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国外,我国医药分家进程会加快吗?

原标题:对比国外,我国医药分家进程会加快吗? 近日,平安证券特邀一心堂副总裁、董秘、CFO田总,一心

原标题:对比国外,我国医药分家进程会加快吗?

近日,平安证券特邀一心堂副总裁、董秘、CFO田总,一心堂证券部总监李总,大参林法务总监陈总进行电话会议,一起对国内和海外药店的发展进行探讨。第一药店财智获授权转载本次会议纪要,供行业参考,以下为会议纪要全文:

纪要正文

张熙:各位投资者朋友们好,我是平安证券的研究员张熙,药店板块是我覆盖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今天邀请到了一心堂的副总裁、董秘、CFO田总,和证券总监李总,以及大参林的法务总监陈总,来为大家分享介绍一下国内和海外药店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三个议题:

第一,关于处方外流。

第二,药店的扩张。

第三,连锁药店能够维持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

最后是提问的环节。

1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处方外流,之前关于海外药店的研究,我写过几篇报告,其中有两篇是日本连锁药店的探讨,一篇是欧美药店的探讨。日本药店的发展历程,其实跟国内应该是最相似的,他们上个世纪80年代也曾面临着医保资金的紧张,从而开始降药价推行医药分家,处方开始流向药店。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正在经历的一个历程。

我国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他们,日本在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处方外流的措施之后,他们门诊医疗的分业率达到了70%,从1992年到2005年,他们调剂药局的配药金额翻了4倍,调剂药局的增速是9%,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增速,医药行业的增速在这个阶段大概只有3%左右。所以我们认为处方外流,将会促进药品零售的长期增长。

我们国家现阶段处方外流的进展如何,以及对于药店的影响是怎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有请上市公司的领导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们请一心堂的田总来为大家进行分享。

田总:整个医药分开的这个既定战略,相关部门还是在不断地推行和 酝酿过程中,很有可能比我们想像的情况,要更快。现在来看,也有很多的处方外流的一些途径和渠道。我们连锁药店也在积极地做相关的准备。从政策层面来看,广东地区的药店已经开始分级。分级最大的动因就是要为这个处方外流做好准备。我们预计在药店分级中高等级的药店有希望获得医保统筹的资质。

我们国家医保制度,各地有一些差异,大概分两种类型:第一种,像北京地区和海南地方,他们基本上就没有个人医保,直接把钱给到个人的银行账户里。此外,绝大部分是有统筹医保和个人医保,个人医保主要是在门诊和药店购药使用。我们除了个人医保账户以外,我们这边大概有270多个门店特慢病卡,可以在药店里依据特定病种享受统筹医保。能刷特慢病卡的药店,它的要求会比一般的药店要高很多,这就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处方外流的方式。

另外,可能像我们有些地方的试点,比如大参林在广东的试点,像广西梧州的试点,或许高等级药店就有这个资质。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处方外流。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省,比如说像广东、山东明确表态,可以从第一次的处方来销售处方药,天津他也明确发文支持这个事情,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像我们互联网医院这个模式,就是互联网加上药店,它其实也在推动处方药的外流。

研究日本药店,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日本药店它是把药店大概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我们说的调剂药局,一类是药妆店。其实药妆店,大部分类似于我们的社区药房这么个形式。所谓的调剂药局更多的类似于DTP药房,它通过这个办法来承接了大量的医保支付的处方药。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张熙:田总,这边有一个问题,您可以介绍一下咱们一心堂覆盖的那几个省份,现在药店分级和统筹医保放开的趋势和进度吗?

田总:我们应对处方外流的大体策略是这样的:一个是我们尽量大规模建设院边店,其实我们院边店大概有600多个;第二我们跟很多的厂家合作,做DTP的品种。有近500个DTP品种在做第三个,我们尽快地申报特慢病卡的定点药店,第四个,建设特慢病管理中心。医保支付的变化在处方外流中起重大作用,其实处方外流还是得支付者得天下,谁的支付手段多,能够动用的医保资源多,那肯定下一步销售就会更大。

张熙:特慢病卡的药店开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大概有多少店可以拿到这个资质呢?

