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哥聊斋18:主流媒体盛邀拉面哥连麦,电影导演笑允杨树行喝面

首先,我要感谢“丁渊龙”网友与“阳光下的季节”网友。

因为正是他们的提示下,才进入到拉面哥连麦的两个平台:“我们视频”与河南民生频道。

当时,“我们视频”在哪里,我愣是没有找到。还很愚蠢地到百度上去搜索一下,最后才悟到是在快手上。

这样,又相继加关了两个媒体平台的快手号。

笔者在离开杨树行的半个月内,一次没有打开过直播平台,怕被再次拖进其中。

这一段时间,静心下来,读完了山东作家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正在读《迎春花》,又邮购了两本他的《染血的土地》与《晴朗的天空》。

因为在接触杨树行的过程中,对山东这一块地面的历史储备,感到太过空缺,我很好奇,拉面哥是怎样出现的,这块土地上有什么历史的珍存。

同时,还认真地阅读了《铁道游击队》,故事发生地,就是与杨树行相距很近的枣庄。

说起来惭愧,《铁道游击队》、《苦菜花》这类如雷贯耳的小说,竟然没有认真地读过一遍,但是,借助拉面哥这个机遇,我在小说里读到了亲切,读到了性格,也读到了精神。

多年来的阅读经验,喜欢两个省份的作家,一个是山东作家,一个是湖南作家。山东作家用语朗朗上口,节奏分明,典型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湖南作家用语柔润,带着水系的湿度,看起来舒服。

在我闭关的时候,很多网友发来私信。随机地选一个:

关注杨树行,肉体累,心也累。

每天直播,就像电视台的资料带,堆积如山,不加剪辑,完全原生态,就是把时间扯平,加入平行空间,都读不完杨树行的秘密。

因此,能写杨树行与拉面哥系列,感谢众网友的鼎力支持。他们及时地提供资讯,甚至直接撰写文字,传送图片,丰润着内容。

如果没有他们的及时点拨与指点,笔者就是七十二个变化,也要陷在杨树行,难以自拔。

在网友的提示下,进入到“我们视频”,拉面哥、《失孤》导演彭三源都作为嘉宾出现在视频里,这也是笔者第一次看到媒体直播平台的直播模式。

“我们视频”是隶属于“新京报”的一个视频平台。

紧接着,“河南民生频道小莉帮忙”直播频道,同时也邀请了拉面哥与《失孤》导演彭三源出现在直播平台上。

“河南民生频道”的前线记者,下午就来到了杨树行。

这些本来以采访他人为专业的记者,在杨树行,遭到了自媒体同行的强大的反弹力道。

年龄并不大的前线记者,遭遇到了杨树行驻点的自媒体主播的狂轰滥炸与好奇追问,不得不拱手求饶:放过我吧。

常规情况下,记者碾压采访者,而杨树行的主播们,也同样可以碾压记者。

拉面哥接受《新京报》“我们视频”连麦时,就站在院子里,身边并没有助理。

而接受“河南民生频道”连麦时,至少两名前线记者,派上了用场,辅导着拉面哥如何应对连麦时的对话。

而就在镜头里,拉面哥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在间隙做着拉面。

这可能也是一种直播效果吧。

在直播的时候,拉面哥对彭三源导演说:欢迎你来喝拉面。

这几乎是拉面哥践行“好客山东人”理念的最常用、且攻无不克的口头禅与杀手锏。

果然,彭导演抗不住拉面哥的这一招,因为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棒不打送礼的。

民以食为天。拉面哥是拿着“天”的邀请,没有人能够抗拒这种真挚的以“天”的名义,对你的邀约的。

彭三源导演爆发出她在严肃访谈中最开怀的笑声:很愿意来一趟,专门来一趟。

相比之下,枫叔耿耿于怀的地方,就是他朝思暮想得到的这一份邀请,就是等到黄花菜凉了,也没有等到。

为什么会这样?

