个采访对象中,穿插着的不同回忆片段,全面展现了郎平在过去近40年里,有关排球、人生、家庭以及信念的点点滴滴。

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影片从2017年就开始立项策划,到如今已经历经了3年的准备执行。但在过去3年里,关于这部影片的消息却寥寥无几。

《铁榔头》究竟是如何立项的?为什么是陈冲来导演这部纪录片?这部片子为什么3年后才公开相关消息?《铁榔头》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意义是什么?

在正片延期与大家暂时“失约”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先聊一聊《铁榔头》背后的创作故事。

— 1 —

3位优秀女性孕育出的伟大作品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注定。《铁榔头》诞生于三位优秀女性的惺惺相惜中。

郎平出生于1960年,18岁开始进入国家队打球。1981年,郎平所在的中国女排拿下了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此后5年时间里,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郎平凭借卓越的表现也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体育明星。

但同年她选择退役,1987年远赴美国继续自己的学业。在郎平及老一辈球员相继离开后,中国女排不可挽救的进入了一段低谷期。此时的郎平在海外也一直处于奔波之中。

经历了在海外打球赚钱、海外执教的短暂经历后。1995年,郎平被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率领队伍走出了低谷。

2005年,由于家庭原因,郎平接受了美国女排主教练这份职位邀请。在2008年奥运会上,她带领美国队在北京战胜中国队,同时也遭受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争议。

2013年,郎平再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重新找回往日的风采。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让郎平重塑辉煌。

“一点点了解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在中国的地位,尤其是‘铁榔头’郎平后。我觉得她的确很有国际女性的象征意义,也很有中国民族英雄的象征意义。”这是《铁榔头》制片人林捷莹对于郎平的评价。

林捷莹曾经是国际羽联的媒体官员,2015年国际奥委会奥运频道推出之后,她曾为这个频道拍摄过关于中国体育的多部影片。

2017年,IOC奥运频道五环系列制作团队想拍摄一部关于亚洲运动员的纪录片,他们在第一时间询问了林捷莹,希望她推荐一位运动员。

“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郎导。”林捷莹说。

也正是因为林捷莹对于郎平的这份了解和肯定。她所撰写的关于郎平的故事大纲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奥运频道和好莱坞制片公司的肯定,很快,他们就决定拍摄这部片子。

主角确定了,谁来拍?林捷莹认为这是她制片生涯遇到的最大考验之一。

作为IOC奥运频道的重要系列,五环系列电影每一部都需要知名导演执导,同时这位导演需要能够把控住郎平这个国际化人物的壮阔生涯。

“比如预告片里郎导说的那句,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就看你选什么。我们需要的导演就是能了解郎导这方面思想的人物。”林捷莹表示。

曾在旧金山参加过制片比赛时认识的陈冲走进了她的视野。

陈冲出生于1961年,只比郎平小了1岁。她在电影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巧的是她和郎平人生轨迹十分相似,在国际化方面有着感同身受的经历。

同时陈冲也算是中国女排的球迷,她在美国留学期间,中国女排在美国比赛的时候,她曾多次前往中国女排的公寓里为她们做饭、包饺子。

果然,陈冲收到林捷莹的邀请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林捷莹的协调之下,她们三人见面洽谈后,这部由三位女性促成的伟大纪录片正式开拍。

— 2 —

3年用心打磨出的真实郎平

陈冲曾表示,自己拍摄《铁榔头》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她对于郎平的好奇心。于是双方在第一次正式采访时,陈冲就与郎平聊了整整一天。

尽管此前对于郎平及中国女排有着多年的关注,但想要全面讲好郎平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丰满的塑造出郎平的形象。陈冲及制作团队深知,他们还需要挖掘更多的故事。

《铁榔头》这部纪录片是以采访+大量史实资料的形式进行制作的。为了更多方面的客观呈现出郎平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形象。制作组单在采访这方面,就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