田总:这个特办病管理中心,有的地方叫医保统筹药店,它这种药店和一般的药店很大的不同,是他能够使用医保统筹。我们大概有270多个药店有特慢病卡支付资质,各个地方的标准不一样,每个地方都在试点。

首先第一个标准,你必须是医保店,至少是能刷个人账户的这一部分。这一部分里面它都会选一些比较大的,药是特别比较齐全的。可能这些门店离这些大型医院比较近的,方便群众购买的这样一些地方,可能有的地方要双药师,管理上也需要比较规范。这个基本类似于医院药房,特定的慢性病、特种病的就可以使用医保统筹账户。

张熙:从收入的角度来看,拿到这张卡的药店,跟没有拿到的药物,这个收入规模上大概是什么样子?

田总:他仅限于还是一些特定病种的药,所以不是特别的多。我们一般的这个医保店,医保店通常的销售是通常药店的40%。如果说是卖200万,那可能医保是80万,普通的是120,大概占40%。另外这一部分如果再放一个统筹,大概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二十,也就是整体销售240万。

这个资源很稀缺。需要专项申请。

回答完毕。

张熙:下面请大参林的陈总为大家分享一下处方外流的经验和心得。

陈总:关于处方外流,DTP只是外流的一个方式,目前来看,处方外流应该要有一个处方的共享平台,要求药店要有比较优质的资质。跟日本相比较,日本一开始一起步20%外流处方的量,我们国内处方没有那么快。

从目前多地的情况来看,统筹医保放开这个模式它是具有可行性的。广东分级分类管理,对于新店会按照一些新的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对于旧店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广州在统筹医保方面,也在积极跟进。预计广州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可能在7月份的时候出来。可能要求药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5000万注册资金的要求;二是注册面积要求300平方米;三是双药师;四是要求连锁企业要有合规度;第五个点就是首批开放可能是30个品种。

广州医保按照这个办法,它的标准相当高。所以预计我们首批大概是9家店、10家店左右,会在广州落地。

这就是我目前分享的情况。

张熙:陈总,我之前好像听说广东的医保跟其他省份有一点不一样,您可以大概介绍一下,现在广东医保在药店使用是怎么使用的?它以后如果统筹放开,大概是怎么使用的呢?

陈总:是这样的,广东医保药店都是只能刷个人账户,基本是上不能够刷统筹账户。不像北京的个人账户,能把钱取出来。在广州,钱只能在个人账户里面。个人账户占比大概在医保资金的10%以内的,这个量比较少。如果医保统筹能全部放开,未来量可能倍增,至于到底增多少,还要决定于开放的程度和标准有多高。

预计广州的医保放开会有两个限制,一是支付上的限制,第二个是在品种上进行限制。未来如果逐步放开的话,它会在两个途径里面放大。

张熙: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过处方外流过后,流到这个药店的,一般都是处方药。处方药其实在药店的毛利率也比较低。这个情况您怎么看呢?

陈总:处方药在连锁药店这,更多的它是导流的一个品种,起的是导流性的效益。另外,每个药店里面,处方药排的位置不一样。在一些连锁企业,它是不盈利的,是纯吸客流的商品品类。在一部分企业就是非盈利、微盈利。在北方的盈利会高一点,因为它的医保消费占比高一点。我们的处方药销售占比在行业里是比较低的,处于微盈利的状态。未来处方外流之后,量会增加,另外渠道溢价和返利也会增加。

所以处方外流之后,我们研判对于连锁药店最大的价值,是形成一个自带流量型的零售模式。

2

张熙:我们现在进入第二个议题关于药店的外延扩张。我之前分析过日本的药店格局,他们排名前几大连锁药店从收入分布来看,是有一个长期的强势区域作为根据地,其他的地区辅助扩展业务。

除了鹤羽的收入比较均衡分布在东北、关东、北海道等地区,其他几家均有自己的强势区域,比如cosmos的强势地区是九州地区,松本清关东地区,welcia的强势地区也是关东,他们在强势地区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这种格局跟国内药店的格局还是比较像的,日本的这些大连锁他们在过去的十来年当中,都是在自己强势根据地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外延扩张。

扩张的方式上基本是自建和收购各占一半。从这个扩张的结果来看,扩张比较快的,它的业绩和股价都涨得比较好。然而像松本清这种在扩张上采取比较保守战略的药店,他们的收入增长和股价都表现得比较一般。国内的这个药店格局来看,现在除了国大药房、老百姓,算是全国布局之外。其他的大连锁基本上还是以区域强势的这种格局为主。其中在区域强势的药店当中做得最好的就是一心堂和大参林。

