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全称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是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一部与陆军分队、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的反击作战。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次海上反侵略作战,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海军史上首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有力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于我国实现和平发展和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海战背景
位于南海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四大群岛,西临越南,东靠菲律宾,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必航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中西沙群岛主体分为东部的宣德群岛和西部的永乐群岛(该群岛主体由金银岛、珊瑚岛、甘泉岛、广金岛、琛航岛及晋卿岛等岛礁组成)两部分 。
1932年起法国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的部分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沙群岛由中华民国管辖。1946年起中华民国军队在西沙群岛的最大岛屿永兴岛(位于宣德群岛)驻防。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海南岛之后三个月,中国派兵驻守永兴岛。中国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1951年发表声明:西沙群岛一向是中国领土。
但越南共和国(南越)一直对西沙群岛虎视眈眈。20世纪50年代,南越声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1956年出兵占领西沙永乐群岛中的甘泉岛,1958年出兵占领了琛航岛。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西沙群岛是中国领土。1959年设立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后南越守军曾一度从甘泉岛、琛航岛、金银岛撤走,但却占据着珊瑚岛。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实力遭到削弱,而苏联趁机扩军备战,在军事力量上与美国逐渐趋于平衡,甚至在非洲和南亚等地区的战略扩张态势还略占上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受到挑战。为了加强同苏联的争夺,美国开始改变政策,一方面缓和与中的关系,谋求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一方面从越南撤军,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增强实力。1973年1月,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和平协约》签定,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南越政府得到美军移交包括军舰在内的剩余军事装备。美军撤出南越的决定,让南越产生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当时中国支持北越,美军撤出南越后,相比之下北越的实力无疑更强),所以南越开始策划了侵占中国西沙群岛的计划,并有一定的底气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南越“总统”阮文绍认为:一是他自认为在美军撤走时接收了十余艘千吨级军舰,对中国南海舰队已拥有优势;二是认为根据盟约美国有援助义务,若中国反击应该来助战;三是想以此彰显“爱国主义”,刺激民族情绪,并让受中国支持的北越陷入政治被动;四是想再把美国拖下水,让其重返南越。五是中国北方面临苏联的威胁,无暇顾及他们。于是,南越开始对我国的西沙群岛,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
南越海军官兵,南越当时发动西沙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认为在美军撤走时接收了十余艘千吨级军舰,对中国南海舰队已拥有优势
冲突和准备
从1973年8月份开始,南越军舰在西沙海域不断地驱赶和抓捕中国渔民,企图占领岛屿。当时中国的战略重点是北方防范苏联,为免事态扩大,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战斗,而是使用了边防斗争中一贯的策略,派出武装的渔民坚持在永乐群岛从事传统的渔业生产、登岛避风,与南越军队针锋相对。1973年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谴责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各群岛拥有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决不容许南越当局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任何侵犯 。
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1974年1月15日,南越海军的16号驱逐舰“李常杰”侵入西沙的永乐环礁海域,并于13点50分,向中国渔民的捕捞作业基地甘泉岛炮击10发。南越海军还企图登上当时在永乐环礁从事捕鱼生产的广东白马井水产公司南渔402、407号渔轮,无理要求中国渔轮离开西沙海域,中国渔工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74年1月17日,南越武装部队侵占金银岛、甘泉岛,并在侵入甘泉岛后强行取下中国国旗。冲突、挑衅进一步升级。
面对南越当局的入侵军事行动,中国先采取了被动防御策略。1974年1月17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38002部队由副部队长魏鸣森等人员组成海上指挥所,率38141部队271、274号猎潜艇进抵西沙永兴岛,执行巡逻任务。与此同时,38001部队的396、389号扫雷舰和281、282号猎潜艇,也相继赶往西沙海域集结待命。
中国274号猎潜艇进驻西沙群岛
1月18日,南越增派5号驱逐舰(“陈平重”舰)和10号护卫舰(“怒涛”舰)入侵永乐群岛海区并撞坏在该海区作业的南海水产公司407号渔轮。至此,南越当局集结于永乐海区的军舰达4艘(另外两艘分别为16号“李常杰”舰和4号“陈庆瑜”舰),另外还有驱逐舰、护卫舰各1艘也正在向西沙入侵。事态进一步扩大。
18日晚9时许,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勤务团截获了极为重要的情报”,是刚破译的一份“关于南越总统阮文绍对其西沙军舰下达命令的电报”,译文内容如下:
“总统阮文绍复电海上旗舰陈平重号”
命令你们“收复越南领土琛航岛”方针:
——“采取温和路线”
——“如中共开火,要立即还击消灭他们”。
——“10号、16号负责跟踪中共苏式护卫舰(原电文如此),4号、5号支援BH分队登陆,消灭渔船和小船”;
——“行动时间定在19日6时25分” 。
南海舰队立即将此电文上报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和广州军区司令部。收到电报后,1月18日20点,周恩来召开作战会议,总的方针是:后发制人,政治上争取主动,既要寸土必争,又不使战争扩大。中国高层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到总参作战部负责指挥西沙海战。战争一触即发。
