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份,军委决定依托老山战场,组织全军部队轮战。按照参战部队轮战时间顺序分篇叙述。先后时间上有:①:陆军第11军、②:陆军第1军、③:陆军第67军、④:陆军第47军、⑤:陆军第27军、⑥:陆军第13军。
正 文
1984年7月11日,陆军第11军奉命接替14军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成为区内第一批赴老山地区轮战的部队。军长马秉臣、副军长何其宗、副政委杨德福、副参谋长蒙进喜(负责参谋长工作)、后勤部长董家禄带机关部分人员组成军前指,率32师、31师91团、军炮兵团开赴老山战区,并转隶配属陆军第41师、炮兵第4师(炮49团、炮213团、炮5团2营)、炮16团、边防15团,于1984年8月4日接替了陆军第14军老山地区防御任务,并指挥者阴山方向防御作战行动。1984年9月军领导班子调整后,军长马秉臣任昆明军区后勤部部长,副军长廖锡龙升任陆军第11军军长。从此,由军长廖锡龙和政委曲明耀指挥11军部队老山地区防御作战,直至1984年12月9日将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移交陆军第1军。
陆军第11军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坚守阵地126天,共经历了四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
部防准备,抗敌大反扑
(8月4日-8月12日)
7月12日,越军根据其所谓“逐点逐步收复失地”的“MB-84”战役计划,对我40师实施了加强师规模反扑,遭到了彻底失败。但是越军并不甘心失败,继续积极准备对我船头方向防御实施新的反扑。老山当面之敌为步兵313师、356师、炮兵368旅、168旅、工兵543旅等部,计7个步兵团、8个炮兵营、2个特工营、4个工兵营,共28000余人。敌依托清水河南岸、泸江东岸有利地形与我形成对峙状态。敌炮兵不断向我前沿阵地和纵深炮阵地实施零星炮击,敌小股兵力经常对我防御前沿进行袭扰,敌特工也不断在我防御两冀频繁活动,上级判断,敌人很可能于7月底至8月初,再次投入1至2个团的兵力,对我老山战场实施新的大规模反扑。
陆军第32师率加强配属部队于8月4日完成了与陆军第40师的防御换班,32师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组织防御,94团防守老山主峰地区,96团防守662.6高地、那拉地区。41师在八里河东山组织防御。
8月4日起,32师、41师均分别投入了各自师、团预备队力量,结合熟悉预备队支援作战方案,向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前沿阵地抢运各种工事构件。同时,前沿坚守分队也抓紧一切时机修整和改造原阵地工事,设置副防御设施。陆军第11军共投入军工、民工和预备队力量2200人次,修整和改造掩蔽部1366个、防炮洞1538个、堑壕交通壕57.67公里、道路11.22公里,设置地雷32624枚,大大提高了工事的防护能力。
第一阶段,陆军第11军主要作战行动是炮战。为掩护部队迅速完成防御,加修和改造工事,军、师、团三级炮兵群和团属轻便炮兵群在完成各自防御火力计划的基础上,由军统一协调,明确分工,针对敌不断对我实施的零星炮击,对敌炮兵实施了坚决的压制和打击。其中,32师师团炮兵群对25个目标进行了25次射击, 41师师团炮兵群对10个目标进行了10次射击,掩护了步兵的防御作战行动。
