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的凸镜:侯金龙生于忧患,Cloud Only如何落地?

在激烈的云市场,华为这头大象如何快速奔跑?

华为在市场拓展方面确实有独到的优势。其优势在于,通过与5G+通信技术结合,可以后来居上,拓展中国乃至全球业务。

与此对比,阿里云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时刻警醒华为,如何才能与霸主阿里云进行差异化竞争?业界担忧的是,截至目前华为在5G领域的竞争优势并未在云计算领域得到体现。

在这种局面下,数十年勇往直前的任正非开始加大督阵,准备在2020年打一场“漂亮的战役”。

“Cloud Only”:如何打赢新战役?

1月14日,网上流传一份任正非亲自签发的公司文件。该文件显示,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震撼了业界。

华为将云业务整合成立一个独立的事业群,即Cloud & AI升级成为第四大BG。这是华为对ICT部门的重大变革,也是“Cloud Only”战略进一步落地,具体的调整方向和细则还在讨论。

随着阿里云打入国际市场,中国云巨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问题在于,华为云管理层接下来会讨论什么?他们在乎的是技术上捆绑5G+AI,还是更侧重于一场全新的生态战争?

2020年,华为云仍将正面碰撞技术与生态兼备的阿里云。这一场生死搏斗,华为云是选择防守,还是猛烈进攻?

作为云市场的“后来者”,华为在云计算领域野心勃勃。任正非多次在内部讲话中提到,决心把云业务拿出来改革。为了落地“Cloud Only”战略,华为云频频亮剑,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业务重组。

2019年4月,华为“Cloud Only”战略浮出水面。当时的经营背景是,华为云上线了超过160个云服务和140个解决方案,全球发展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AI服务在10大行业实现了200多个项目。

关于“Cloud Only”战略的本质,是通过整合资源和组织架构,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将核心资源全部集结。这样做的目标,是希望把华为云打造成业界唯一的、拥有全栈能力的云。

经过这几年讨论,管理层意识到了——如果云服务发展不起来,华为将面临数字化底座和能力的缺失。基于此,华为云的根本逻辑是,成为华为公司整个To B业务的入口,总目标是成为全球云服务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业界关心的是,2020年华为云将如何进行战略部署?华为云在最新举办的年度峰会宣布,2020年华为云将在四个方面进行战略投入,做厚“黑土地”,具体措施如:

1)基于鲲鹏+昇腾,打造极致性能的混合云基础设施;

2)企业级AI开发平台和智能数据湖;

3)贯穿应用全生命周期的DevOps服务;

4)基于华为云WeLink和IoT服务,助力政企实现全场景数字联接。

华为云虽然没有跻身中国云市场TOP3,但增长速度很快。IDC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华为云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在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增速超过350%。

“Cloud & AI”的前世今生

上述内部文件显示,这一轮调整与整合之后,侯金龙担任Cloud & AI BG总裁,彭中阳任企业BG总裁,原企业BG总裁阎力大调任B类国家管理部总裁,刘宏云增任东南亚地区部总裁。

业内人士指出,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甚至中国电信,都抢先把云业务整合为独立事业部。比如,2018年11月,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原集团CTO张建锋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2018年底,腾讯亦成立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通过追溯Cloud & AI的前世今生,2017年4月,华为云计算事业部成立,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兼任华为云事业部总裁。2017年9月,华为Cloud BU成为一级部门;其中隐藏的问题是,“Cloud & AI产品与服务”并没有独立整合出来。当时的情况是,“Cloud & AI产品与服务”在华为内部属于BU(业务单元)部门,但在层级上与3大BG平级。

无论是华为云内部,还是业内人士皆认为,2017年那一次业务调整力度并不大,导致这次进行二次调整。不过这也意味着,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全部将“云+AI”作为一体化技术战略,并且将云部门升级为集团一级部门(或独立子集团)。

回想起来,2017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记忆犹新。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宣布,刚成为一级部门的华为Cloud BU要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接下来,华为对“Cloud & AI”动作不断,开始向阿里云等TOP5发起进攻。

