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末代国王宝藏王后裔去向

高句丽宝藏王,生年不详,卒于682年,在位时间是642~668年。

高句丽第28代国王宝藏王高藏是高句丽最后一个王,也是在他手里,高句丽被唐朝灭了。

他有四个儿子,.高男福、高任武、高德武、高连。其中他三儿子高德武这一支最神秘了,到底去哪了都不知道,如果按资料分析,可能他的三儿子高德武在辽东建了一个小高句丽国,又存在了100多年。

(一)高句丽宝藏王后裔示意图:

(01)高宝藏

(02)高德武

(03)高文简

(04)???

(05)高岳高凭

(06)高登高沭

(07)高仲文高仲武高牟

(08)高思祥高思继高冕??

(09)高行圭高行周高霸高行本

(10)高君立高怀德高乾高君佩

(11)高文岯高君宝高琼高瑶高玖高锦

(12)高继嵩高处恭高处俊高英

(13)高敏高捷

(14)高鹏

(15)??高药师

(16)??高巨才

(17)高夔高仲渊高举

(18)高嵩高林高旺高世英高宜

(19)高瑞

(20)高伯达

(21)????

(22)仁义礼智信

(23)??高君宝山进福进禄

(24)高翼高直兴

(25)高仕远

(26)高天爵

(27)高雄

(二)668年,唐朝与新罗的联军攻下高句丽都城平壤。宝藏王被俘,高句丽至此灭亡,被唐高宗任命为工部尚书,娶武则天堂兄武惟良的女儿,生子高德武。

(三)高德武,又名高仇须,是高句丽宝藏王的第三个儿子,为武则天侄儿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被武周任命高德武接管安东都督府都督职位。

圣历二年(699),契丹叛乱暂息,唐委任高藏第三子高德武为安东都督,以领本蕃。此前,高德武就因任辽东都督,镇压契丹叛乱有功,而得到唐朝的嘉奖,所以成为此时镇领安东高句丽遗民本蕃的不二人选。然而,就在同一年,叛乱的“契丹余众不能立,遂附突厥”。突厥犯边,辽西从此成为战场,突厥人侵袭了辽西地区,营州陷落。从营州都督府被迫南迁,圣历二年(699年)侨治于渔阳可见唐朝在东北的统治已经失控,高德武虽然赴任安东,然而随着营州陷落,业已失去与中央的联系,所以高德武赴任安东后,“自是高丽旧户在安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等,高氏君长遂绝矣。”由此,再不见高德武一支的踪迹。那么,高德武是否在辽东自立了呢?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其自身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另外,其周边的突厥和新立之大祚荣靺鞨国也不可能给其自立的空间。从当时突厥侵占营州及“(高句丽人)分投突厥及靺鞨等,高氏君长遂绝”可断定,此时之高德武一支迫于形势,当是投附了势盛的突厥默啜可汗。

(四)《册府元龟》卷974《外臣部·褒异》载:“唐玄宗开元三年(715)……高丽王莫离支高文简、都督足夹跌思太、叶浑大刺史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首领鹘屈利斤、大首领刺史苾悉颉力、高丽大首领拱毅等……降”。唐册封“辽海贵族”高文简为辽西郡王,食邑三千户,行左卫大将军外置同员,赐室一区,马四匹, 物六百 段。同书卷977《外臣部·降附》亦载:“开元七年(719)正月乙未,封辽西郡王高文简妻阿史那氏为辽西郡夫人,文简东蕃酋长,率众归我,故有是宠。”

作为高句丽王族后裔的高德武一支,投附突厥后,势必是得到了默啜可汗的厚待,而从时间段限来看,高文简当为高德武之子嗣无疑,在《册府元龟》中称高文简为“高丽王”足以证明其王族出身。

此外诸多材料中皆还言其为“莫离支”,莫离支是高句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官职,莫离支是泉盖苏文家族自设的一种取代大对卢的新的最高官职,并非是旧有的任何一种官职,它的职能其实已超出了宰相的性质,而且具备了专制权臣为篡夺王位而自设的临时性特殊官职的特点。

高句丽后期,握有实权的名为莫离支的官职出现并掌握了政权,这是高句丽后期统治体制的一个特点。

唐乾封元年(666年),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封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派其子泉献诚向唐朝求救,投降唐朝,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国王高藏投降,唐平定高句丽,泉男生也就成为了最后一任莫离支。