今天我们也有幸请到两家公司的领导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在外延扩张方面的一些经验和计划。这次我们先请田总给大家介绍一下。

田总:如果说真正意义上全国布局是每个省都有,中国药店是没有全国布局的。药店扩张策略分为两种:离散型布局和密集型布局。比如像我们两家,大参林和一心堂,是密集型布局,核心经营的区域都做得比较透。但其实现在战略趋同,大家新进省份都比较少,比较谨慎,一般也不再新进很多的省份。

每进一个省份大家都往下做得比较透,药店行业特别赚钱的市场不是省会市场,省会市场反而竞争非常激烈,地市和县这两个地方最赚钱。地市和县这些地方的房租特别低,人工相对也低一些,消费的购买力也并不差,经营效果最好的。我们的数据显示,我们在地市和县销售数据好,所以我们也在做区域深耕。

一心堂的核心就是7个省,比如说我们西南地区的云、贵、川、渝,再加上华南地区的广西和海南,再加上华北的山西,我们做得比较透。我们对于选择新进入省份这个事还是比较慎重,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收入、利润都要增长,利润更多的还要来源于我们说的核心市场。

我看了一下日本药店的研究,大概这么一个结论:大家还是要首先做生意,它不是说跑流量。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互联网行业,我们还是要做生意,做生意还是比较踏实,要时时刻刻想着出利润。出利润我们还是要形成一些更多区域垄断的市场,这样性价比比较高的市场,才能支撑起上市公司的利润要求。所以还得往下沉,目前看这几家上市公司的战略都差不多。我们因为原来进的省的少一点,就需要再增加,再进两三个新省也就差不多了。其他原来覆盖的省比较多的,大家也都提出来区域聚焦,大家未来的区域发展战略可能都差不多。

张熙:田总,可以讲一下最近我们这两年在外延扩张方面的打算吗?包括我们可能会在四川重庆地区深入基层市场的布局,这个空间大概有多大?还有在广西地区,或者是我们还有二线的地区,收入发展的布局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田总:大概总的策略都是并购和开店并举。但是大家也看了一下,现在并购的窗口可能慢慢地会关闭掉了,我是这么一个判断,当然也不一定是对的。

什么叫关闭?因为大家可以看这个估值,已经非常地接近于2倍PS,然后它的PE现在基本上在向40倍(ttm)左右靠拢,这个其实是比较贵的了,因为其实我们全行业一般做得比较好的药店,销售净利率是5个点,5个点,你PS等于1,就是20倍PE。现在都向2倍PS靠拢,也就是意味着市盈率向40倍靠拢。我们理解是比较贵了,战略上来讲,个别省区以前没有进入,可能突击一下可以,就是说可能有些省份,比如说那些主要以省会为核心辐射全省的区域龙头药店公司,如果说你非常想进,40倍可以考虑,但是不能长期40倍,也没有那么多钱,动则十几亿的并购,这么一个估值,像3我们几家药房公司,少一点的30亿净资产,多一点的也就40亿净资产,,,难以长期持续按这个强度并购。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初心,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是靠开店起家的,我们是靠精益管理发展,大家重新要回归到开店和精益管理的状态。并购这现在上市公司基本上不会搞特别多了,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并购的时间窗口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比较慎重。我们会持续开店,中国市场比较大,一个省基本上相当于欧洲的德国或法国那么大,有那么几个省也足够的,做个500亿的上市公司,其实都不需要太多的省,你做得比较精细一点,市场做得透彻一点。像我们在云南,一个省就能支持一心堂的基本盘面,省外的发展大家也有目共睹。我们再透彻地弄上三四个省就足够了,不能搞太多,搞太多压力比较大。

我觉得精细化管理,深入到基层市场,密集化布局,形成垄断市场,我们还是原来的那一套打法,从市场下中下段切入,服务最广大的人群,就是把市场都做得比较坚实,这样的策略也比较稳健。发展肯定是要发展,开店和并购并举,现阶段我们更多的还是会以自己开店为主,同时,我们会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做更多新的尝试。

