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朱玉凤 李洁
食管癌并发颅内转移,患者及家属一度万念俱灰。怎么办?面对绝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II科联合肿瘤、消化、麻醉、病理等5大学科组成MDT救治团队,同时“加持”手术机器人这一“神队友”,接续救治,终于战胜这一食道“拦路虎”,有效救治生命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先生出院前与医护团队合影
今年6月份,67岁湖北荆州市民郭先生(化姓)吃东西时,明显感觉有吞咽梗阻感,后来逐渐发展为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辗转多地后,郭先生慕名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求助。经检查,确诊为“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并伴有颅内单发转移。
该院胸外II科主任林慧庆教授介绍,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段,长时间大量吸烟、过度饮酒、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和液体等都是食管癌的诱发因素。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需要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康复慢。而郭先生年龄大、肿瘤大且出现癌细胞脑转移,此外其长达30年的吸烟史让肺功能严重受损。这些摆在眼前的难题,无法用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手术解决。
经过5大学科MDT反复会诊,专家救治团队决定为郭先生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并采取分步走的治疗方法——化疗加免疫治疗+综合评估+手术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
肿瘤科专家团队首先上场。针对食管病变及颅内转移的病灶,肿瘤IV科阮莎莎副教授精准分析病情后,为郭先生实施化疗加免疫治疗。在经过四个周期的治疗后,郭先生颅内的转移灶消失,同时食管肿物也逐渐缩小。这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了机会。
考虑到患者体质差、肿瘤大且食管空间狭窄等难题,胸外II科林慧庆教授团队决定,邀请一位“神队友”——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是连接胃与咽的管道,与周围关系组织密切。这个肿瘤就相当于埋在狭缝中的一颗‘地雷’。要避开周围的阻碍,小心翼翼地挖出‘地雷’并完成系统的淋巴结清扫、组织的游离及重建,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正好发挥大用场。”胸外II科医生张兴华详细介绍后,得到郭先生和其家人的一致同意和支持。
在9月底的手术中,林慧庆教授带领胸外II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团队,首先切除了患者胸腔内的食管病变并做了系统的淋巴结清扫;随后在患者腹腔内完全游离胃组织并制作管状胃;最后,在患者颈部不到5cm的小切口中,完成了颈段食管与管状胃的吻合。借助机器人灵活的手臂,几乎“0”出血的精准游离,同时保证周围正常组织“毫发无伤”。
手术现场
手术过程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3只机器手臂完成。主刀医生坐在手术机器人系统控制台边,像驾驶汽车一样,双脚踩在如“离合器”的踏板上,左右手的手指套上控制杆进行操作。随着医生手指轻微移动,精巧的机器人手臂听话地在狭窄的食管内灵活翻转、穿针引线,精准完成病灶切除、吻合及重建等外科操作工作。
整个手术历时4小时。术后三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一周后即可进食。亲身体会到医生的精湛技术和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微创便利后,郭先生和家属啧啧称奇。
林慧庆教授介绍,此次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得益于多学科合作、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提供高清三维视野和胸外II科不懈的技术创新。
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实现了各学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治质量。食管癌是一种极具有挑战性的癌症,要求多个领域的医学专家协同参与救治。多学科合作确保患者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而MDT规范化则为治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为外科医生提供了高清三维的视野和灵活稳定的精准微创技术。林慧庆介绍,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提供了比普通手术放大10倍以上的三维高清的手术视野,为外科医生提供了精确的操作工具,能帮助更精准、更完整地切除肿瘤及系统地清扫淋巴结,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微创效能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II科一直致力于胸部肿瘤的微创技术及肺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将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学科协作,为更多患者带来救治希望和健康福利。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