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樱露:二战早已结束,维护正确史观之战未停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世界正在抚今追昔,思考如何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环境。然而,随着近些年来一些热点地区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歪曲二战历史、篡改历史记忆的操作始终没有停止。

对于二战历史的歪曲早已不是单纯的学术之争或所谓的“记忆差异”,而是成为某种服务当下地缘政治争夺的蓄意操弄。比如美欧一些势力试图抹杀苏联在战胜纳粹德国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巨大牺牲,为此不惜篡改二战历史、美化纳粹分子及其帮凶。围绕二战历史的叙事分歧,在西方沦为了地缘政治对抗的工具。

西方的“选择性记忆”实际上构成了对二战历史的傲慢与背叛。一个时期以来,西方舆论场在纪念二战时陷入一种“诺曼底中心论”的叙事怪圈。一些人在突出诺曼底登陆,将之奉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转折,却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无视其他战场的决定性贡献。苏联在东线战场付出2700万人死亡以及大量人员受伤的巨大牺牲,这一钢铁般的事实在西方当前的“政治正确”之下被一些人边缘化为一段“插曲”。为了贬低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历史功绩,还有人宣扬1945年二战胜利带来的并非完全的解放,他们甚至将苏联与纳粹德国相提并论,这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造成严重侵蚀。

在东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始终无法正视对外侵略历史,屡屡试图为当年的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翻案”,引起亚洲周边国家和民众的警惕。如果说在欧洲战场问题上,西方的历史操弄表现为歪曲与“重塑”,那么在面对东方战场时,他们往往试图选择无视,甚至出于拉拢日本的现实政治考量而纵容日本的错误历史认知。中国人民经过浴血抗战,牵制和消灭了日本军国主义绝大部分陆军主力。中国军民以超过3500万人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最终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没有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亚洲乃至世界的历史都可能被改写。

正因如此,对于二战历史的任何“选择性记忆”或故意歪曲,都应受到国际正义人士的谴责。“西方中心主义”、冷战思维作祟以及试图垄断对二战历史的解释权,都无法改变历史真相。试图对二战历史进行公然篡改,是对所有世界反法西斯战士英勇付出的亵渎,更是对世界人民的集体背叛。类似做法也不能为一些国家或势力当下的干涉主义或霸权行径披上合法外衣。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前甚嚣尘上的种种“历史修正主义”或歪曲历史的论调,正在沦为一些国家和势力煽动情绪、巩固权力的政治工具。历史本应该是促人反思的公共遗产,但在一些国家民粹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反而变成撕裂社会共识、侵蚀国家互信以及为排外主义提供温床的催化剂。这无疑削弱了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基础的战后历史观、秩序观和价值观防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和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中国深知这段历史的分量,也对任何试图篡改历史的行径保持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歪曲二战史观的言行。真正的历史自信,恰恰体现在敢于直面复杂、厘清史实的勇气中。铭记历史,也是为了照应现实。当今国际秩序的主要部分,都与二战过程及其胜利成果息息相关。国际社会要想坚持和维护公平正义,就需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坚决反对任何歪曲二战历史乃至美化纳粹思想和军国主义的做法。唯有如此,历史才能成为促进和解的桥梁,而非制造分裂的渊薮。(作者是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学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