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2月8日讯 12月7日,随着合龙段最后一方混凝土徐徐注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郑济高铁项目二标段茌平特大桥跨徒骇河(70+120+70)米连续梁成功合龙,标志着工程再次取得阶段性突破,为后续大规模架梁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合龙的连续梁位于茌平特大桥318#-321#墩,全长261.7米,宽12.6米,重达16477吨,为郑济高铁聊城段跨徒骇河最大主跨间距连续梁。该梁设计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结构,横跨徒骇河,采取挂篮悬浇施工法,梁体对接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筑牢“天平”根基,诠释对称美学
挂篮悬浇法施工好比架设“天平”,由河岸两侧的0号块分别向两翼分节段对称浇筑,最终在河中央实现合龙,很好地诠释了对称美学的定义。作为“天平”的中心支点,0号块所在位置主墩的桩基和墩身施工尤为重要。
主墩基坑点毗邻徒骇河道,地质松软,暗流密布,只要开挖1-2米,丰沛的地下水就会趁势流入,对桩基施工造成不小的麻烦。项目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且每隔6小时进行围堰变形及渗漏水监测,有效防止地下水管涌而造成基坑塌陷。除此之外,桩长更是延伸至93米,保证了根基的稳定性,为万吨梁体提供强力支撑。
创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对接
连续梁与徒骇河交叉角度100°,跨越河面宽90米,由河岸两侧的0号块至16号节段,分别向中间延伸对接施工,对接精度要求高,合龙后的桥梁标高差要≤5毫米。为此,项目积极创新技术手段,在每个节段对称浇筑前,利用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设备进行严格轴线和标高复测;在每个节段端头埋没线型观测应力感件,定时进行循环监测,实时掌握梁体状态;引进全自动智能张拉、压浆设备,内置高效施工系统软件,过程数据实时上传,提高施工精度;创新发明预埋套筒定位装置加强预埋套筒的位置准确性,提高套筒使用效率;研发智能挂篮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应力监测,螺栓预紧力监测,行走同步监测,施工环境参数监测等监测手段对挂篮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精确管控,对挂篮结构状态进行早期的诊断,分析,预报,保障挂篮的安全稳定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聊城市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济南铁路局、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济郑高速铁路有限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项目西起鲁豫两省省界,经聊城、德州、济南,接入济南西站,全长17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在茌平区施工里程为19.6km,包含茌平制梁场、茌平南站、长清黄河特大桥G段,茌平特大桥ABC段,其中连续梁8联。项目建成后,济南到郑州仅需约90分钟,将结束豫、鲁两省不通直达高铁的历史,构建山东半岛地区与中原及西部地区联系的快速客运通道。(通讯员 王大振 王连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