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刘铁民丨创业路上,他怎么就成了人人皆知的“健人”?

运动丨时尚丨健康丨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GO运动吧 用镜头记录真实 讲述属于运动者的

运动丨时尚丨健康丨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GO运动吧

用镜头记录真实

讲述属于运动者的精彩故事

全球文稿征集中

本期人物专访——“头号健人”刘铁民

2005~2013年《科学健身·健美先生》杂志社主编

2006年考取CBBA国家级体育指导员

2010年选为北京市健美协会常务理事

2011年编写健美书籍《健美先生成功训练手册》

2012年担任中华健身健美文化研究会主席

2014年担任中国健美协会宣传委员会委员

2015~2016年担任烟台市健美锦标赛裁判长

2016年获得北京市健美锦标赛大师组冠军

2017年考取CBBA健美国家一级裁判员

2017年担任居然之家怡生健身总教练

2017年考取CBBA中健协独立培训师

2018年聘为三角洲健身学院名誉校长


观看超清视频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编导:昌臣 编辑:张轩 昌军 

摄像:阿正 京瑞  运营:君君

“据老家的亲戚讲,父亲曾经是镇里最有劲儿的大力士,年轻时的父亲是县里远近闻名的体育明星,足篮排田径体操,各种体育运动样样精通,在儿时的眼中,父亲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因此,爱上运动,也皆因父亲的耳熏目染”。刘铁民很自豪的向我们分享到。高考填写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北京体育大学”和“吉林体育学院”。

1993年9月,刘铁民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体育学府——吉林体育学院,开始了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时光。

刚进院不久,就被院健美操队主教练赵红老师相中,进入校健美操队进行训练,开始了4年的专业训练。

在那个年代和那个环境,健美操虽然非常吸睛,却还是相对小众的项目。在第一次省健美操比赛中,刘铁民看到了一群肌肉虬结的健美运动员,他们在候场时的充血热身,深深印入了他的记忆,多年后,刘铁民能够爱上健美训练,可能与这次记忆有关。

由于大学时获得的全国及省里多项健美操荣誉,刘铁民成为97届第一个签约分配的学生,进入211工程的综合性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任教,主要教授选修课体育舞蹈。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大学,非常流行交谊舞,舞会形式多种多样,有在体育馆和食堂举办的,更有系里班级举行的小型舞会。

在那时,可以说吉林体院的每一位男同学都是顶当当的“舞林高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体院有一个好邻居——东北师范大学,这所大学有近万名学生,其中男女比例达到1:3,阴盛阳衰的局面,让体院恰好相反的形式,与之成为互补友邻。体院男同学更是不小气,成为了友邻交谊舞推广和普及的推动大使,消耗再多的卡路里也不抱怨。

身为体院的一员,刘铁民带领男同学也顺势而动,把师大中文系交谊舞落后的局面彻底扳了回来,在刘铁民的大学毕业留念册上,多位中文系的女生都留下了肯定的评语——“感谢你对我们中文系舞蹈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做出的巨大贡献”。

有此经历,刘铁民到吉林工大教体育舞蹈就顺理成章了,“年轻时我们跳的都是交谊舞,不正规,如果真的要教这门课程,水平肯定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深入学习。”刘铁民说道。

经过朋友介绍,他拜入吉林省体育舞蹈协会主席梁振凤老师的门下,开始系统学习体育舞蹈。

每天五点起床,骑二十多分钟的自行车,到梁老师的舞蹈教室训练。有一次练习探戈,刘铁民一天训练了11个小时,过度疲劳的他,第二天一直睡到了中午才醒来。

经过一年的不断训练,刘铁民学习了华尔兹、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等摩登舞,以及伦巴、恰恰、斗牛等拉丁舞,并代表省舞协参加了1998年的长春电影节开幕式的摩登舞表演。

能够教书育人,是自己最大的梦想,每次看到学生们因学到了知识而满足的样子,刘铁民都非常幸福

如今做了健人传媒创始人的他依旧热衷于教育事业,业余时间到机关厂矿及各大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公益讲座,并兼职担任三角洲国际健身学院名誉院长、居然之家怡生健身总教练等职。

接触健美其实还是有一定原因的,每个男生都有一项拿手项目,对于体育专业的我们来说更是再正常不过了,大三时刘铁民专修的项目是篮球,但由于健美操经常集训和参加比赛,刘铁民也不得不在自己心爱的篮球中减少训练时间。

