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6分钟解读:一粒小麦的昆山变身之旅

6月14日

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

用六分多钟聚焦昆山粮食产业链条

夜间工厂

粮食加工流水线忙不停

夏粮在收获后陆续入仓

进入产后加工环节

全国大型成品粮生产供应基地

益海嘉里(昆山)工厂

“白加黑”24小时全天候生产模式

让一粒小麦的变身之旅提速增效

白天机器轰鸣,夜晚灯火通明

入夜后的昆山工厂变身为烘焙工厂

从原料到成品,从产线到货架

成千上万个蛋糕和面包在这里下线

通过冷链物流第一时间供应市场

而整个过程不超过8个小时

夜已深

但对于江苏昆山的这家

粮食储存加工贸易的头部企业

——益海嘉里(昆山)工厂来说

才刚刚进入夜间工作的高峰期

工厂周边的几条马路上车流不息

从这些车牌照上就能看出

距离远的有

黑龙江、广东、河北、陕西等地的车辆

距离近的长三角地区

安徽、上海、浙江的车主也不少

益海嘉里(昆山)工厂行政部负责人 刘振华

交管部门为我们设置专门的停车位,安排专人维护厂外车辆的秩序,引导他们有序进厂。

在这些车辆里边

记者看到除了常见的面粉以外

还多了一些新产品

有炸鸡裹粉、蛋糕预拌粉等

它们都是刚刚上市的新品种

这些听起来挺新鲜的面粉新品种用来做什么?

记者随着麦香味和面包蛋糕的香甜味

很快就找到了这家粮食工厂的核心区域

——烘焙车间

面粉、牛奶、黄油、糖浆等食材

在夜间工厂的流水线上相会相聚

融和揉捏,发酵烘烤

悄然变身为蛋糕、吐司、牛角包等美食

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下线

经过冷却包装分拣后

在清晨时分他们将通过冷链物流车

一一派送到百姓餐桌上和商超门店里

“大手拉小手”

从一个厂到一片产业集群

小麦变身之旅的背后

是粮食这一产业链条的拉长和延伸

在益海嘉里(昆山)工厂面食车间

这个试吃实验室里正在煮面

记者在这儿看到了

上海葱油拌面、重庆小面、陕西臊子面等等

当然

这个面食大荟萃也少不了改良后的西式面点

新式意大利面

面心本土化采购加工不说

酱料和辅料也开发配备了十多种口味

益海嘉里昆山企业群总经理 潘锋

酱料是我们合作伙伴出品的。它是小微企业,也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

现在,我的身份有了新变化。以前,我只是昆山工厂的经理,现在,我是昆山企业群十三个工厂和公司的总负责人。

把我们的肉禽蛋菜包括面制品深加工的合作伙伴一起招进来,将来会形成不低于30家企业,我们预计总产值应该突破50亿元的产业集群。

“大手拉小手”

头部企业牵手小微企业

共建共享产业链条发展红利

目前

苏州正在昆山、吴中、太仓等地

打造食品产业新集群

在这里,不仅有

“一粒小麦到一块蛋糕”的食品产业园

“一颗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咖啡加工园

还有一大批包括

乐可汽水、运动饮料、巧克力等

休闲食品和饮品企业

今年陆续签约和投产

苏州市工业化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石志伟

目前我们把食品产业列入苏州3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通过打通从农副产品的种植,到食品的加工,一直到供应链、电商,全产业链发展。

数字种田新变化

看小麦生产全过程

稻田里只见农田不见粮

陆家智慧田园共有5330亩耕地

其中3840亩

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无人农场

冬种

耕播机、巡更机、施肥机齐上阵

高标准农田里

精细化作业误差率不超过3%

春耕

农情站、气象站、虫情测报仪

和孢子捕捉仪等组成科技种田方阵

气象灾害预防等精准到每个小时

夏收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无人收割

农服团队只需设定好路线和任务

“远程点火”

农机认领任务

自动作业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数字大田农服团队 刘岗微

我们需要现在把老师傅的经验写成算法,移植到收割机上,让每一台新出厂的收割机都成为一个“老师傅”。

大数据算法和老师傅经验叠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数字种田

不仅让小麦产量提升

让种粮农民信心倍增

还带动烘干中心的建设

补齐粮食产后服务的短板

在江苏昆山张浦镇烘干中心

烘干机组开足马力运转

烘干后的粮食接力运输

进入张浦粮食储备库

来源:昆山发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