奉上级命令,陆军第11军接替防御后,为改善防御态势,抓住有利时机,对我防御前沿敌一些目标实施主动出击和袭击。32师担负了向968、1058高地、162、164、167号高地出击的任务;军预备队91团担负了向912高地、汉杨、395高地出击任务;41师担负了向1025、1088高地出击的任务;边防15团担负了配合第4侦察队袭击老寨、1424、1295高地的任务。各单位于8月8日完成了出击作战方案的拟制和其它一些准备工作,94团还对出击968高地的方案进行了现地协同。上述行动后,因情况变化而未完全施行。
第二阶段
巩固阵地、粉碎小规模袭扰
(8月 13日-9月20日)
越军第三次“北光会议”以后,当面之敌采取了以小规模作战行动疲惫消耗我军,逐步创造大规模反扑条件的作战方针。为此,军前指判断:敌进行师以上规模反扑的可能性不大,实施中小规模反扑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主要是连、排以下规模和特工广泛配合的渗透袭扰作战。作战的主要形式是炮击与反炮击,渗透与反渗透,袭扰与反袭扰。
陆军第11军首长决心,全线展开侦察捕俘活动。军区侦察工作会议以后,陆军第11军根据实际情况给所属侦察分队明确了两项任务,一是坚决制止敌特工的渗透袭扰,打击其嚣张气焰,从心理上震慑敌人;二是伺机捕捉敌特工和军政人员,查明当面敌情。41师师、团侦察分队6次出境渗透设伏和侦察,基本查明了越军在八里河东山当面的基本情况;军侦察连于9月9日对南嘎西南地区进行破袭,毙伤敌9名;32师师团侦察分队在前沿前和间隙地组织了多点机动设伏,多次有效地制止了敌抵近侦察和袭扰活动。上述行动,查明了敌情,限制了越军特工活动,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用炮战寻机歼敌。陆军第11军接防以来,敌544高地76.2加农炮居高临下不断对我142、145、146、662.6诸高地及交通线进行直接瞄准破坏射击,毁我工事,伤我人员,阻我交通,危害极大。为解除威胁,陆军第11军令32师炮兵摧毁544高地敌加农炮,从8月30日开始, 96团炮群以破坏射击的方式,重点打击544高地敌炮兵。截至12月6日,共毁伤敌76.2加农炮7门,毙伤敌44名,其中,8月30日我消耗122榴弹192发,击毁敌炮2门,基本解除了544高地敌炮兵对我的威胁。在反炮击作战中,团、营属炮兵采取了积极行动,各种小炮分散配置,前推阵地,固定炮、游动炮相结合,与步兵狙击活动紧密配合,掀起了一个冷枪冷炮杀敌立功的高潮。截止9月20日,我炮击、狙击相结合,以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毙伤敌285名,击毁各种火炮19门。
第三阶段
粉碎敌炮击和堑壕延伸式作战
(9月21日-11月30日)
9月20日以后,越军总部及2军区要员频繁来往于河内至前线之间,313、314、356、414师之间加强了通信联络,主要通信枢纽进行24小时的昼夜值班守卫。从敌作战准备情况和惯用作战手段看,敌对我进行大规模反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继续延用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老战术,首先以炮兵集火对我实施长期破坏射击,利用堑壕延伸和筑垒前推式的打法步步逼近我前沿要点,与我长期保持胶着状态,尔后步兵强攻,其主攻方向仍为那拉、662.6高地方向。老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以及者阴山方向将实施牵制性攻击。基于这种判断,军决定以炮制炮,以火力制步兵,以出击和前推行动粉碎敌堑壕延伸式打法,坚决粉碎敌任何规模的反扑。