有一次在篮球技术期末考试中,由于多年的专业健美操训练,刘铁民在三步篮考试中,出现了蹦着脚尖上篮的滑稽一幕,同学们惊呼:“铁民,你怎么了?”大家乐的前仰后合,成为了盛极一时的一段“佳话”。

广州体院研究生毕业后,刘铁民进入中国体育报工作。但他坦言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打篮球。后来由于只重视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训练,而忽视了股后肌群的锻炼,有一次打球跳起时,膝关节咔的一声,关节后侧被严重拉伤,不一会儿就肿的老高,一开始他并没在意,以为养养就好了,半年后,另一侧膝关节也出现了同样的伤病,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

后来才知道,这是由于大腿前后侧肌力失衡导致的,前侧太强,后侧过弱,伤病是迟早的事儿。那几年膝关节的问题经常困扰着他,尤其是冬季,有时走着路,就能听到他膝关节发出咔的一声,不一会儿膝关节就肿的拿不了弯儿,极大地影响了生活质量,尤其是上厕所,没有坐便器,就会痛苦不堪,蹲下去就站不起来。

直到接触健身以后,上半身的系统训练,不仅暴增了他的新陈代谢,还极大地促进了他全身的血液循环,给膝关节送去了更多的营养,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奇迹发生了,刘铁民的膝关节彻底康复了他经常骄傲地说:“是健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GO运动吧:体育舞蹈在当时的学校里来说是比较小众的项目?

刘铁民:可以这么理解,不过也分人群来定,其实那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舞会,尤其是交谊舞这块很受学校的认可,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舞会自然成了学生业余生活的第一选择,情窦初开的学生们,每每盼望着舞会的美好周末时光。

我有一个同学特别逗,有人问他一周跳几次舞?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一周只跳一次舞,一次就跳七天。”他的幽默也折射出了当时交谊舞在大学的受欢迎程度。我好几位同学的老婆都是因交谊舞而结缘,现在日子过的幸福圆满。

GO运动吧:您接触健美是什么时候?                                                  

刘铁民:2000年7月我从吉林大学(原吉林工大)离职后,就到了广州体育学院读硕士,我那时候才算正式接触健身健美。体院游泳池边上有一个小的健身房,阿诺德传统赛亚州站健美冠军林佩渠就曾在这儿撸过铁。

然而我们运气不佳,入学一个多月后,这个小健身房就被拆掉了,整个体院也就没有可以健身配套的设施了。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这种喜欢举铁的朋友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我们健身的前提并不是说环境要多好,主要方便就行。

后来我就带领同学们每天晚上十点校图书馆学习后,七八个人到田径场练习单双杠,第一天做20组单杠,第二天再做20组双杠,第三天做20组单杠,就这么周而复始。经过一年的刻苦轰炸,同学们的胸大肌和背阔肌都很发达,收获了美妙的效果。

2002年我进入中国足协实习,在2003年女足世界杯和2004年亚洲杯组委会任职专员,那时经常出差各地检查赛场,并没有系统练习健美,只能是保持吧。直到2004年,我才开始在北京中友百货地下一层的浩沙健身办了一张卡,开始了较为全面的健身训练。看着大家做腿弯举、杠铃划船等动作,这些动作以前都没见过。于是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背着包去锻炼,大臂的围度从当时的31.5厘米,练到了后来的43厘米,成就感十足。

GO运动吧:健身这项运动会有“上瘾”一说吗?                                  

刘铁民:这里的“上瘾”显然是一个中性词,其实健身中的“上瘾”就是一种习惯,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练一身肌肉特别有型,非常好看,我追求的是全身的均衡发展。那个时候挺幸运的接触到《健美先生》这本杂志,很多训练知识都是从这学习到的。

2003年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就直接去了中国体育报,报业集团旗下有一本健身杂志就是《健与美》。这本杂志从80年代初就开始出版了,那时候经常去刘舜老师那儿要刚出版的杂志,每每都看得非常起劲儿。

有一次我从报摊儿上看到了《健美先生》这本杂志,震撼的封面图文瞬间征服了我,于是每个月我都会等着这本杂志的出版,如饥似渴地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


当时有一期杂志里面夹有一张读者问卷,当时没多想就按照填写要求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得特别详细,就寄回了杂志社。

没过多久我就意外地接到了该杂志社长的意外邀请,让我参加他们的一个调研座谈,活动结束后,孙丽社长对我说:“铁民你来我们杂志社吧。”

经过一宿的考虑,我就离开了体育报,去了光明日报的《科学健身·健美先生》杂志社,成为了一名让自己自豪的健身从业者——健身编辑记者。

从一个普通杂志编辑做起,到后来做编辑部主任,再到杂志的主编、助理出版人,一路走来,我都是怀着对健美事业的一颗赤子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行业的宣传报道工作当中,努力耕耘,不问收获。我们杂志那时候没有采访经费,每次采访完运动员或其他健身从业者,我都会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饱,他们是我们行业的榜样,采访结束大都到了饭口,请吃饭是对他们应有的尊重。

GO运动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创业的?                                   

