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症状:
火龙果溃疡病的发病组织多为抽生嫩芽、嫩果。发病始于幼嫩茎部,初期圆形凹陷褪绿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严重时整条肉质茎上布满病斑。后期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其上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严重时茎部完全腐烂。果实受侵染,鳞片和果实表面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随着成熟黄色病斑突起,呈灰白色,形成溃疡斑,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火龙果溃疡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尤其台风过后更容易大面积暴发。广东在引种初期,火龙果溃疡病少有发生,2008年以后该病逐渐加重,目前是广东火龙果果园的一-种常见病害,也是制约火龙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温度、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显著,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30C;菌丝生长最佳pH为8,产孢和孢子萌发最佳pH为7。
●病害病原:
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双间柱顶孢,属半知菌亚门,新小柱孢属真菌。
◆图片为火龙果溃疡病茎部中期症状发病始于幼嫩茎部,初期圆形凹陷褪绿病斑, 逐渐变成橘黄色,严重时整条肉质茎上布满病斑。后期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其上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严重时茎部完全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