根据林捷莹的介绍,在国内,除了郎平的姐姐、女排队员们之外,他们也采访了相关的媒体记者、体育历史教授等。

为了了解郎平早年打球的经历,他们还特地到漳州女排训练基地采访了同样曾为中国女排带来辉煌与荣耀的教练陈忠和。

由于郎平职业生涯有另一段重要的人生是在美国度过的。因此制作组从她1984年夺得奥运会的对手美国队,到郎平刚到美国时给他地方住的美国夫妇,再到2008年执教美国女排时的队员,无一例外,全部做了详细的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郎平昔日的一位美国队对手的态度让林捷莹印象深刻,“我找到她时,她说自己是很不想接受采访的。因为郎平好像太完美了,她无话可说。”

除了中国美国这两个郎平长期往来的国家外。由于郎平在1999年前后曾执教过意大利摩德纳俱乐部女排,因此制作组还远赴意大利找寻曾与郎平相识的人进行采访,其中就包括担任土耳其女排主教练的古德蒂。

两年的采访给制作组积累了大量的视频素材。但除了这些采访外,史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样是一件相当费力的工作。

好在这部纪录片是由国际奥委会推出的,制作组因此得到了国际排联,中国、美国排联的多方帮助。他们从官方的资料库中,找到了很多郎平当年作为运动员、作为教练员的珍贵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些摄影师拍摄的珍贵老照片。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制作组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后期的剪辑制作工作。整个制作组对于这部纪录片的推进一直相当低调。

《铁榔头》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是陈冲参加一档综艺节目时,被拍到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郎平照片,那个时候大家才知道了陈冲在拍摄一部关于郎平的影片。

为什么前期没有任何宣传,陈冲及林捷莹并未对此表过态。但在记者看来,一方面或许是国际奥委会对此类影片有严格把控,而另一方面则或许是制作组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影片制作上,他们想用心打磨出一部好作品。

— 3 —

《铁榔头》不止是一部体育纪录片

相信大家对于1个多月前掀起全球广泛讨论的另一部体育纪录片《最后之舞》还印象深刻吧。

这部在豆瓣获得9.7分评价的高分纪录片,其背后的制作公司MandalaySports Media,正是《铁榔头》的制片公司。

同时《最后之舞》的出品人JonWeinbach也是《铁榔头》的出品人和监制。

国际奥委会推出、好莱坞费时三年制作。这样的制作规模其实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铁榔头》并不仅仅只是讲述一位伟大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纪录片。

国际奥委会的五环系列影片,到如今共推出了4部。有讲述古巴拳击实验性变革培养出奥运冠军的《人民斗士》;有讲述阿根廷篮球如何将“梦之队”拉下马获得奥运冠军的《黄金一代》;有讲述冰球黑马捷克夺得奥运冠军的《长野记录》;还有讲述美国奥运摔跤传奇加德纳的《鲁伦-加德纳不死》。

每一部影片,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绝佳体现,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这些动人心魄的故事,让大家铭记这些伟大运动员的同时,也感受到体育精神带来的魅力。

而这部影片对于郎平及中国女排同样意义非凡。在以往我们的印象中,郎平是天之骄子,她是中国在女子排球项目上的一颗定心丸,她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及教练员。

但《铁榔头》也从郎平的生活、情感、信念角度出发,直抒她在排球与家人之间的抉择,尽管备受争议,但她仍想做好一位母亲。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就看你选择什么。”“作为强者要面对更多困难。”在《铁榔头》里,郎平也展示着自己“脆弱”的一面。

原计划6月8日网络上映《铁榔头》,是要参加“WeAre One:AGlobal FilmFestival”(我们在一起:全球电影节),这个电影节是在全球遭受疫情期间,鼓励大家在家隔离支援新冠疫情防疫工作的免费线上活动。

《铁榔头》原计划在此节点播出,一方面是为世卫组织抗击疫情募集捐款,另一方面,“我认为,郎导这个人物象征着执著和勇敢。当前在疫情情况下,制作和上映这部关于郎导的纪录片,我希望能给予世界一种执著与力量,也给予大家一定的希望和启发,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林捷莹说到。

尽管现在因为特殊原因影片暂时“失约”,但《铁榔头》所传递出的信念和精神不会变。好饭不怕晚,相信我们与《铁榔头》很快就能正式见面。

*《铁榔头》背后创作内容采访源自公众号“我爱女排(welovevolley)”

“互联网+体育”转述相关内容已获授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