拉面哥就像小马过河里的故事讲述的道理一样,不同的人,在拉面哥身上看到不同的侧面。

有人说拉面哥是傀儡,有人说拉面哥根本不懂啥事体,都是听狗头军师的,黄二蛋说,拉面哥只会按剧本来读台词。

但另一个声音,说拉面哥是一根筋,谁都改变了他。

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一个强化了拉面哥是弱智,一个突出了拉面哥是特别的固执。

昨晚,在北京《新京报》与“河南电视台”这两个主流媒体的直播节目中,拉面哥就在他的小院里,开诚布公地应对着记者的提问。

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剧本提供者,没有一个狗头军师的身影。

但拉面哥的回答,却温情,得体,情商、智商一应俱全。

连断臂侠都说,直播是很难的,这是对人的应对能力的全面评估与考量。

但拉面哥在昨天两个主流媒体的直播平台上,却寸语不乱,秋毫无讹。

记者问他:对帮助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有什么好的建议?

拉面哥回答道:可以通过人传人,朋友圈,各大媒体,引起更多人关注,宣传,多宣传一些,这比较好。

其实,这一段话,在之前的彭三源导演的谈话中已经说过,拉面哥不过是重复了一遍,主持人也说出了一这点,就是拉面哥是同意彭导演的意见的。

彭三源毕竟是艺术圈中人,说话没有顾忌,她在提到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强调:要蹭流量。

为了救人,什么手段,都不要顾忌,哪怕是名声不好的蹭流量。

因为在现场有一位女嘉宾,她直言不讳是来蹭流量的。

这位女嘉宾丢失了她的女儿,找了似乎有十九年吧。

出人意料的是,拉面哥与这位女嘉宾认识,这位女嘉宾也承认了,说在拉面哥这里拍了寻亲视频。

这也算是当晚直播间里的一点点小小的欧亨利式的意外。

一个在北京的直播间里,一个在杨树行的拉面哥家的小院里,各自不同站位的两个人,竟然认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率?

非常低廉的概率。

但里面有一个核心是贯通的。

那就是寻找孩子的热切愿望。

这份愿望,把山东的拉面哥与身在北京主流媒体直播间里的四川母亲连系在一起了。

这位母亲,就是到处蹭,蹭热点,蹭流量,只是为了找到她的失散的女儿。

没有人能够指责她这种蹭。

她能够有更多的办法,也不会到最热闹的地方去告知自己的困难,呼吁社会的帮助。

在她的这种蹭的过程中,拉面哥动用了自己的流量,传播了她的这种求助。

蹭,蹭,拼命地蹭吧,只要把她流失的女儿找回。

就像郭刚堂一样,也曾经到拉面哥这里来蹭,拉面哥也是敞开他的家门,让那些求助者,尽情地蹭,拼命地蹭,怎么轰动怎么蹭。

彭三源导演真是性情中人,她为这种“蹭”添砖加瓦,添油加醋,只要能够让破裂的亲情,重归完整,只要让那种揪心的失子之痛,能够最终有一次笑中带泪的慰藉。

彭三源提到如何帮助成都那位失孤的母亲的办法:“就是通过裂变式的传播,用朋友圈、微博、直播平台,运用一切的手段,去蹭流量,蹭了,还要接着蹭,尽可能让这个更多的人知道,把这个求亲的信息,裂变到你女儿的周围。”

此刻,我们与拉面哥一样,都只恨自己的能力不够,能量还不行,如果能够拯救更多天下破碎的亲情,我们会同意,让更汹涌的流量凝聚到拉面哥身上吧。

因为只有这样,拉面哥才会有更多的能量,更大的号召力,更多的可分配的幸运,给予那些沉浸在痛苦中煎熬度日的寻孤的父母们。

拉面哥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就是那些他眼看着在身边出没的求助的人,他无力提供帮助所流露的那种伤怀与无奈。

如果,拉面哥多一份影响力,就能多破解一个悲欢离合,那么,我想,拉面哥愿意以以身饲虎的担当,去应对一切。

这就是我们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这种强烈饥渴。

这使人想到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主人公,拯救被纳粹禁锢的犹太人,用钱去买下关联着他们生命的名额。

