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迭石之战:古埃及与赫悌帝国的最强对决

公元前1274年,在叙利亚小城卡迭石郊外,埃及与赫悌帝国之间爆发了那个时代的最大规模交战。双方不仅为近东地区的霸权而倾其所有,还顺带将历史上的战车文化推向顶峰。

战车的光辉岁月

作为文明创始者的苏美尔人 就有使用原始战车

作为人类早期战争史上的超级武器,战车自文明诞生起,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和技术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例如以已知最早的文明创建者苏美尔人,虽在军事系统内拥有大量装备比较简陋的步兵,却已经将战车作为国家上层与军事精英的战略必备。因而后人可以在著名的秃鹰石碑上,看到用本地野驴拉动的双人战车。他们往往会配合原始的步兵方阵一起行动,引领部众突破对手的松散防线。

因此,深受苏美尔影响的古巴比伦等次生文明,也不自觉的将其充当致命武器。在不断升级整体结构,并改用马匹作为主要驱动后,又将自己熟练使用的复合弓带上战车。至此,为今人广泛认知战车文化便趋于定型。后世虽有不少细节调整,却始终没能超出相关范畴。

包括巴比伦在内的次生文明 也纷纷选择重用战车

试想一下,对广大三五成群的散兵游勇来说,由马匹冲锋所带来的加速度冲击和视觉震撼无疑非常震慑。即便是已经学会结阵自保的早期重装步兵,也可能因移动速度过慢而陷入对方的环绕射击之中。这就怪不得起初还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的古埃及军队,会在驾驶战车喜克索入侵者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在屈辱中折服近一个世纪,才依靠对相关技巧的蹒跚学步实现反超。

此后,将战车作为军队核心的埃及人,开始以征服者姿态进入亚洲等周边区域。不仅将帝国的领土扩张到西面的利比亚,还顺带向南经略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地区,以及曾孕育过喜克索老师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虽然已经发展起较为正规的方阵步兵、轻装射手,并拥有大批敢于冲锋陷的外族雇佣军辅助,但当仁不让的主力却还是战车分队。正是利用这套非常成熟的军事系统,让埃及人能在西亚战场上做到无往不利。直至与霸道的赫挮迎头相遇,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下这个更为可怕的对手。

战车技术的引入 让古埃及重新成为地区强国

相遇叙利亚

赫挮人是历史上最早的军国主义创建者

事实上,赫挮人运用战车的历史远比古埃及人要早。这些具有印欧血统的先民,在公元前17世纪就驾车扎根于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山区。随即为了能在乱世中生存,发展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国主义制度。而且和后来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古代军国一样,几乎每个赫挮男子都要在成年后服兵役,并通过军事履历从国家手中获得相应土地。整个族群从小就被训练成军事组织,牢牢团结在驾驶战车的贵族精英周围。

在具体的战术布置层面,赫挮军队的复杂度与严密性都丝毫不输给埃及对手。除充当铁杆核心的战车外,还有严格训练的步兵方阵和各类负责掩护的轻步兵。由于都师从苏美尔旧俗,因而从表面上看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赫悌帝国控制了最早学会成熟冶铁技术的亚美尼亚,所以能使用铁器替换性能不佳的铜制武器。他们在结构方面的小幅改进,也让每辆战车可容纳3名乘员,从而在速度、载重与作战效能上都大为领先。在遭遇埃及人前,他们就已在叙利亚本地豪强米坦尼王国交锋。后者也是具有印欧血统的战车强权,却在技术和组织层面都落后了整整一代。所以很快因惨遭重创而被迫投降,并为赫挮与埃及人的争霸腾出充足战场。

赫挮人的重步兵方阵 实际上与埃及人的基本一致

相比之下,埃及人对付米坦尼这类传统对手的方法则更为鸡贼。他们发出者灵活轻便的双马快速战车,甚至还为此放弃了冲击力、防护水平和相当部分的稳定性。但也很好的规避了马种缺陷,以及由半封闭环境所造成的技术停滞、退化现象。因此,古埃及军队往往靠这类轻车吸引米坦尼人的重车追击,再迂回到期侧后方射箭袭击,并与赶上来列阵步兵一起实施围剿杀。特别是在遭遇那些偏科严重的对手时,这类以多打少的战术非常管用。以至于有不少体量较小的邦国,索性放弃与埃及人展开野战,主动躲入城市听后命运裁决。

正在埃及与赫悌帝国的努力下,包括米坦尼在内的近东军事精英们纷纷折戟沉沙,沦为两大强权的外围藩属。但缓冲地带的迅速消失,也意味着双方即将为天然矛盾而爆发角逐。史无前例的卡迭石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为必然。

