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发布两年后 vivo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023年,苹果正式推出旗下首款头戴显示器——Vision Pro。这款售价高达3499美元(约合2.4万元人民币)的设备,拥有2300万像素的micro-OLED屏幕、M2和R1两颗芯片等配置,科技界普遍认为MR(混合现实)赛道将迎来新一轮军备竞赛。

vivo Vision探索版

vivo Vision探索版

然而,在两年后的2025年8月,vivo才正式发布首款混合现实头显设备Vision探索版,成为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中首个对标苹果Vision Pro的MR产品。为什么除了苹果和vivo外,其他主流手机厂商迟迟不愿推出这一形态产品,先吃一口“螃蟹肉”呢?

苹果的“先锋陷阱”

马克·古尔曼曾指出,苹果的Vision Pro头显销量正面临“两难困境”。其一,自发布以来销量就一直不温不火,他估计这款头显在美国的出货量“远不足100万台”;其二,沉浸式视频库非常单薄。

苹果Vision Pro

苹果Vision Pro

苹果Vision Pro之所以陷入困境,本质上是产品售价与体验不成正比。这款售价3499美元的设备,虽然集成了M2芯片、Micro OLED屏幕等顶尖硬件,却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其市场反应不佳。

原因之一便是“体验不好”,苹果Vision Pro 650克的重量相当于头顶一台iPad Pro,用户普遍反馈“半小时后脸颊和脖子疼痛”。此外,其外置电池仅支持2小时续航,这一续航表现直接抑制了用户外带的想法。

沉浸式视频是头显产品的一大卖点,但苹果Vision Pro的沉浸式视频库非常单薄。例如,NBA 2025年全明星赛早在半年前便已结束,但Vision Pro上仍只有2024年的全明星赛集锦。

vivo的技术创新

在苹果通过Vision Pro试错的同时,vivo并未停止技术布局。通过梳理其专利储备和研发动态,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技术演进路径。

CNMO了解到,自2017年vivo成立AI研发中心以来,累计申请AI相关专利超1.2万件,其中计算机视觉专利占比40%。这些技术积累为MR设备的空间感知、环境建模等核心功能奠定了基础。并且vivo在2024年公开多项关键专利,包括“基于混合现实的交互方法”及“机器人通信优化”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其MR团队已扩展至500人规模,并计划于2025年9月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推出高保真原型机体验。

“基于混合现实的交互方法”专利描述

“基于混合现实的交互方法”专利描述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明确表示,MR技术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关键桥梁,强调产业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硬件体验基础,生态才会形成正循环”。

市场时机的“精准卡位”

  vivo选择在2025年入局,恰逢MR技术成熟度曲线进入“实用化阶段”。以Micro-OLED屏幕为例,2023年其成本仍高达数百美元,但到2025年,随着京东方、视涯等国产厂商的量产,成本已下降40%以上。同样,眼动追踪、手势识别等交互技术的成熟,也让设备体验大幅提升。

在市场方面,据洛图科技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XR设备(包括VR/MR和AR)的全渠道零售量为30.7万台,同比增长17.6%;零售额达9.9亿元,同比增长21.1%。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XR设备的全渠道零售量将达到64.6万台,同比上涨20.6%。

国内手机厂商首款头显产品有何特点

在国内头显市场与技术趋于成熟的背景下,vivo Vision探索版以“轻松上头”为核心理念,从硬件设计到交互逻辑均围绕用户需求展开。vivo Vision外观采用一体化流线造型,正面立体几何流光镜的设计既现代又富有科技感,机身“悬浮微缝”工艺巧妙隐藏了功能模块,使整体造型通透利落。相比苹果Vision Pro 600-650g的重量,vivo Vision仅重398g,高度83mm、厚度40mm的紧凑机身使其便于携带,甚至能轻松装入通勤包中,成为用户日常出行的随身设备。

屏幕与交互层面,vivo Vision探索版搭载Micro-OLED双目8K臻彩屏,为用户带来了媲美专业电影监视器的视觉体验。屏幕支持P3广色域,并通过双目校准技术确保两块屏幕在色彩容差上保持一致,细节呈现更加精准。针对近视用户的需求,vivo还特别定制了100度至1000度的磁吸镜片,用户可根据自身视力需求灵活更换。

在交互逻辑上,vivo Vision探索版通过OriginOS Vision系统实现了多项突破。1.5°高精度眼动追踪技术,让用户仅需注视即可完成操作;26个自由度的微手势识别与垂直175°的识别范围,则进一步提升了手部动作的响应速度与准确性。

结语

CNMO认为,vivo的“迟到”,实则是对技术迭代规律、市场痛点以及产业生态的深刻理解。当苹果用Vision Pro买来的教训,让行业避免为“未来幻想”付出真金白银时,vivo选择用两年时间完成技术复利积累,最终为消费者呈现出Vision探索版这一产品。

虽然,vivo Vision探索版并没有直接面向消费者,但在交互领域、佩戴体验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无疑为后续自己或其他厂商推出后继产品提供了不同于苹果的参考坐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