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会客厅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气象”为全社会服务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2025年4月23日至24日,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NC-FE)主办的“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地球系统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组织了低空经济+气象、能源+气象、健康+气象、城市气候应用等多场分会。

大会期间,环球网专访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许小峰表示,协会更加聚焦地球系统科学的应用和价值转化,推动气象与多行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气象为全社会服务的目标。

【人物档案】

许小峰,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研究领域包括天气、气候动力学理论与业务发展等。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在国内外核心科技期刊和国家媒体上发表过200余篇论文或相关文章。

以下为专访全文:

“消息树”对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

环球网:您认为气候变化对城市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许小峰: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仅会产生难以抵御的灾害,例如大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还对城市环境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天气因素对城市的影响非常显著。城市本身存在热岛效应,再叠加气候变化导致的整体升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城市是人口集聚区和财富集聚区,受影响的区域集中,需要防范的地方也集中。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情况,后果会更为严重,需要迅速采取防范措施。

环球网:气象服务在协助应对极端天气、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许小峰:气象通常被视为“发令枪”或“消息树”,即提前告知灾害是否会来以及何时到来,从而为采取应急措施、防灾减灾和抗灾提供预判。有预判和没有预判的差别非常大。如果能够提前预判并采取措施,与缺乏准备、措手不及会是完全不同的后果。

气象服务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前预判,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也需要气象的及时跟进。例如,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需要了解是否还会恶劣天气发生,以便决定采取何种行动,防灾减灾的物资储备与调度,以及考虑可能的持续性影响问题。

各行各业都需要接收气象信息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可能的灾害。不仅是气象部门,相关组织、个人都需要考虑和认真应对天气过程可能引发的结果,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及时组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与健康

环球网: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明显的领域,您认为未来几年内,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最需要关注的趋势是什么?

许小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对气象的强依赖行业。气象服务最初的重点对象之一也是农业。目前有两个词可以概括农业与气象的关系:“靠天吃饭”和“知天而行”。这两句话反映了农业受气象灾害的影响,也受惠于天气、气候条件,如果能够做到“知天而行”,不仅可以降低灾害,还能实现稳产高产,趋利避害。

环球网:能否举例介绍气象服务和健康的关系?气象服务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健康?

许小峰:气象与健康的关系众所周知。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称,全球每年因高温天气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0万人,这一数字远超其他气象灾害。

高温可引发热射病和中暑,低温则可能导致感冒、呼吸道疾病,温度剧烈变化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等。有专门的手机APP可以预告花粉指数,对于花粉过敏人群来说,这些信息非常重要,他们可根据这些信息采取防护措施。我们未来需要通过量化的分析和监测数据,包括对健康的影响,例如沙尘暴或花粉季节引发的鼻炎或过敏反应等,对可能受影响的人群进行量化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跨学科融合 为全社会服务

环球网: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搭建“政-产-学-研”桥梁、通过气象经济赋能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哪些行动跟规划?

许小峰:地球系统科学要求我们考虑一个完整的地球系统,包括各个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同时还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包括人类自身所受到的影响。因此,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开展工作时,致力于将科学与应用相结合,推进大气与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科研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活动,包括生活、生产与健康。

2024年底,协会积极协调,促进了中国气象局气象与医疗健康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成立,这是国内首家医疗健康与气象环境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平台,对推动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国家行动具有开创性意义。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也成立了气象与医疗健康专业委员会,组织包括医学、健康和气象气候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探讨这些问题。

在本次“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上,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组织了气象与新能源、气象与生态环境、气象与低空经济、气象与健康、气象与城市人居等多场分论坛。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将在未来开展的工作中,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考虑问题,将科学与应用、影响与服务等问题综合纳入业务服务当中,促进气象人员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不同行业人员的合作,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致力于部门气象与社会气象相结合,无论是“气象+”还是“+气象”,都体现了气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最终实现气象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