晚年的辛德勒最大的痛苦的是,就是当时没有挣更多钱,去救下更多的人。

我想,此刻,拉面哥也是如此。

他会恨自己的流量不够大,影响力还不够普及。

但是,能量有限,做总比不做好。

就在拉面哥能量所及的地方,他做了,做了总比不做好。

昨天的连麦的直播间里,所有的嘉宾,都表达了一个意愿,就是让那些更有名的大珈,把求亲的信息,传播出去,裂变出去。

实际上,这意味着,直播间里的嘉宾们,都感到自己还不是影响力巨大的大珈。

包括彭三源导演,她提及的办法,也是希望那些影响力更大、粉丝更多的大珈,能加入到对弱势群体的助力中。

此刻,在这样一个更大的平台的范围内,每一个人,包括拉面哥,都会生出一种自己的能力更大一点、更多一点就能更多地帮助一点别人的想法。

这也是人,愿意去努力的原因。

只有你自己强大了,你才能更多地影响到别人,助力别人。

拉面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的局限性。

他常常眼露忧伤,提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直播间里,拉面哥在回答主持人所问的,他有什么话说的时候,他的回答道:“我做的并不多,付出的没有那么多,是我们的警察、公安、全国网友、朋友付出的更多。”

拉面哥的回答,他的身边没有人指导他吧,但他说的话中,唯一把自己放的很低。

昨天的直播间里,拉面哥所说的话,也是我唯一一次,能够一字不落地听懂的一次。

之前,他的太重方言,加上音效不好,听起来太过吃力,从没有完整地听懂他说的话。

昨天,他说的句句清晰,字字明白。

谈及他对郭刚堂找到孩子的感觉,拉面哥说:“我很开心,祝他们全家幸福。出门饺子落地面,希望郭大哥来喝我们的拉面。”

主持人问他有没有联系郭刚堂,拉面哥说:“现在郭大哥家庭经过很长时间,心意满足了,沉浸在幸福当中,我没有想过打扰他们。”

这就是一个能够细微地体贴别人的感受、不愿意去麻烦与打扰别人的拉面哥。

这也没有身边的什么人提供台词吧。

这就是真实的拉面哥,真正的拉面哥的本性的流露。

昨天一个细节是,拉面哥拿出了郭刚堂留下的一个水壶,他说,这是郭刚堂来寻亲的时候,留给他做的一个纪念。

拉面哥是从不收人礼物的,但是这个水壶,他珍藏着,因为这里记录着父爱的一腔渴望。

而今天,父爱换来了一个惊喜交集的圆满,那么,这份水壶里,不仅是辛苦与期望的证明,更是辛劳付出的刻度与年轮。

就像酒,是拿出来庆功的,这个水壶,今天拿出来,便是一份骄傲与得瑟。

24年的憋闷与无望,就让有一刻得瑟的释放吧。

昨天彭三源导演,也提到了《失孤》电影。

在我的前文中,我对《失孤》的评价并不高。

我查了一下,我当年看过《失孤》,并没有写过评论。

而昨天,彭三源导演也变相地承认了电影也有着它的局限性。

搞艺术的人,最可贵的品质,是一份诚恳,这份诚恳,会让人信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一个文学作品里的描述。彭导演的陈述,没有套语,她说的是句句的真实。

彭导演说:《失孤》这个影片,当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大,最近,因为这个寻亲的成功,会抬高我们的这个电影的地位吧。当时我们是认真做的,就是不想硌直人,硌直,是一句北京话,当时,我们完全可以用技术的手段、用镜头勾你眼泪,用情绪累积、镜头让你哭,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用冷静的、偏文艺的手法,来表现我们表达的故事。

她谦虚地说,这个电影,其实在当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而现在的影响,是因为真实的故事,激活了电影里的立意。