那么高文简为何会有莫离支的官职呢?这应当与高德武入突厥后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德武以高句丽王室之身份入附突厥,在政治地位上应当保有一定的自主性,故能以“高丽王”而自居,定然是得到了默啜可汗的认可,但作为寄人篱下的投附之臣,“王”者是与“可汗”同列之称,所以平日高文简还需有一个可以在默啜可汗之下的官衔,因此择选了高句丽亡国时,身份最为高贵的莫离支之职而自居。正因为这一支高句丽力量为王室后裔,高文简才得以成为默啜可汗的女婿,以加强突厥对这一支高句丽力量的笼络和控制。

(五)高文简重归唐朝后依然受到极高的礼遇和殊荣,被封为辽西郡王,委以重任,当是在同年(715)被授予安东都护镇守辽西,其家族一支在辽西生活。

张春海先生《唐代平卢军南下后的种族与文化问题》中说,安史之乱爆发后,驻扎营州的平卢军发生急剧分化,形成三股势力:其一从叛势力,如吕知诲和徐归道等;其二为以刘正臣等汉人中上层将领为首的忠于朝廷势力;其三为侯希逸和李正己为首的高句丽武人集团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分,只存在两种势力,即从叛势力和忠于朝廷的势力。侯希逸、李正己真正掌握了对驻守营州地区的平卢军的控制权。积极平叛,战略转移。刘正臣任平卢节度使后,即刻率军南下攻打安禄山老巢范阳,途中与史思明叛军遭遇, “正臣易之,初不设防,遂弃军保北平,正臣妻子及军资二千乘尽没”。王玄志鸩杀刘正臣后,也积极开展平叛活动,并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先后派遣田神功董秦、邢君牙、阳惠元等率兵泛海到达青、齐一带。收复了平原郡等地,在今山东境内开辟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就这样:高文简举家跟随田神功等人来到了山东境内:定居于郓州!后来高文简的孙子高凭知曹州事!!由于李灵曜作乱,凭密遣使奏贼中事状,诏除曹州刺史。无何,李正己盗有曹、濮,凭遂陷于贼,数年卒!!!由于高凭忤触权贵,德宗朝有高文简的另一个孙子高岳,谪判蓟门,卒于官舍。其子讳登者占籍于蓟,长庆间,累征不起。今奉为高琼的一世祖。岳祖官居侍御,忤触权贵,被谪蓟州,遂卒官舍,登祖虽随任,年方髫龀,流寓蓟门。

据《海宁谱》,高登字冲之,终身隐居,不受征召,生二子。长子高仲文,为邠州观察司判官。5世孙高佩徙山西霍山,其子高继嵩官至保州刺史、御史大夫、渤海县开国伯。次子仲武生一子高冕,字公辨,唐天礻右(公元905——907年)进士,官居都转运使中尉,后追赠中书令。其子高霸,字国希,五代时任四川都统领(《海宁谱》作四川四面行营都统),后返回故乡幽州(当时为契丹占据)。契丹守将见高霸相貌雄伟,就派他携带儿子高乾出使江南的南唐。正值中原的后周进攻南唐,南唐为嫁祸于后周,竟杀死高霸,却宣称为后周所杀。并把高乾安置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居住。

高霸是燕赵一带的著名豪杰,他的惨死使燕赵百姓无不痛惜。高霸后被追赠尚书令、密国公。高乾字元均,在濠州居住时,正逢后周禅位给赵匡胤,就摆脱后唐的控制,携带家眷投向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朝授予高乾中门使的官职,并赐予亳州(治今安徽亳县)蒙城的田地,使他在这里安家。

所以,高乾在濠州时生的3个儿子高琼、高瑶、高玖及其子孙又都被称为蒙城人。高乾为人乐善好施,胸襟宽广;父亲被害后,3年不吃酒肉,时人称为。纯孝。;喜好赋诗,著有古乐府三百首;后追赠尚书令、冀国公。高乾有一弟名高坤,高坤之子名高珍。高瑶成年后曾任富州团练使,其子继盛历任右侍御、徐州刺史。继盛子遵襄。高玖生一子继武,为内承值官;继武之子遵衢为西头供奉。两支后裔情况不详。最显赫的是高琼一支,后形成东南沿海渤海高后裔的主干。

(六)高文简举家跟随田神功等人来到了山东境内:定居于郓州!后来高文简的孙子高凭知曹州事!!由于李灵曜作乱,凭密遣使奏贼中事状,诏除曹州刺史。无何,李正己盗有曹、濮,凭遂陷于贼,数年卒!