刘铁民:2013年年底时我离开《健美先生》杂志,我也想要做一本专业的健美杂志,但后来由于刊号太难弄,找了很多关系也没有落实。当时移动新媒体开始崭露头角,我想自己就先从这里入手吧,先拍拍视频看看,把路先走起来再说。

2014年春天,我和华子哥去湖北江夏去拍全国健美锦标赛,那时候没有摄像机,我们就用我的佳能5D2拍视频,用到机器都烫手,还要不断更换电池。

回京后,我就与创业的伙伴们去了五棵松摄影器材城,花了一万三买了一部松下摄像机,以及三脚架和滑轨。随后,有点钱就往里投,慢慢置办拍摄设备,最贵的一台索尼摄像机八万多。

到现在我们在拍摄直播、摄影剪辑等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50万元人民币。

后来直播开始流行,我们就立即购买设备进入直播领域,如此不断地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的去反馈去前行,整整投了两年的时间,才达到盈亏平衡。

在创业之初的头两年,我没给自己开过一分钱,大家都需要吃饭,在北京,光租房子每月都要2000多,如果没有一定的收入,谈其他的理想抱负都没有意义。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儿想的就是如何赚钱给与自己打拼的兄弟们开一份能够生活好的工资。那时的压力很大,我的头发都掉了一块 ,在东北老家管这叫“鬼剃头”。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腔创业的热血,但这更需要坚持。想要创业的朋友一定要想好,创业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开始就只有往前走,没有后退。

GO运动吧:对正在踏入健身行业的朋友你有怎样的建议?                     

刘铁民:我认为,健身健康在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是其他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公布:到2020年,中国的健康产业将达到8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健身上思想局限,大都以遛弯、快走、爬山、跑步作为主要锻炼手段,主要靠下半身的肌肉来进行锻炼,殊不知上半身的锻炼才是重中之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腿部截肢了,虽然走不了了,但只要上半身是健康的,我们就可以通过轮椅等工具代替行走,还会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

但如果是脊柱断了,那将面临截瘫,这时你就将失去一切,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了。所以说,大家要多多关注我们背部肌肉的锻炼,保护好我们的脊柱。

现在我每个月都要到机关厂矿俱乐部做免费的公益讲座,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科学健身、合理营养和全面恢复。一般开场我都会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认为自己身体的哪一部位的骨骼肌最重要?”很多人答的是胸大肌、肱二头肌或是股四头肌,很少有人回答是腰部或背部肌肉。

我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位业界爱好者、健身从业者能够把科学的健身理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亲友,让身边的人先为自己的健康行动起来。国家有关部门资料显示,现在中国有51%的人是潜在的糖尿病患者,11.6%的人已经得了糖尿病,这太可怕了,我们健身从业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是我们的一次大机遇。

此外,国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已经上升为中国人致死致残最高的疾病。这与国人健身健康理念的严重缺乏息息相关。

GO运动吧:对一直在从事健身健美行业的朋友的健身规划,有怎样意见?

刘铁民:首先我们健身从业者要把自己的身材打造好,同时还要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把自己的健康保护好。健身教练是一个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当消费者看到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和健康却越来越好时,会是怎样的感受?

所以,你必须是健身的榜样,用自己的身材与健康现身说法。中国古典健美亚洲冠军费菲就是这样的行业典范,我俩相差半岁 ,都奔48周岁去了,但他的身体状态保持的非常好,就像一个28岁的小伙子,他的一节私教课收入就顶普通私教的几十节。

如果你吸烟喝酒、打牌吃鸡,到了一定年龄,你的身体必将失去健康,那时你还拿什么去说服会员买你的私教课?

费菲和即将70周岁的杨新民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肌肉和身体状态说明了一切。所以,我们每一位健身从业者都要保护好自己,再累也要安排训练,及时合理地补充营养,每天安排好恢复休息。你要想越老越值钱,就必须戒烟限酒、训练休息。

最后,我要用我微信的个性签名作为本次采访的结尾,那就是——“只有善待自己,你的身体才会健康地陪你度过每一段美好的时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