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商
近日,“张朝阳称自己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话题冲上了热搜。这位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力推荐了自己的“独家睡眠法”,每天只需要睡4个小时,先入睡2小时,彻底清醒1小时,再入睡2小时,并称,自己已坚持了快两年,效果特别好,大家都值得试一试。此番言论一出,立马引发了众多网友热烈讨论。
现代社会,“少睡觉”似乎和“努力、成功”紧密相连,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依旧精力充沛,也好像早已成为了成功人士的标配。谁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多出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正像张朝阳介绍自己的高效睡眠法时说的,“睡得少,又睡得好,突然发现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真是让众多网友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然而,到底有多少人是靠少睡觉获得成功的?睡眠关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质量。那么,张朝阳的睡眠法对大多数人是不是可行?一时间,有关成功人士的睡眠问题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
稀奇古怪的睡眠法
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而言,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部分人看来,在夜晚用较长的时间睡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也有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提出了种种稀奇古怪的“睡眠法”。除了张朝阳的“4小时睡眠”外,还有“达·芬奇睡眠法”“Everyman睡眠计划”等。
“达·芬奇睡眠法”,相传是由达·芬奇发明的一种多相睡眠法。这种睡眠法将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来进行,以达到减少全天总睡眠时间的效果。简单地说,这种睡眠法就是每工作4小时睡眠15分钟到半个小时,周而复始。一天下来,总睡眠时间大概只有1.5至2个小时。据说,达·芬奇正是通过这种睡眠法保持了每天的高效率,而且远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
然而,很多人在亲身体验达·芬奇睡眠法后均表示“不可行”,这种方法虽然的确能节省大量睡眠时间,但在每次睡眠都没有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长此以往,会导致血清素的调控发生紊乱,机体无法通过睡眠彻底放松,获得充分的休息,而且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抵抗力下降,还会影响机体的自我修复,更易患癌症等因为基因错误而导致的疾病。
“Everyman睡眠计划”则是另一种较为流行的多相睡眠法,与将时间均匀分配的达·芬奇睡眠法相比,这种睡眠法的特点在于入睡时间有长有短,更加灵活,包含一次主睡眠和若干次小睡。比如,在一天的时间内安排一次3小时的主睡眠,并在特定的时间进行3次20分钟左右的小睡,就可以将一天的睡眠时间控制在4小时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帮助快速入睡的“478睡眠呼吸法”“美军睡眠法”等等。
至于张朝阳的改良版睡眠法,每天两次,一次睡2小时,覆盖了一个睡眠周期,有没有科学性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每天只睡4个小时是张朝阳的个人习惯,对他个人而言,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尽管这种睡眠法有2次睡眠周期,假设每次都能一上床就睡着,从不失眠,并且达到深度睡眠状态,可总休息时间仍然是不足够的。
基因决定你是不是少眠者
江湖上流传的这些稀奇古怪的睡眠法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每天只睡4个小时还能精力旺盛?比如苹果CEO库克,比如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
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介绍说,“睡眠的个体差异化非常大,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睡满8小时,短睡眠者确实存在。睡眠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年龄、基因、性格、生活工作的环境等。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相对来说,多血质、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对睡眠的需求较少。”
同时,根据科学研究,这些少眠的成功人士,除了他们自己很拼、很努力外,可能还得益于一种变异基因。科学家把这种基因命名为“撒切尔基因”,这种基因让人只需正常睡眠的一半时间就可以保持体力充沛。所以说,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量与遗传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你的父母就是短睡眠者,那么你是短睡眠者的概率也非常大。
然而,世间具有这种“先天少睡眠体质”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只有不到5%的人属于这样的少眠体质。因此,专家建议,大多数人不要违反自然的睡眠规律,盲目地跟风各种短睡方式,睡眠时间较短则并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熬夜就是慢性自杀
对于人类睡眠的具体时间,更多的业内专家都达成了共识:一个人不管一天睡几个小时,睡眠时间还是应该尽可能安排在夜间,不断地熬夜就是在慢性自杀。
“这与昼夜交替、光照变化相关,是人类长期与大自然磨合相处之后形成的生物节律。”胡少华解释道,我们大脑的间脑顶部有松果体,当光照变暗、夜幕降临,松果体便开始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又会释放出一种叫五羟色胺的元素,这种元素便会启动人体进入睡眠模式。根据研究,褪黑色从天黑就开始分泌,在夜间11点到凌晨4点达到分泌高峰期,其中又以凌晨2-3点最为重要。