昨晚,光明顶出现了一幕奇景。

拉面哥在自己的小院里,接受主流媒体的直播。

而在围墙外面,众多的直播架,则瞄准着院内的直播场面。

这估计是中国乡村里的唯一的一个奇景。

杨树行的直播频道,直播了正在参与直播的拉面哥。

主播们站着的位置,是拉面哥家的招待客人的桌子。

而上午,拉面哥与拉面嫂前往蒙阴县,向在杨树行村奉为传奇的“李县长”学习助农密技。

五一期间,李县长隐名埋姓,到杨树行村里学习取经,今天拉面哥又到李县长那里,探讨助农经验。

这是一种惺惺相惜的靠近,是一种有着共同理念价值才可能的握手。

今天早上,拉面哥趿着拖鞋,出现在他的门前。

他拿着一个黄瓜,啃着。

看到一位小孩,他逗着,小孩过来,他掰下一块,小孩拿起来,快乐地啃起来。

拉面哥依然故我,以他风淡云轻的存在,出没在这个山东的生他养他的小山村。

附:光明顶“不迷路”万能宝典(高配版)

(供看清迷津、自保平安、平息纷争专用,有不解之处,对症下药,一剂即愈。)

1、光明顶生存立足三原则:一是低调,二是无欲,三是不站队。谁做的好一点,谁就能坚持得长一点。搞不好,就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

2、光明顶常见病:“鸡毛蒜皮综合症”,症状特征:“云天空”里各执一词,攻讦对方生病;现实中,风轻云淡,啥病也无。药方:用“光明顶生存立足三原则”对照,扪心自问,立时自愈。

3、光明顶宝典的产生背景:拉面哥名言:我现在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4、光明顶论战三大忌:一是顺着对方思路走;二是贴身肉搏战;三是一谎要用百谎圆。

5、拉面哥的正能量:一是把村里有的东西送出去,村里没有的东西拿进来。二是一个人富没有意义,我更希望把全村带动一起致富。三是你们献出爱心,帮助那些更需要的人。四是振兴乡村有两个板块,一个是才艺板块,一个是助农板块(见《秘史之大结局》)。

6、光明顶三大子虚乌有学说:阴谋论、黑粉论、蹭粉论。

7、拉面哥无敌术的武学源头:金庸《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真经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8、光明顶好人坏人识别公理:牛鬼蛇神多是好人,道貌岸然者必定男盗女娼。牛鬼蛇神如果变得道貌岸然了,适用后半句。

9、光明顶“铁”转“黑”定律:怨恨的产生是有求(来源于《中庸》中的“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10、光明顶黑粉定律:真正的铁粉,往往被认为是黑粉。

11、光明顶傻子定律: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傻,所以公然违背第一条“生存立足三原则”,最终人设必然崩塌。

12、光明顶寄生定律:星辰围绕北辰运行,一边骂北辰,一边不舍北辰,反映出自身无德,只求寄生。(语出《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光明顶搬弄是非动因定律:一是激化剧情,二是刺激主播,三是搬话求证,四是自证不傻(与“光明顶傻子定律”互参)。

14、光明顶终极“灭霸定律”:见光死。

15、“文学私秘”生存定律:你喜欢我,你对了;你讨厌我,我对了。

16、光明顶“人设不突破原则”:不突破光明顶人物“自定的人设”,否则,会毁了该人物,但“人设”自我修改除外。

17、光明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定律:沉默罪、不睬罪、无视罪。引申出骨气罪、尊严罪、节操罪。

18、杨树行村“四大美女”讨人喜欢排行榜:李倩倩、圈妹、饺子西施、彭佳佳(可能有争议,但这是早期江湖说法,如不认可,可评出“后四大美女”、“新四大美女”弥补,与本文无关)。

19、杨树行迷津的真相铁律:“还只会按照常规走路的人们,对于这种积极性一概看不见。他们是瞎子,在他们面前出现的只是一片黑暗。他们有时简直要闹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这种人难道我们遇见得还少吗?这些只会循着常规走路的人们,老是对于人民的积极性估计过低。一种新事物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做一点自我批评。第二种新事物出现,他们又按照这种态度循环一遍。”(知道这段话出自谁之口吗?)

(感谢众多的网友对“杨树行村秘史、番外篇、拉面哥聊斋”系列提供的信息资讯。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