张熙:谢谢田总,我们下面有请陈总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药店扩张的经验,分享一下公司的规划。

陈总:大家好,这边我首先对于田总的大部分看法是赞同的,其次要恭喜一下我们同行益丰并购达到了高潮,说明这个行业很有活力。但从监管、行业空间等方面来看,现在头部的效应会越来越明显,高潮完之后,逐渐就要回归一种常态了。这是我对趋势的一个看法。

从跨省扩张的角度上来说,像我们大部分会考虑哪些因素呢?经济、人口、GDP,从公司考虑总体扩张节奏等。包括现在整个消费市场是比较混乱的时候,还有一点就是说看缘分,缘分也蛮重要的。

从扩张的规划来看,我们大参林是在广东省这个根据地的基础上,再逐步往外扩张,现在广东是成熟期,广西进入生根期,河南进入扩张的阶段。其他省份会有一些参股或者布局。所以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健的机制在发展。在未来的规划里面,我们会增加两三个省份,至于进入哪些省份,这个要看缘分。

至于省内和省外扩张的差异,在效益的确定性上面,省内扩张会更高一点。对于收购,标的的质量很重要,不讲收入的收购就是耍流氓。所以说既要考虑扩张,我们也会考虑目标给我们带来收益,以及战略上的作用。我预测这个行业,总体上销售的价格、收购的机会,一定会降低,机会也会逐渐减少。

谢谢主持人。

张熙:好的,陈总。因为谈到这个外延收购,收购标的上面肯定有一些筛选。因为您是搞法律方面的,可不可以请您分享这个监管越来越严格过后,从法规、法律方面,有可能会把什么样的药店给淘汰掉的,然后被淘汰的这个药店大概有多少,就是从数量上来看的话,您可以预估一下吗?

陈总:我预估小连锁的生存压力更大一点,因为之前小连锁在票据、管理方面打一些擦边球,但现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需要票了,有一些产品甚至可能会形成价格倒挂。所以说这些小连锁对被整合的接受度也在提高。

单体店的话,有些店可能会有一些很特别的资源存在,反而不容易被整合。单体店我认为还是会有小比例走出来。

3

张熙:谢谢陈总,我们现在进入第三个议题,关于连锁药店能够维持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从日本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连锁药店大概成立于20—30年前,比中国差不多早了10—20年。从他们这几家连锁药店上市过后的数字来看,他们上市后的这十几年里,他们收入的复合增速基本上多是高于10%的,利润的复合增速做的好的药店甚至高于20%,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能够在10—20年里都维持20%的增速。

可以说明连锁药店是一个持续性非常长的业务,我们国家这个药店,现在推动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还是外延并购。就像刚才两位领导谈到的,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外延的规模稍微下来一点,从中长期来看,也会有一个从外延推动增长到内生推动增长的阶段。

所以接下来请两位领导谈一下对于连锁药店增长率发展阶段,给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就是判断一下我们大概还能够增长多少年,大概每个阶段的增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先请田总给大家分享一下。

田总:中国的药店的上市时间比较短,要看未来,药店行业的长期发展就要远学美国,近学日本。美国的情况大家研究得透一些。从一个行业研究的角度,我判断日本对于中国参照借鉴的意义更大一些。其实美国基本上是要好多年以后才会到那个状态。

我们从日本的经验看,日本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有两个错峰,不太完全一样。日本的情况,是1960年代,它基本上是医药分开,他们的上市公司大体上是在2000年和2007年上市。

日本它基本上在196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富裕。我们现在讲的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所以它的这个时间段比我们要早一些。第一个,1960年代,它的社会相对比较富裕;第二个,它的医药分开进程,它在1960年代开始医药分开,在2000年左右基本上达到了医药分开,处方签在药店调剂75%左右这个高峰。

所以说它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一心堂,或者像我们其他几家药店上市公司,我们的增速都比较快,我们自己披露的数据,我们5年以上的门店还有7.4%的增长。我三年及其以上的门店是9.6%的增长。我们几家药店上市公司下一步可能要争取,也不一定完全就能达到,我们把药店行业的披露口径统一掉,统一定义老店、新店、次新店。这样,便于全市场的投资者,甚至海外的投资者,充分了解中国药店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存量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消费升级,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外,还有更多的健康需求。我们OTC,处方药,中成药,包括我们的保健品、参茸产品,还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消费升级进行的换代,品质的提高,促使我们药价小幅的上扬。

