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敦煌艺术精品(大英博物馆)》,赵声良 主编;敦煌研究院 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这是国内首次系统整理出版大英博物馆藏敦煌艺术品的著作,为大英博物馆首次国内正式授权。收入103幅代表性的敦煌艺术精品,涵盖唐、五代、北宋时期佛教绘画,内容包含五大主题:一是说法图、经变画;二是佛像、佛传;三是菩萨像;四是天王、力士、高僧;五是曼荼罗及其他。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对每件作品的内容、释文、风格特点、艺术成就进行了详细解说,吸取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多件作品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对敦煌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间明暗》,
范俭 著
,文汇出版社出版
《人间明暗》是知名纪录片导演范俭的首部纪实文学作品。
多年来,范俭致力于纪录片的拍摄,从汶川地震后“失独”再生育家庭、武汉新冠期间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到诗人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生……他用无声的镜头凝视生命的兀自流动,对时代巨变下的人性、家庭的故事投入深切的关注。
范俭平视的目光,投向历史与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命运,见证和书写了小人物的生命之重与人性闪光。历经三年写作,《人间明暗》纪录片般克制平实的语言,不仅埋入了炽烈的人间情感,更是蕴藏着一位人文纪录片导演的悲悯情怀。
《女士藏书票》,
[英]诺娜•拉布谢尔 著
,李江艳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女士藏书票》出版于1895年,是研究西方女士藏书票的最早专著,也是西方藏书票研究的经典之作,作为收藏家和书迷的指南手册,它体现了欧洲藏书票收藏和研究黄金时期的成果。
诺娜•拉布谢尔在书中追溯了女性藏书票的历史,介绍了那些尤为引人关注的藏书票,既涵盖知名藏书家的趣味,又彰显藏书票独特的设计美学。书中列出了由许多知名藏书家提供的17世纪和18世纪女士藏书票清单,大部分藏书票附有藏书者的姓名和年份。除介绍英国17、18世纪有日期和无日期的女士藏书票,本书还介绍了女书迷、女性纹章、当代设计师的女士藏书票、女设计师、女士藏书票上的格言、外国女士藏书票、联合藏书票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
《烽火巴黎:1939-1944二战围城纪事》,
[英]戴维·德雷克 著
,李文君 王玥玄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40年夏,在德军势不可挡的攻势下,荷兰、卢森堡不战而降。英法见大势已去,于是发动敦刻尔克大撤退。而在当时的巴黎,第三共和国总统、总理正与受人敬重的贝当元帅带领政府官员在圣母院祈祷奇迹出现,解救法国。但奇迹没有出现,德军兵临城下,政府决定撤退,巴黎陷落。
本书记录了巴黎陷落前后期间普通巴黎人的生活,展现了德军逼近巴黎时大批巴黎人弃城而去的景象,描叙了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时法国人解脱感与厌恶感交织的心情以及法国被德国占领时期民众生活的困苦。本书拥有大量真实生动、令人惊喜的细节。戴维•德雷克扣人心弦的故事的主角不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和战犯,而是在纳粹占领时期变幻莫测的局势中勉强求生的普通巴黎民众。
《人本主义: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
[英]托马斯·赫斯维克 著,
程纪莲 译,
中译出版社出版
建筑不仅仅为人类遮风避雨,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身心健康。在这个精神追求多元化的时代里,城市却充斥着司空见惯的高楼大厦和千篇一律的密集住宅。这些同质化的建筑缺乏灵魂,让人感到厌倦和疲惫,也使城市生活变得空洞乏味。那么,我们如何看见另一种可能?
在本书中,托马斯·赫斯维克向我们解答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一场“灾难”的真相——我们的城市正被建造得对人类的体验充满敌意。在他看来,以人为本且有趣的世界并非遥远的海市蜃楼。通过将人类情感重新放在设计过程的核心,我们所改善的不仅是城市的面貌,也是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实际体验。
《发现东亚(修订版)》,
宋念申 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役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东亚”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东亚”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后山开花》,
余秀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曾在国内诗坛掀起浪潮,成名后,她并未停下脚步,继续在诗歌的世界里寻求更多的个人表达,继续用忠诚于自己的文字,抒发她对乡土、对世间的炽热的爱。本书是余秀华的第四部诗集,收录其近年来新创作的诗歌150余首,她的诗歌具有大胆绮丽的想象力,而她对生活苦痛的描述,力透纸背,光明坦荡,给人以生命的鲜活力量。
暌违八年,再度回归诗坛,余秀华自称完成了写作的使命,因为“我所有的爱里面,对文字的钟情经久不衰”,而在最忠诚的文字面前,“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我的皮村兄妹》,
袁 凌 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我的皮村兄妹》是对皮村文学小组诸位成员的人生故事展开全景式描绘的非虚构作品。是对当下劳动者文学、新工人文学的一次整体性书写。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文学的照耀下,于各自的困境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作者袁凌是目前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亦是皮村文学之家的创始人之一。他用七年时间,多次进入皮村生活,在深度了解十多位工友从务工到成为文学创作者的命运转折过程后,完成本书。
《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卡尔•萨根诞辰90周年纪念版)》,
[美]卡尔•萨根 著
,叶式辉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30多年前,“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结束太阳系探测使命时回眸一望,拍摄下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在这幅发人深省的照片里,地球就像一粒飘浮在宇宙中的尘埃,享誉全球的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大师卡尔•萨根别有深意地称之为“暗淡蓝点”。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上,或许有一天将离开这里去往其他星球。
本书是萨根在60岁那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宛如一部纵贯往昔、今日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编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萨根进行亲切的交谈,他将引导我们放下人类的自大和傲慢,然后鼓足勇气去探索更辽阔的星际宇宙。这不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愿望,更是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必然。
《血与泪的文学证言:抗战文学“慰安妇”题材作品汇编》
,李存光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1938-1945年中文报纸、杂志、书籍中以侵华日军中的“慰安妇”为题材或主要内容的各体文学作品,是这类作品的首次全面整理汇集。编者“之所以不遗余力打捞这些实际存在却有意无意被忘却、忽视或遮蔽、掩埋的部分史实和文献,一言以蔽之:尽力还原历史生态丰富多彩的状貌一角”。
全书正文按小说、诗歌、纪实、戏剧分为四个单元,另附1946年后表现韩国“慰安妇”滞留上海境遇的相关作品。还设资料单元,收录系年目录和评介目录。收入的作品中,小说最为厚重,有丁玲、草明、舒群、碧野、谢冰莹、卜宁(无名氏)、柳青、布德等现代重要作家的短篇小说,陈瘦竹、刘云若、叶劲风的长篇小说节录。诗歌四篇,作者是冯玉祥、王季思、沙雁、徐信符,分别是抗敌将领、戏曲研究家、作家、藏书家,颇有代表性。纪实作品的作者则多为报纸名记者。
作者:
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