他表示,“如果你在这个阶段没有入睡,就是在人为破坏人体的生物节律,最终会造成睡眠紊乱,进而影响各种身体机能。而且,前半夜人的睡眠质量高于后半夜。”
据了解,人的睡眠大致上可分为浅睡和深睡两种状态。刚入睡初期两眼快速运动为浅睡;睡眠之中眼球不动或仅有缓慢运动即为深睡。在一次正常睡眠周期中,深睡和浅睡交替进行。人入睡后会很快进入深睡,且逐渐加深,达到沉睡状态,这种状态无梦,约维持60-90分钟。经过深睡,人返回到浅睡,进入梦境,这时除眼球会出现快速左右交替运动,还可能有梦话、笑声,或被噩梦惊醒,或翻身改变睡姿又继续睡去,进入下一个周期,无缝连接。一般一夜睡眠约有4-6个周期,而且随着周期进行,深睡眠时间变短,浅睡眠时间增加,直到早晨醒来。
进入深度睡眠,人体各系统都在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比如血压、呼吸、循环、免疫、内分泌等,排出体内有毒的化学物质。对此,胡少华打了个比喻: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块电路板,白天被全力使用的电路板总会有一些“磨损”,深度睡眠就是在对电路板进行修复的过程,如果你睡眠质量不佳,也就是深度睡眠不足,长期以往,电路板一定会出现严重伤害。
“长期睡眠不足,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严重伤害,更有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抑郁症、肠功能紊乱症、神经性皮炎甚至痴呆症等疾病,根据研究,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也与睡眠障碍有关。”浙江大学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也表示,“我们很多因头痛、头晕、乏力、腰酸背痛等来就医的患者,最后发现往往是因为睡眠障碍或不足引发的。”
成功人士真的睡得少吗
成功人士都睡得少,这早已成了许多人的共识。毕竟鼎鼎大名的拿破仑、撒切尔夫人、雍正皇帝、彼得大帝都是一天只睡4个小时还能精力充沛。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也表示,每天只睡4小时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然而,成功人士就真的睡得少吗?其实也并不尽然。《福布斯》杂志曾经采访了蒂姆·库克等21位“超级成功人士”,其中有一半人的睡眠都在6个小时以上。
而且,许多睡眠较少的人或许都会相信,他们花在工作上的额外时间就是让事业不断攀升的关键。然而,他们节省出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并非是高产时段。重置产业商务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达伦·威特莫就承认,一般在晚上9点到凌晨2点这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的效率并不像上午八点到下午5点那么好。
此外,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权威睡眠研究员大卫·丁格斯表示,那些经常吹虚自己几乎不需要酣眠的人,也可能会错算他们究竟睡了多长时间。睡眠较少的人常常通过补觉来避免疲惫。比如说,许多人会在周末睡得久一点。忙碌的高管可能会在搭乘长途飞机或乘车开会的途中休息。
也就是说,许多少眠的人晚上少睡的那部分觉,总是会在其他方面补上的。就连总说“男人睡4小时,女人睡5小时,蠢人睡6小时”的拿破仑自己也曾经在马背上打盹。所以,那些通过努力睡得少来获得成功的故事,很可能终究只是故事。
高效工作更要高效睡眠
商界里有句名言是:“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万达创始人王健林一天要出现在4个城市,搜狐CEO张朝阳一天只睡4个小时,百度CEO李彦宏,每天早晨5点起床,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他们是如何做到拥有旺盛精力和充沛体力的?
专家表示,睡眠每天占据了一个人1/3的时间,与睡眠时长相比,睡眠质量则更为重要。一些成功人士能时常饱有充沛的体力,是和他们高质量的深度睡眠分不开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睡眠周期包括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其中深度睡眠是人体最需要的,也是优先保证的。因此,要想高效地休息,人们必须要知道如何进入深度睡眠。
据了解,满足深度睡眠通常要具有以下两个重要因素。其一就是环境因素。人的身体内有一个系统——由光亮和黑暗来控制的睡眠激量素含量,叫做“褪黑素”。理想的褪黑激素分泌,是在夜晚时升高,而在白天时降低,这样白天就会比较精神,而晚上也容易入睡。
褪黑素含量和接触阳光的水平密切相关。一旦眼睛接触不到阳光或者强光线环境,褪黑素含量就开始升高。因此,要想拥有高效睡眠,在晚上睡觉时,就应尽可能保证睡眠环境安静无光源,远离电脑、手机等屏幕,这样才有助于褪黑素分泌,也更容易入睡。另外,在出差前,最好备上隔光性能较好的眼罩。它能为人们在出差旅途中创造出一个黑暗的环境,助其入睡。
其二是声音因素。据科学家发现,人类无法在零噪音的环境里生存。最有利于人类休息的声音是白噪音。白噪音能产生均匀的、连续的、有规律的波点,相对于绝对安静的环境来说,白噪音其实更有助于放松和休息。人们可以通过聆听这些噪音软件模拟出来的电闪雷鸣,或者是雨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充分让身体放松下来,快速进入深度睡眠。
此外,专家认为,一定时长的、有规律的高效运动也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之一。
通常来说,对健康最为重要的是心肺功能。一个人的心肺功能好比汽车的排量。排量更大的车,性能肯定更好。同样的,心肺功能更好的人,精力更旺盛,处理起工作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对商务人士的心肺功能训练都是极其有利。
列宁说,不懂休息的人,也不懂工作。休息是充沛体力、旺盛精力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掌握好高效的休息方式,才能及时给身体和精力蓄电,为投入繁忙工作做足准备,因此,高效工作和高效休息始终是商务人士不变的追求。
飞驰在赛道上的赛车手,如果总是因害怕被超越而从不肯停下来加油换轮胎,又能跑多远呢?一旦燃料用尽或爆胎,你就会被轻而易举地超越。
人的身体也是一样,与靠压缩睡眠,来换取更多工作时间相比,提高平时睡眠和休息的效率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琢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