另外消费者生活富裕了,健康的需求比较多,会选择一些相对高货值的商品。我们为什么5年以上的商店还有7.4%,不光是客流的增长,主要是客单价的增长。也就是说五年以上门店的增长,基本上客流的增长就很小了,基本上就是客单的增长,或者说卖不同的品类,品类的延展。第一个是靠客单价往上提高,第二个是靠品类的延展,我们行业的增长,大家是可以放心的。

另外还有一个推动力,医药分开比较明显地在加速。你看最近的一些案例,并购比较贵。昨天晚上两个案例,阿里健康直接入场,一个是漱玉平民41倍PE入资,这家公司在我们行业排第十一,也是北方一个非常著名的药店,山东的龙头。另外一个是安徽的华人医药,也是安徽的龙头。投了两家,其实PE都非常贵,贵是因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处方外流,现在处在加速的过程中,所以下一步的推动力,就是医药分开导致的处方外流。

有的分析师算了一下,处方外流的顶峰,可能会两倍于现在药店的体量。我们讲二八原则,药店是二,医院八,但是要完全流出来,也不太可能,因为日本也就是74%,先流出个第一部分,流出个总量的3000亿的处方药,那对行业的拉动也非常明显。

为什么药店比较热呢?就是这个原因。像一级市场,很多面粉比现在的面包还贵,大家一抢,价格就上去了。我问了好多投资者,包括一级市场,为什么他们出价那么贵呢?他说现在这样一个好标的,这大股份的转移非常难,好标的、区域龙头的标的,能转出10个点都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转出控股权了,所以奇货可居。

为什么一级市场并购这么贵?原因是医药分开的进度正在加快,那这个药店的客单、客流也都会增加。所以中国药店会持续高增长,可能要跑二十年左右。跑二十年再看我们下一步的情况,这是我要讲的预测。

从我们一心堂的数据来看,我们从2008面全面进入上市阶段,到现在今年2018年,我们也跑了11年,我们门店增加6倍,销售增加了7倍,利润增加了8倍,复合下来,基本上是25%左右,跑了接近10年。这过去的10年,处方外流的因素不明显,但是仅仅靠我们的并购、开店,和这样一个消费升级,我们也跑出了25%左右的增速。

所以中国药店这种高速增长,我觉得大家还是可以期待的。大家再给点时间,因为各家都有各家的情况,等各家的情况都解决完了,我估计下一步药店发展的高速期也会再进一步回来。

我们过去10年跑了25%,靠的是一个消费升级,一个并购,一个开店。未来的10年,既有消费升级、开店,也还会有一些并购,还有就是医药分开,互联网新零售时代,所以应该会跑得更快一点,也就是说一个最好时代即将到来。

昨天很多的投资者讲阿里入场,真正互联网大佬出手,对于我们行业也是一个震撼的消息。,我们也热烈欢迎一个医药新零售的时代来临。

张熙:好的,谢谢田总,下面请陈总可以讲一下这个话题吗?

陈总:好的,接着田总说,欢迎阿里健康入场。我接着往下说了,阿里健康入场进一步说明实体药店的价值越来越被发现,越来越被发掘。现在政策的红利,行业价值的可实现性,行业价值的确定性,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跟所发现。

整个行业不仅仅具有存量性的增长,也有增量的空间。不管是它的长度还是深度,都很理想。而且这中间里面还会有区域性的落地和发展。我入职大参林是第八年,这八年里面我们也是2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这个行业的增长,不论按照美国的模式还是日本的模式,还是两者混合,我认为十年以上高增长是没有问题的。20年我不敢说,20年我都已经超过50岁了,但是我看一个10年,应该是能够看得到的。

我再强调一次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这个行业的领先企业,不作死就不会死,不作就不会死。对于一个领先企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接下来保持这种增速,行业的平均增速两倍以上,我认为是比较轻松的,或者是不难办到的事情。

这是我的一个看法跟判断。

张熙:听到两位对于这个行业未来的预判,对这个行业充满期待。因为很难有一个行业可以未来10年、20年都维持比较高的增速。

4

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

关于这个增速,我先向田总请教一个问题,因为从连锁药店来看,一般收入规模要扩大,增速会下来。从增量的角度来看,我们能不能判断一下大概收入规模到多大了,比如说我们的增速就会下一个台阶,下到20%的增速,再往大的话,这个规模,稍微再往下一个台阶,下到20%以下,从规模和扩张的这个难度角度来看,会有这样一个预判吗?收入规模对于增速的影响?