进人第三阶段以后,敌特工在我防御两冀和整个正面上活动极为频繁。9月30日和10月2日两次偷袭了我122团9连、1连的哨位,给我造成一定伤亡。在清水、南嘎地域,敌特工昼伏夜出,多次秘密抵近我前沿阵地侦察、潜听或构筑屯兵屯弹工事;敌炮兵、步兵活动开始频繁,加紧了屯兵运弹储备作战物资的行动;敌工兵利用夜间和不良天候条件向我前沿主要阵地秘密挖掘交通壕。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形势发展将对我日趋不利。针对上述情况,陆军第11军令各师、团加强对接合部、间隙地的控制和保障,清除两冀敌特工破袭的隐患,查明当面敌人行动企图、活动规律,与航模照相相结合多种手段并用,力争提前发现敌反扑征候。41师认真总结了122团两次遭敌特工袭击的经验教训,组织侦察力量和步兵分队对敌特工曾经出入和可能进入的地域进行了认真搜剿和长期变点设伏;边防15团加强了扣林山方向间隙地的控制,基本堵死了敌可能进入的通道;91、96团加强了对泸江两岸的控制,减轻了敌渗透侵入的威胁;11月3日,91团侦察排及步兵一部组织了对敌“AI”据点的袭击捕俘行动,经2小时5分钟激战,攻占了“AI”据点,伤敌32名;32师加强了防御正面的侦察工作,以师侦察分队秘密前出,多点设伏,并于10月25日在544高地南侧强行捕捉了敌153团一工兵排长,毙伤了其所率领的工兵及后来反扑的10多名敌人,经过审讯,基本查明了当面敌情及敌人行动企图。
11月18日8时始,当面越军使用包括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炮,对我进行了全面的、长期的、有重点的大规模炮击作战。炮击的重点主要是那拉地区前沿要点和我纵深炮兵阵地。对此,我炮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猛烈还击,重点打击敌炮兵。仅11月18日当天就击毁敌152加榴炮3门、105榴炮6门、76.2加农炮2门,给敌予以沉重打击。截止12月9日,我炮兵累计毁伤敌各种火炮120门,军车20辆,引爆弹药所34个,毙伤敌859名,累计消耗85毫米以上各种炮弹50059发,以小的代价夺取了大的胜利。
炮击作战中,敌特工、工兵和步兵分队利用其炮击效果,不断对我那拉地区的142、146、168号高地和662.6高地方向的116号高地进行连、排规模的袭扰性进攻;并利用进攻形成的胶着状态,在我前沿修筑交通壕和屯兵掩蔽部,以此作为进攻的跳板,突然发起攻击。12月1日,敌特工约1个加强班,身着我军军服秘密偷袭我146号高地东南突出部,我哨兵及时判明情况,依托哨位顽强战斗,集火歼敌,激战15分钟,毙伤敌8名,缴获单兵火箭3具,冲锋枪2支。12月7日清晨,敌特工15人,潜人我146号东侧约20米,被我潜伏小组发现,先敌开火,全歼了敌人。缴获冲锋枪4支,单兵火箭4具和敌人携带的全部装具。我仅轻伤1人。
面对敌人咄咄逼人的堑壕延伸战法,军决定以出击、前推和下压的打法,粉碎敌人的这种进攻。陆军第11军在八里河东山及13号界碑方向造成进攻声势,掩护老山方向出击攻占968高地,减轻敌对我那拉方向的压力,相机从168、146号高地下压,夺占156高地,改善那拉地区防御态势。11月28日6时40分,123团、91团火力佯动开始,继之96团也对156高地实施了火力佯动,给敌造成了我即将进攻的错觉。7时25分,94团炮群对968高地及其附近诸高地进行了5分钟火力准备,步兵发起冲击。不到1小时全部攻占968高地及附近5个小高地,毙伤敌49名,缴获一批武器弹药,968高地丢失2小时后才弄明白情况。
第四阶段
隐蔽完成交接
(11月30日-12月9日)
陆军第11军奉命于11月29日至12月9日与陆军第1军换班交接。此时,老山地区防御当面,在我主要防御方向上战斗持续不断,敌情顾虑十分严重。换班中,陆军第11军采取了先纵深、后前沿,先炮兵、后步兵,先次要方向、后主要方向,分期分批逐次前接的步骤,全军共分成35个梯队逐次移交。各部严格执行上级交接规定,尽可能为友军提供方便。96团交班时,在敌炮火威胁下,主动让出最好的工事给接班部队,把危险留给自己,交出了风格。整个换班组织严密,行动隐蔽,直至陆军第11军撤离战场,敌还未发现我军部队曾在老山地区实施过交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