高凭的儿子高沐,贞元中进士及第。以家族在郓,李师古置为判官。居数年,师道擅袭,每谋不顺,沐与同列郭昈、李公度等,必广引古今成败谕之,前后说师道为善者凡千言。其判官李文会、孔目官林英,皆为师道信用,乘间相与涕泣于师道前曰:“文会等血诚忧尚书家事,反为高沐辈所嫉。尚书奈何不惜十二州之城,成高沐等百代之名乎!”复日夜谗构,由是渐见疑忌,令沐知莱州事。林英因奏事至京,逼邸吏密报师道云:“高沐潜有诚款至朝廷矣!”师道大怒,李文会从而构成之。沐遂遇害于迁所,而囚郭昈于莱州,其血属皆徙远地。

就这样:高沭的儿子高牟就在登州府福山县的牟城隐居下来!后来,高牟的孙子高行本北宋初官至镇州路钤、登州刺史!这个高行本就是高敏的高祖!

高敏,登州人。为泾原指使,数与西夏战,遭重伤。范仲淹、韩琦皆荐之,为阁门祗候,历利州路、邠宁环庆都监,主蕃部事。

羌围大顺城,偏将赵怀德力战,其下以银买级,主帅李复圭以所部不整欲治之。敏言怀德善用人,战必胜,当略其小过,且蕃官难强以汉法,复圭乃止。羌人声言将出鄜延,敏屡白复圭曰:“兵家之事,声东击西,环庆尝破白豹、金汤,结衅已深,不可不备。”已而果以兵三十万来寇。

总管杨遂驻兵大义,以敏为先锋将。夏人攻夺大顺水砦,敏出通路,自寅及午,且战且前,多所斩获。次榆林,援兵不至,中流矢死,年五十七。官止东头供奉官。诏赠嘉州刺史,录其三子为侍禁、殿直。

(七)高敏,有三个儿子,长子高鹏官海州知州。高鹏的次子高药师又迁居大连金州。到了宣和年间,高药师占籍海上,奉号白社。后来由辽阳返回了福山县定居。到了金朝大定年间中期,高药师的孙子高举迁居潍县朱里高家庄定居。到了金朝末期,高药师的曾孙高林官游海州,定居东海县。

到了1217年,高林由东海县参加了红袄军。1220年前后高林的哥哥高嵩迁居到了海邑凤城的高家庄!1240年前后,高嵩的儿子高瑞官山东莱州知州!高瑞的儿子就是高伯达!!!到了高伯达这代人,元朝开始实行“罢世侯行迁转法”的政策,这样就使高伯达不得不迁居海阳徽村定居!后来,由于高伯达是李璮的建校太师,所以高伯达的坟就称为高家太师茔!

(八)白马银枪高思继的祖籍是郓州(就是现在的泰安市):

公元757年,高文简举家跟随董秦、田神功等人来到了山东境内的高唐州。762年又定居于郓州(泰安市)高家庄!就是在东平府以东有一座叫鸡鸣岭的山岗,岗下有个高家庄村!776年由于李灵曜作乱,高文简的孙子高凭密遣使奏贼中事状,诏除曹州刺史。无何,李正己盗有曹、濮,凭遂陷于贼,数年卒!由于高凭忤触权贵,德宗朝有高文简的另一个孙子高岳,谪判蓟门,卒于官舍。其子讳登者占籍于蓟,长庆间,累征不起。今奉为高琼的一世祖。岳祖官居侍御,忤触权贵,被谪蓟州,遂卒官舍,登祖虽随任,年方髫龀,流寓蓟门。据《海宁谱》,高登字冲之,终身隐居,不受征召,生二子。长子高仲文,为邠州观察司判官。5世孙高佩徙山西霍山,其子高继嵩官至保州刺史、御史大夫、渤海县开国伯!白马银枪高思继就是高仲文的次子!

满族文化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