叙利亚缓冲区的消失

意味着埃及与赫悌必将爆发全面冲突

功亏一篑的伏击战

野心勃勃的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

公元前1274年春季,野心勃勃的拉美西斯二世下令扩充军队,准备立即对叙利亚北部实施远征。为此,他不惜耗尽国力武装出2000辆战车,再以更多资源募集来总数约为16000人的各类辅助步兵。全军被分为4个独立军团,分别以古埃及神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塞特、拉和普塔赫,并分头向叙利亚北部的前沿重镇卡迭石。其中除地位较为低下努比亚和利比亚蛮族外,还有一些来自地中海对岸的迈锡尼希腊人,由他们组成的谢尔登卫队也是法老本人的最强执剑近卫。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动员行动,自然逃不过赫悌人的眼线监视。他们在得到消息后也进行了总动员,瞬间凑出2500辆重型战车与15000名轻重步兵。年轻的国王穆瓦塔利二世更是亲自前线督战,直接进驻卡迭石城内接过全盘指挥。最为倚重的儿子哈图西利斯二世也随军前往叙利亚前线,并担任精锐战车部队的指挥官。由于赫悌人的军事组织更为严密,所以整个行动过程并不为埃及人所知晓。

正在进行训练的赫悌战车部队

值得一提是,大批叙利亚本地的米坦尼王公也带着附庸加入赫悌阵营。这就使守军数量达到非常惊人的3000战车+40000步兵,实际战力已凌驾于埃及军队。后者依然沉醉于自己组织的精妙计划,在离开西奈半岛由巴勒斯坦地区迅速北上,再经过著名的贝卡谷地直趋卡迭石城下。尤其是拉美西斯本人所在的拉蒙军团,因士气旺盛而进展较快,脱离其他3个军团后处于最前沿位置。

在此期间,2名居住在沙漠地带的阿拉伯人主动找上门来。他们向法老提供了虚假情报,宣称自己的部落常年倾向于埃及,希望王师迅速拿下尚未布防的卡迭石。得到消息的拉美西斯自然大喜过望,顾不得与其他分队汇合,就强邻麾下的1个军团匆忙上路。直至战前附近,才通过新抓获的探子了解到真是情况。

卡迭石之战中的两军布阵与机动

不过,大批赫挮士兵正在卡迭石附近严阵以待。当愤怒的法老刚传令其他军团加速向他靠拢时,穆瓦塔利二世的2500辆战车已完成侧翼机动,绕到奥伦特河东岸的阵地埋伏起来。一旦发现埃及人还处在首位不能相顾的行军队列,就乘势从自己精心挑选的位置其发起冲锋。整个拉军团被他们迅速冲垮,连指挥官本人也仓皇逃入了北面的拉蒙军团营地避难。换言之,埃及人的国王和精锐部队已被对手彻底包围!

接着,赫挮人的战车再次整队,开始向北冲入来不及列阵的拉蒙军团营地。由于大部分埃及士兵正忙于扎营,临时组织起来的小股抵抗便很快就被进攻者粉碎。拉美西斯本人也只能在精锐护卫保护下才免遭毒手,但已完全失去对全军的有效控制。而且在此时的奥伦特河东岸,另有数量更多的赫挮步兵,正沿着战车部队的路线南下。倘若这些人能迅速投入战斗,就能毫无意外的锁定胜局。奈何两只脚终究跑不过轮子,让前方的2500辆战车在埃及人的营地内陷入苦战。

可搭载3名乘员的赫悌重型战车

关键时刻,埃及人的第三支部队--塞特军团赶到现场。他们趁着赫挮战车与己方步兵脱节,成功从后方策动袭击,并利用混乱将对方完全赶出营地。拉美西斯也在谢尔登卫队的保护下也发动了一次小规模反击,随后接过赛特军团,按照经典的埃及战术将全军分为三线。其中,轻装战车被放置在第一线,身后的第二线由10个横排纵深的重步兵密集阵构成。这些步兵的两翼也有一些战车掩护,后面还有余下战车组成的第三线。至于防护最弱的弓箭手,则分头穿插于第一线和第二线之间机动。等上述排列布置完成,就开始迈着整齐步伐向赫悌人展开全面反攻。

与此同时,先前顺风顺水的赫挮战车分队,也意识到自己正陷入巨大麻烦。南侧的埃及人已重整旗鼓,北侧则是卡迭石城本身,而东面的浅滩正由本方步兵所挤占。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返身重新发起进攻。但马匹和人员的体力已被严重不支,根本无法撼动序列完整的整支埃及军队。因而经过整整6次对攻都无法实现突破,转而在绝望中损失掉了大批战车。不少军事精英根本来不及脱下沉重的铠甲,便匆忙淹死在奥伦特河中。

返身再战的赫悌战车 很容易陷入埃及军队的多兵种合围

直到此刻,还有姗姗来迟的最后1000辆赫悌战车抵达现场。但在缺乏步兵支援的情况下,他们的进攻仍旧不是埃及人对手。等到普塔赫军团赶到卡迭石,便逼入城内据守。这场古代世界的最大规模战车交锋,就在双方两败俱伤的情况下以平局收场。在此后的16年里继续,双方将继续为叙利亚的主导权而你争我夺,最后迫于现实因素而不得不选择折服。卡迭石战役本身,也就成为战车巅峰时代的绝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