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周二
二十二碳五烯酸(DPA,22:5n-3)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炎症
Food Funct (IF: 3.3,1区)
推荐|史晨杉
研究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粘膜的慢性复发性肠炎性疾病。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生产的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炎症的发展。DPA是一种分布在海洋哺乳动物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海豹,鲸鱼和海象。由于纯化合物的能力有限,DPA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关于DPA的抗炎活性和机制的报道很少。
研究方法
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研究了DPA的抗炎特征,并且使用该模型探索了分子机制。采用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宏观外观评分、组织学评分等指标评价DPA的干预效果。此外,活动的髓过氧化酶(MPO),环氧合酶(COX)和5-lipoxidase (5-LOX)、AA等衍生品白三烯B4 (LTB4)和前列腺素E2 (PGE2)和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 6,IL - 10和mRNA表达的细胞因子也决心探索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
研究结果
我们首次证明DPA给药有效预防(甚至比EPA和DHA更强)结肠炎症。DAI评分,肉眼观察评分,结肠缩短,组织学评估,MPO活性,COX和5-LOX含量,LTB 4和PGE 2与DSS对照组相比,用DPA处理的小鼠中分泌和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和产生显着降低。相反,与DSS对照组相比,用DPA处理的小鼠中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和表达显着增加。所有这些发现表明DPA在DSS诱导的结肠炎的小鼠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它具有作为传统抗炎药物的有效替代物的巨大潜力。
研究结论
DPA 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产生和类花生酸(PGE 2和LTB 4)合成的途径显示出抗炎特性。DPA可能是治疗UC的有效候选者。
原文链接
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22:5n-3) ameliorates inflammation in an ulcerative colitis model. by Zhenxiao Zheng, Zhiyuan Dai, …, Yiqi Zhang (2019)
https://doi.org/10.1039/C8FO02338G
学者简介
戴志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2年1月浙江水产学院制冷加工专业毕业,一直从事水产加工科研与教学工作。十一五期间,已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省部级水产加工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新产品开发课题10多项;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了超市海洋食品、醉鱼干、脱脂大黄鱼加工等关键技术,并应用生产形成产业化,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组建了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已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既能开展水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又能进行中试与工程化开发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十二五以来,已承担国家海洋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星火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裕。
水产品保鲜方法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
水产品精制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水产品综合利用及功能性食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