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为帝王,奠定了大明盛世的基础。但他也像每一个杰出的帝王一样,有着他自己的缺陷和局限性,在他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充分暴露了他的残忍性和投机性,其中最遭后人非议的就是他对建文旧臣的屠杀和迫害。当然,除了这些载入史册的暴行外,他还有一些做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一,重用宦官,成立东厂特务机构
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对宦官的管理都比较严厉,朱棣的作风却与之相反。因为他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得到过许多宦官的帮助,所以他即位后便对宦官大加任用,明代官宦掌握出使外国、监军、专征、分镇等大权,都始于明成祖。尤其是设立东厂,用宦官充任特务,危害最大,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也最大。
当然,明成祖果决刚毅,乾纲独断,对宦官尚能驾驭,所以终永乐一朝宦官对朝局的危害不是很严重。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大多庸碌无能,宦官专权的祸害日益严重。自正统年间王振专权后,其后的刘瑾、魏忠贤等人弄得国无宁日,山河破碎,这些都与明成祖设立东厂重用宦官有直接的联系。
二,放弃大宁,给北部边境留下一个缺口
靖难之役中,宁王驻守大宁,朱棣挟持宁王南归后,收编了朵颜三卫,这些彪悍的蒙古骑兵为朱棣夺取皇位立下汗马功劳。朱棣即位后,为了酬谢朵颜三卫,便将大宁一带交给他们防守。大宁地处北部边防线的中段,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使明朝的东西边境相互联系,一方有警,另一方随时可以增援。
明成祖放弃大宁后,东西部的联系被切断,给后世在北边的防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明朝后期,当女真人在辽东兴起后,不时由这个缺口内犯,并终于取明朝而代之。放弃大宁虽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但至少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三,放松海禁,但没有废除海禁
在海禁问题上,明成祖在严禁与驰禁之间摇摆不定,既阻碍了民间正常的对外贸易发展,导致走私贸易盛行,同时又滋生腐败,引发倭患。实行海禁是朱元璋的政策,明成祖完全有这个机会予以废除,但可惜的是在祖制面前他没有这样做,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局限性的反映。
尽管明成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放松了海禁这一“祖制”,也推行了郑和下西洋那样空前的壮举,但明成祖毕竟没有废除海禁政策,后世的皇帝们没有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和气魄,还得把海禁当成祖制来遵守,从而严重限制了中外交流的健康发展。
四,以藩王起兵夺位,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不好先例
靖难之役的成功案例让一些有野心的藩王总想着要效仿明成祖,这造成了明代中后期国内政治局面的不稳定。明成祖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朱高煦乘宣宗刚即位,地位不稳,就举兵发动叛乱,想重走明成祖的老路。景泰年间,广通王朱徽煠谋反,建号“天武”,并煽动湖广一带的少数民族起事。正德年间,安化王在宁夏反叛。但最危险的一次还是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叛乱。
类似这样的藩王叛乱案例,在明朝还有很多,这些人都想效仿明成祖,只可惜他们没有明成祖的才干,所以都失败了。但明成祖这个坏榜样对这些藩王的影响,无疑是不可小觑的。
五,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明成祖即位不久,就派遣郑和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后来又派80万大军征讨安南,结果明朝军队深陷安南游击战争的泥潭之中。此后明成祖又五次亲政漠北,导致军费开支浩大。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大型工程也相继上马,疏通大运河,营造和迁都北京,修建大报恩寺和武当山宫观,以及营建长陵。
这些浩繁的工程动辄需要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在明成祖在位的22年时间里,同时进行这么多大事,老百姓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各地农民起义才此起彼伏,如山东爆发了著名的唐赛儿起义,幸亏明成祖用人得当,调度有方,才没有酿成大的祸端。
虽然明成祖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错误,但与他巨大的贡献相比,这些缺点和错误还是居于次要地位的。总体上看,朱棣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封建帝王,在他执政的22年时间中,中国封建社会和经济文化都在继续向前发展,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也得到了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