田总:一个企业的瓶颈,它其实取决于这个管理团队,或者主要领导人的格局。我们讲文艺一点,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企业发展的理论来讲,就是“核心团队的认知边界在哪里,企业发展的边界就在哪里”。这个还是蛮重要一个事情,就是你想去哪里很重要,就是说你这样一个愿景很重要,其实这几家上市公司能够跑出来,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都不容易的,不是说大家都非常轻松的,能坐在这里当上市公司,像我们这种行业都是比较辛苦的,能跑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个,看它的实际动作,看它的新开店,这个很重要。另外它并购的量,并购其实对于收入的推动更多的是一次性的,另外并进来了以后看标的里新店与老店的占比,因为每个店都是有一个周期的,新店六年以后就变成老店,增速会下来,比如说像我们六年以上店增速7个多点,那也就是GDP的增长了。也就是说前1—6年都是一个高速增长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关注新店率,就是你最近三年开的门店占多少。新店开得多,增长就会比较大。根据我们的经验看,新店率原则上不能少于20%。如果说你要想中长期跑25%—30%的增速,那新开店率至少要到20%以上,还要补上一些并购店,因为其实并购店是对于收入推动不足的一个补充。

或者说有些地方打算去新开店,但没有经营机构,就去并购一个,再开店。其实所有的连锁都会回归到开店的状态,因为现在的并购实在是太贵了,这个确实来讲,高PE、高PS溢价并购、偶尔还可以,时间长了,大家都受不了。

目前看,大家都是开店,开店其实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开多少的问题。我们那边原则上都不能低于20%新开店率,现在我们大概是5155家,新开店不能少于1000个店,少于1000个店压力就会比较大。也不一定每个季度都能够完整地实现,就是要有几个计划,这个季度开多少,下个季度开多少,还要继续开,如果前面没开足的,后期肯定要补上。

至于开店的空间,Walgreen现在是1.32万家药店,而且它的店是3000平米一个,我们可以开多少?我们至少在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哪一家过万的。所以我们空间很大。我觉得中国,第一个标志出现过万的门店,然后接近两万家左右,甚至到三万家。中国即使接近三万家,也就是全国占比10个点不到。出现到这个数,看看下一步它的增长怎么样。大家可以看,就是说一万家以后,看他慢不慢一点,我觉得一万家都不会慢。可能到2万,2万家药店,你占5%的份额,再到5万家,它是两个时间点。

所以出现2万家的药店的情况,他们下一步怎么发展,大家可以看一下,5万家以后怎么样。出现这个量级的药店,其实我们这个行业还很早,大家还得奔跑。

提问者1:药房上市公司估值都比较高了,增速预期也高,药房经营主要的风险点在哪里呢?

陈总:其实风险这个话题有点大,看行业吧。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挣钱,从收购的角度来讲,你收购这个标的最后的产出你不符合你的预期,这是最大的风险,我相信也是很多公司里面会碰到这个风险。

而且从药店这个行业来讲,它会有风险特殊性,它的整合效应要求更高一点,特别是对于这种精细化管理这一块要求的程度,我认为是超过其他的零售。因为它这种商品特殊性。

最后认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能力能否提升,并购标的这个市场的价值是否能够提升。如果你不能够带来提升的情况下,你的成本就会很高。很高的情况下,可能收入就不能够达到预期,这个风险就会比较高,如果说不能整合,它的整个持续期带来的伤害都会比较长的。

我的回答先到这。

张熙:我们的会议时间差不多也已经到了,昨天阿里发布的这个公告,收购PE已经到达了42倍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一心堂和大参林在二级市场的估值还是比较合理,并且偏低的,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关注药店板块。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结束,谢谢。


广告

财智说

本公众号致力于中国药品零售业的深度研究、热点资讯传播、运营干货剖析、标杆企业 榜样人物宣传...关注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解锁更多精彩行业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