2018年底,华为对ICT基础设施业务进行组织架构重组,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等强IT产业重组为“计算与云”产业群,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2019年一季度,华为又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 BU,具体业务包括IoT、WeLink、视频业务等。

年关临近,华为终于亮剑,推出一个大动作。即2019年12月6日,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该公司法定代表为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公司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任正非持股1.01%。

侯金龙“生于忧患”

华为对“云+AI”持续押注,力争2020年更上一层楼,对于新一轮战役志在必得。

新年伊始,侯金龙挂帅华为云与AI(Cloud & AI),掌舵华为第四大事业群,与他对垒的将是阿里张建锋、百度王海峰、腾讯汤道生。

四个男人一台戏,侯金龙如何出招?侯金龙究竟是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他凭什么挂帅华为云与AI?

据了解,早在1996年,余承东撒网招人。当时侯金龙以无线GSM产品经理,被余承东招入麾下。侯金龙先后担任华为无线业务产品销售总监、产品营销工程部总裁,带队研发了“M900/M18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荣膺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底,侯金龙接管IT产品线整体业务,负责私有云、混合云、大数据、计算、存储等产品领域。2019年华为年度HC大会上,侯金龙正式对外公开亮相。他正是因华为的“智能底座”而来,与阿里、腾讯、百度、aws等巨头展开的一场浴血奋战不可避免。

需要清醒的是,这几年以来,业界针对华为云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华为一直做硬件设备,对管道的认知是“太平洋”,对网络设备的认知是“万里长城”,而对于云的缥缈和变幻真有点“无所适从”。

有一种观点认为,2017年才成立的华为云在强KPI引导的华为体系下,还不太习惯互联网的“烧钱”模式,还是坚持做产品思维的一贯性和封闭性。

早在2010年华为云计算战略发布的时候,任正非提醒说:“华为做云计算和传统IT企业不同,一定要抱紧电信运营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任正非的预言能帮助华为云及时度过难关吗?无论如何,侯金龙受命于危急之际,他肩负的使命任重道远。

华为云究竟“想做什么”?

当阿里云别出心裁提出“被集成”时,华为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云服务2.0”。

根据华为的说法,以前的云服务是1.0,主要服务对象是淘宝、美团、滴滴、百度、微博等互联网企业。

结合工信部提出的企业上云目标,到2020 年,云计算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上云企业将新增100万家。华为认为,这些传统企业实现上云,才是进入云服务2.0时代。

华为云为何提出“云服务2.0”?2018-2019年华为云究竟做了什么?通过回顾不难发现以下这些关键选项:

2018年,华为云在8大行业实际场景中,成功实践200多个项目。这一年,华为云开启“云边端”一体化战略布局,快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具体如:

第一,推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

第二,更普惠的AI开发平台ModelArts。

第三,发布云端AI芯片昇腾910和昇腾310,主打云场景的超高算力。

2019年,华为云亮出“Cloud Only”战略,将资源全部集结,包括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2019年8月,华为云启动鲲鹏计划,设一个亿基金扶持伙伴企业。这一年底,华为云发布智能工作平台WeLink,该平台将各种办公应用融合在同一App之中。

总体而言,华为云在普惠AI上的思路,是基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提供从芯片到API的全栈能力,通过算力的大幅提升,将AI变为像电力、互联网一样的基本生产力,从而将各行各业带入智能计算新时代。

华为云的总目标,是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引擎,成为社会基础设施。从2019年一系列动作分析,华为云正在打造一个“从芯片到云、到个人消费者”的全场景体系。

在技术策略方面,华为云已将“混合云”明确为发展主基调,并制定了“一云两翼、双引擎”的发展方针。换句话说,华为云将主攻最底层的芯片和IT服务能力,提出了“5G+云+AI”发展战略。

2020年,华为云如何进一步走出“混沌”,走出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平台对比认知的局限?这个艰巨任务等待侯金龙发现核心优势,一举突破以往局限,找到真正的“方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