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变化万千,时刻在变,因政策而变,因形势而变,瞬息万千的变化让你时时刻刻都在调整投资的策略。每天关注必要的房产类新闻也是一门必修课。然而,我们经常在了解信息的时候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特别是一些英文的名词,就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先去查一查它们的含义。
比如这两年,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LPR、MLF这两个词,无论是它们单个出现还是共同出现的频次,都是相当高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解读一下吧。
什么是LPR?
LPR的英文全称是Loan Prime Rate,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就是贷款基础利率。简单的说,LPR就是18家(注:8月17日,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通过自主报价的方式,确立一个最优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央行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随定价,随后创设了LPR。
目前,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LPR市场化程度较高,能够充分反映信贷市场资金供求情况,使用LPR进行贷款定价可以促进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提高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效率。
2020年8月12日,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邮储五家国有大行同时发布公告,将于8月25日起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方式。
2020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年期3.85%,五年期4.65%。
为什么国家要提出LPR的方式?
理由: 利率市场化,降低金融风险
通过LPR的方式,我们的房屋贷款利率就可以随着市场化利率一起调整。
如果将来市场化利率降低,比如存贷款利率都降低,但是,房屋贷款利率如果还维持现在的高位,造成的直接问题就是房产市场的不稳定,这给我们国家的金融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什么是MLF?
MLF的英文全称是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即中期借贷便利,人送称号“麻辣粉”,属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员大将。MLF操作过程为,人民银行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合适的商业银行,按中标利率给商业银行借钱,同时商业银行将优质的债券作为质押品的过程;说简单点,就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
今年11月5日,央行逆回购交易量跌至300亿元,远不及当日到期回笼规模,单日净回笼货币超5000亿元。不过,资金面不改月初以来的宽松局面,货币市场利率小幅波动。同时,央行罕见预告,将于本月16日对到期MLF一次性续做。分析人士称,资金面跨月之后很快回暖,印证10月底的紧张缘于短时多因素冲击,不可持续,资金面紧平衡格局不改。年底前,大额财政投放可期,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央行流动性供给压力。
LPR利率与MLF利率有什么关系?
新的LPR形成机制是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的。共有18家银行每月根据MLF等市场利率报出LPR,去掉最高值和最低之后形成的价格就是每月公布的LPR利率,LPR=MLF+银行平均加点。
LPR报价出来后,各银行再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等因素,在LPR基础上加点形成自己的贷款利率。
由此可见,MLF利率的上调或下调,一般都会传导至LPR利率,并最终影响贷款利率。因而很多人预测,MLF利率下调后,LPR利率有可能在未来联动下降。
听完对LPR和MLF的一番介绍,是不是稍微清晰了一些呢?无论你是投资者还是刚需人群,都需要了解清楚这两个关键的名词,以便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