南越5号驱逐舰“陈平重”舰,1974年19日“陈平重”号高速冲向中国274号猎潜艇,率先对274艇驾驶台开炮,西沙海战正式开始
战争爆发
西沙海战双方参战舰艇示意图
西沙海战示意图
1974年19日晨,南越“陈平重”号率领“陈庆瑜”号由金银岛、羚羊礁以南的外海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接着“怒涛”号和“李常杰”号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舰艇接近。
中国南海舰队司令张元培立即命令:396、389两艘扫雷舰进至广金岛西北海面,拦截敌“李常杰”号和“怒涛”号舰;271、274两艘猎潜艇进至广金岛东南海面,监视“陈庆瑜”号、“陈平重”号。
随后,数十名南越军人在广金岛抢滩登陆,向岛上中国军民开枪射击。守岛中国军民立即还击,迫使他们撤回舰上。岛上登陆失败后,自持“舰坚炮大”的南越海军,便转而进攻中国舰艇。
我军要求各艇:一定要坚持后发制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先开第一炮。19日10时23分,南越“陈平重”号高速冲向中国274号猎潜艇,率先对274艇驾驶台开炮,中国舰艇当即开炮还击。海战正式开始。南越“陈庆瑜”号的舰长武友山战后确认,是南越海军“打响了第一枪”。
此时,海战的格局是2对2,中国271、274两艘猎潜艇分别攻击南越“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396、389两艘扫雷舰则攻击“李常杰”号和“怒涛”号。场面上是2对2,势均力敌。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当时的战略重点是在北方防范苏联,对南海舰队的建设投入很少,舰队原有的四艘千吨级护卫舰全部失修,无法出海作战。所以这几艘舰艇的吨位仅在几百吨左右,例如271、274艇属于6604型猎潜艇,标准排水量只有319.6吨,396、389扫雷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570吨,所以四艘舰艇的吨位加起来只有1760吨。相比之下,南越的“陈平重”号标准排水量可达1776吨,“陈庆瑜”号标准排水量1253吨,“李常杰”号标准排水量可达2040吨,“怒涛”号吨位较小,排水量只有650吨,其总吨位达6000吨以上。吨位的差距,也带来了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南越军舰装备127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约达50门,而中国军舰仅装备85毫米以下口径火炮16门。吨位和火力上,中国海军都处于劣势。
我军舰艇向敌军发动进攻
不过,军舰吨位小,也意味着机动灵活,中国海军充分发挥我军舰艇机动灵活、火炮射速快、近距交锋有优势的长处,在南越军舰开炮后,立即欺近南越军舰,展开反击。面对中方态势,南越军舰试图拉开距离,以发挥舰炮射程远的威力,但中国海军舰艇紧紧咬住南越军舰不放,开足马力,抵近攻击。
中国军舰小口径火炮一阵齐射,重创越方军舰。战斗中,271艇利用“陈庆瑜”舰的火力死角集火攻击,造成该舰通讯中断,军旗落入海中,迫使其拖着浓烟逃逸;396、389号舰则贴近“李常杰”号进行集中火力近射,使南越军舰甲板上多处起火。此时,“怒涛”号趁机向中方389舰偷袭。紧急时刻,271编队两艘猎潜艇向“怒涛”号右舷一阵急射,南越军舰中弹起火。11时49分,中国海军猎潜艇第74大队(由281、282号两艘猎潜艇组成,已于18日抵达西沙群岛宣德群岛的永兴岛附近待命)及时赶到,并进入海战场。12时12分,第74大队接到了攻击命令,281艇全速上前,向“怒涛”号猛烈射击,于14时52分将南越“怒涛”舰击沉。经过1个小时激战,南越10舰“怒涛”号被击沉,其余1艘重伤,2艘轻伤后,狼狈逃窜。这次海战共毙、伤南越军队117人。
击退南越军舰的攻击后,邓小平紧紧抓住19日险胜出现的有利时机,提议乘胜收复三岛,一举解决了1956年起南越西贡政权对西沙岛屿的侵占。19日海战后,中国海军南海舰队遵照上级指示,为输送、掩护陆军分队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岛屿,并准备打击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舰艇,迅速调集各型舰艇15艘,载运陆军4个步兵连,于20日8时以前,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
20日,9时35分,海军和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的中国南海舰队军队发起收复西沙三岛的登陆作战。中国参战部队分乘海军舰艇和渔轮向被南越军队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逐岛发起攻击,至13时45分收复三岛,全歼了登岛的南越军队。
西沙海战中南越吃了大亏,便摆出报复的姿态,派出6艘军舰从岘港驶向西沙群岛,另外又派两艘驱逐舰增援岘港,并下令该地区的海、陆、空三军全部进入战备,同时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提供援助。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直接命东海舰队3艘导弹护卫舰(昆明”、“成都”和“衡阳”号)通过台湾海峡,支援南海舰队。面对中国军舰调动,南越当局看到局势发展对自己不利,最终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
西沙海战正式结束。
西沙海战,中国军队共击沉南越海军军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有力维护了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经此一役,西沙四十年再无战端
结果和意义
西沙海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战,亦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此役中,中国军队共击沉南越海军军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战斗结束后不久,中国即将全部俘虏遣返),收复被南越军队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有力维护了中国主权领土完整。西沙海战,对于中国而言,意义深远。
首先,经过西沙海战,中国有力打击了南越的扩张野心,驱逐了南越在西沙群岛海域的势力,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从此牢牢控制了永乐群岛核心区永乐环礁,为后来控制西沙边缘岛礁(中建岛和华光礁、浪花礁等)及控制中沙群岛、进军南沙群岛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西沙海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战,持续时间较长,作战样式复杂多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未来的海上反侵略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西沙海战中,中国军舰吨位较小,火力较弱,整体战力不如南越,但中国充分发挥自身舰艇的优势,扬长避短,以小艇打败大舰,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这对于中国未来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西沙海战的胜利,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经此一役,西沙四十年再无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