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科普作家都应该首先学习一下心理学。
科普的目的是普及科学常识,而是不炫耀作者自己的知识水平,保持一个低姿态是科普作者的基本功。 哪怕你自己确实是业内的权威大牛,也要尊重读者,尽量将专业的知识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来。 而谦虚一点学习心理学,掌握一些读者的心理特征,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提高科普文章的水平。
网上有着大量的科普文章,水平参差不齐。 也有不少科普作者抱怨,“干货没人看、水货满天飞”。 这种时候作为一个作者,首先应该冷静分析一下满天飞的“水货”里面到底有没有优秀之处? 而“干货”到底是不是本着普及科学常识的目的去的? 有多少其实是在炫技?
所以创作出一篇合格的科普文,首要条件是放低身段。
如果读者都具有阅读正规论文的水平,那还需要科普作者干什么呢? 科普作者存在的基础,本身就是在人群中还存在大量不具备正规论文的读者。 如果这些读者都能自己读懂论文,那么他完全可以自己去读知网,何必跑来读他的。
这时候,作为一个合格的科普作者,最起码的就是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抱怨读者水平不够看懂你的“高论”,恰恰是你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
能够用通俗的语言,讲透高深的道理,这既需要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更需要很好的文笔、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日常生活深刻的理解。 你写的“干货”没人看,说明你缺乏这方面能力,还需要锻炼和提高。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们总能想办法一点一点的弥补,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则问题是无解的。
将深刻的理论讲透彻,还要让非专业人士能够粗浅的了解,有几个小小的技巧需要掌握:
1
文章中绝对不要出现公式
一篇满分100分的科普文,出现一个公式,立刻只值60分。 读者不是来看推导过程的,他只想要结论,最多只需要结论逻辑上无懈可击。 抖出一个公式来,读者疏离感立刻就上来了。
2
尽量少引用数字
熟练掌握数字是一种很高超的行文技巧,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表达式,其实非常考验文笔的。 比如300000000米每秒,光速的近似值,可以表达为3*10^8,3E10,“三十万米每秒”,c。 这么多种方式,面对不同的读者就要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在写作能力不足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掌握读者的观感,你就应该尽量少用。
3
绝对不能出现对读者水平的抱怨
须知,各行各业都有能人异士,别人可能在你的专业领域是个门外汉,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你同样是个门外汉。 抱怨读者看不懂你写的东西,或者存在蔑视,极易招致别人的反感,从而让你的文章一文不值。 比如你给王羲之讲量子力学,王羲之很可能就不知所云,这时候你去抱怨人家一窍不通,他作为书法大家怎么可能咽下这口窝囊气呢? 还读你文章,不揍你一顿都不错了。 那么炸油条的老张又必须咽下你这口气吗? 老张虽然不如老王那么牛,但是他炸油条也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不一定气性就小了。
4
如果必须干以上三件事,一定要温柔
诚然,有时候不用公式表达不出意思来,不引用数字做不到,不贬损两句读者你心里过不去。 这时候就要注意,要像母亲喂婴儿喝奶那么温柔。 比如一定要用公式,尽量不要出现积分; 一定要引用数字,不要整一大串数不清位数的数字; 一定要损读者几句,注意不要让读者有代入感。
归根结底,科普文也是一篇文章,文章就是文章,不可能因为你是在说科学的事情,就没有了文章的本质。 文章的本质是传播和推广,“好酒不怕巷子深”这种事情,在文章上面是不会出现的,不能传播就是不能传播,曲高和寡就等于无人问津,孤芳自赏没有任何意义。
连好好说话都不会,又怎么写文章呢?
所以,创作科普文,要达到最起码合格的标准,至少是要谦逊、礼貌、有趣的,至少是要让人看得下去的。
文字| 龙 牙
编辑|瞌睡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