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冷饮,给上海人带来童年时代最初的幸福

我们总是喜欢新鲜事物,却又总是耽于对旧事物的情怀之中,童年记忆中的味道尤甚。

上海人的童年必有“光明”雪糕

2020年夏天,光明乳业与我们非常熟悉的大白兔奶糖的母公司冠生园合作,推出了一款“大白兔”雪糕,一时间撩动起了人们的情怀,风靡上海滩,在沪上80后、90后的朋友圈里刷起屏。

而对这一款“大白兔”雪糕,虹口区的老居民又有着更多别样的情愫,因为其生产商正是从虹口区走出去的益民食品一厂。对于许许多多的虹口区居民来说,没有吃过益民食品一厂“光明牌”雪糕或者冰砖的童年都是不完整的。

据了解,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前身是创建于1913年的美商海宁洋行蛋品加工厂,后为粮秣实验厂,解放后更名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那时,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上海的冷饮市场是洋货一统天下。1950年,当时时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副厂长提议:“中国应有自己的冷饮品牌。”于是,职工们设计了以火炬为造型的冷饮商标,命名“光明”,寓意“解放了,天亮了,新中国一片光明”,表达了解放后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光明”牌商标造型中间是熊熊燃烧的火炬,周围是熠熠生辉的光芒,旁边的数十根射线,则如喷薄而出的旭日。

同年5月,“光明牌”棒冰正式问世。但由于当时上海冷饮市场美商生产的美女牌的天下,所以销量并不理想。为了打开市场,益民食品一厂领导带领职工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国货“光明牌”。在改装的一辆旧卡车上装上喇叭,沿途宣传“光明牌”冷饮,免费为市民送上一支“光明牌”棒冰。在工余时间,全厂职工人人肩背放满棒冰的木箱,走街串巷边叫边卖边宣传。还利用电台、报纸、电车、招贴等形式打出广告,打出“中国人食用中国货”等口号。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光明牌”冷饮名声鹊起,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光明牌”冷饮到底有多火爆?1954年7月18日的解放日报第2版《关于棒冰》里有这么一段话:“去年,益民食品厂工人曾费尽力气,星期日也不休息,把棒冰的产量比前年提高一倍半以上,但是去年最炎热的日子里,接连有五十多天,一到下午二时后,就买不到‘光明牌’棒冰了……”

为了提升产量,益民食品一厂共建立了10多条冰淇淋生产线、5条雪糕生产线,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规模生产冷饮的企业。上世纪60年代,益民食品一厂生产的“白熊”中冰砖不但是家庭招待客人必备的冷饮佳品,还曾是中国第一批出口的冷饮品种。到上世纪90年代,“光明牌”冷饮年产量已经从50年代的800多吨提升到15000多吨,提高了18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连续多年冷饮销量占上海市场第一。

“光明”在坚守,又在创新

“光明牌”冷饮的问世,让许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人,有了童年时代最幸福的事情——在炎热的夏天,吃一块带着浓浓奶香味的“光明牌”冰砖。“小时候七毛钱一块,家里来了小朋友,妈妈会给两块钱,小店可以卖给我三块,跟小朋友两人平分。”今年70岁的王阿婆回忆说,“小时候自己最爱的光明冰砖,那时候开扁桃体都是生割,手术以后光明冰砖就是止血、消肿良药。”如今看到小孙子手里拿的“熊小白”雪糕,王阿婆表示:“‘光明’还是那个‘光明’,但又不是那个‘光明’。”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是“光明牌”冷饮一路走来的写照。光明的冰砖、三色杯、绿豆棒冰等产品销售几十年,一直维持着中低档的定价,价格亲民,承担着国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守护着老品牌的民族魂。

但锐意创新的光明更在不断前行。2006年8月,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公司等共同组建的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光明”已经从最初的一个冷饮商标一跃发展成为上海食品工业的象征。2018年12月,光明乳业1.43亿元收购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公司所持有的益民一厂100%股权。依托上市公司,光明更加焕发新机,愈发“光明”。

如今,除了传统经典产品外,多款“光明牌”冷饮新品也纷纷登场。如奶香味佳醇厚的酸奶冰淇淋;定位趣玩、休闲的“熊小白”冰淇淋;主打网红、经典路线的“大白兔”雪糕等。光明实现了“老牌新貌”的品牌再创造,不仅唤起人们的“怀旧记忆”,还坚持做大众喜爱的冷饮产品,在高品质和经典口味的追求中,让百姓吃得开心,也吃得放心。

2004年,因为发展需求,益民食品一厂搬迁至了奉贤的新厂区。在旧厂区的原址上,建起了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由厂史展览馆、复原西班牙式小洋楼、复原木质冷却水塔等景观组成。详细记载了我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轨迹,反映出老一辈革命家保家护厂和支持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业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