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总裁卢敏放的疫后反思:庆幸国内未现倒奶杀牛 乳业可持续消费基础将更坚实

每经记者:李诗琪 每经编辑:魏官红 “今天一共排了五场活动,卢总的行程确实太满了。”采访开始前,蒙牛方面的工作人员急匆匆地说。在5月28日蒙牛集团媒体沟通会上,计划里的小型访问不断扩容,一间不小的长桌

每经记者:李诗琪 每经编辑:魏官红

“今天一共排了五场活动,卢总的行程确实太满了。”采访开始前,蒙牛方面的工作人员急匆匆地说。在5月28日蒙牛集团媒体沟通会上,计划里的小型访问不断扩容,一间不小的长桌会议室被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

下午三时二十分,卢敏放准时出现,身着一套笔挺的浅蓝色西装,谦逊地向记者们点头问好。

作为蒙牛集团的总裁,卢敏放的忙碌称得上是国内乳业在后疫情期间快速复苏的一个缩影。在受疫情重创之后,眼下或许正是总结反思企业应对策略的合适时机。

按照卢敏放的说法,疫情发生之后,蒙牛顶着压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没有倒一滴奶、也没有拒收上游的一滴奶。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坚持住,那上游产业链,从牧民甚至到种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都会非常大。产业链如果出现问题,我们的发展基础就没有了。”卢敏放说道。

随着公司销售额在4月以来迎来双位数增长,行业的复苏情况的确没有让蒙牛失望。对于业界热议的“报复性消费”是否会出现,以及蒙牛未来的发展策略等问题,在这场一个多小时的访问中,卢敏放向记者一一道来。

疫情导致蒙牛“爆仓”两星期

2019年一结束,蒙牛还没来得及庆祝过去一年取得的佳绩,新冠肺炎疫情就突如其来。受打击的不仅仅是蒙牛一家公司,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都没能幸免。

由于疫情期间销售渠道受限、消费动力不足,乳企的出货量受到严重影响。放眼已披露2020年一季度业绩的乳业概念股,营业额和利润双双下滑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蒙牛也因此遭遇了罕见的“爆仓”危机。

“我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出货降到很少很少。下游超市不开,销售没有(进展),大概有两个星期,公司基本上是‘爆仓’的。”卢敏放说道。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由于乳业产业链的特殊性,与销售受阻同时发生的是原奶持续供应,乳制品上下游因此陷入了严重的供需失衡。

“奶牛不会因为疫情停止出奶,而我们的体量是非常大的。想象一下,一天一万六千吨的牛奶进来,但那个时候公司能生产的量很少,所以基本上每天要(多出)一万吨牛奶,这个概念是很可怕的。”卢敏放表示。

减少收购上游原奶或许可以弥补乳企的短期损失,但由于乳企处于产业链中最核心的位置,拒收牛奶的长期后果无疑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值得欣慰的是,在压力之下,包括蒙牛、伊利在内的多家大型乳企纷纷做出了“不拒收牛奶”的重要承诺,将消化不掉的生鲜乳喷粉储存,以保障上游牧场的经营安全。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以生鲜乳为原料直接生产加工,每喷一吨奶粉将增加超万元的生产费用。卢敏放直言,一天损失掉的钱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因此,在这次不拒收牛奶的行动背后,乳企们实际上将经营风险和成本间接转嫁到自己身上。

卢敏放感慨道:“一旦我们没有坚持住,那上游产业链肯定一下子‘全完了’,对牧民、甚至对种植业的未来影响都会是巨大的。”

实际上,乳企此项艰难决定的依据或许来自其对国内市场恢复的乐观预期。在蒙牛看来,疫情过后,消费一定会恢复,主要问题是到底要坚持多久。

“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个月?我们最后决定,不管多长时间,都要坚持下来,因为产业链如果出问题,我们将来发展的基础就没了。”卢敏放表示。

业绩已恢复 但“报复性反弹”不准确

疫情之下,不拒收牛奶成了乳企一次带有“下注”性质的商业决策。但就结果来看,这些企业显然是赌赢了结局。

据卢敏放透露,进入5月份,国内乳业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供大于需的情况已经不存在。而对蒙牛而言,公司4月份的业务恢复良好,同比达到了双位数的增长。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现在我们没有一吨喷粉,不仅如此,可能在供奶上还存在一定的紧张。所以回过去看,我们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否则今天可能都没货可卖。”卢敏放说道。

放眼海外乳制品行业,很多企业或许并没有蒙牛这么幸运。根据卢敏放在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获得的最新消息,全球乳业在今年3月份至5月份之间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很多地方都在杀牛。例如美国的几个头部乳企,有的每天倒掉几十万加仑的牛奶,还有的直接被打击到破产转让。

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国内乳业也在展现出新的特点。卢敏放对此表示,现在大家对营养的认知大幅提升,喝奶的习惯多了,这对整个乳业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卢敏放补充说:“我原来一直提到‘中国乳业的黄金10年’,但大家可能听着没什么概念。疫情发生之后,其实加速了这件事情的产生。我是非常看好未来5年到10年的,当然,不光是乳制品行业,所有的健康产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行业中另一个好的影响或许体现在消费方式上。蒙牛近年来力推数字化转型,公司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而疫情发生以后,社群营销、线上购物等数字化消费体验则得到了相对快速的发展。

在提到行业内热议的消费“报复性反弹”时,卢敏放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公司在讨论的时候,也用了这个词,后来我说这个词不太准确。1月份没喝的奶,你不可能后面给补喝了。这不是一个报复性消费的问题,而是经历了疫情,健康产业、乳业的可持续消费基础将会更加坚实。”

奶粉业务三年内要进国内前三

随着国内乳业逐渐从疫情的阴霾中复苏,业界的关注焦点转移至蒙牛的未来战略规划上。

记者注意到,围绕上下游产业布局,蒙牛近年来发起了多次大型并购,产业链也逐渐延伸到海外市场。

而对于产业扩张背后的考量,卢敏放解释称,公司所做的并购,从来不是战术驱动,而是战略驱动。不是说蒙牛要做多大规模,所以才展开并购。例如公司对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的收购,其背景就是当时的原料奶供大于求,暗示着中国乳业的发展会很好。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如果今天再去做这个收购动作,公司最少可能要花一倍以上的代价。所以,这些都是有战略驱动的前瞻性投资,是为了我们未来3年、5年的大发展。”卢敏放说道。

在这次交流会中,卢敏放还透露了公司业务板块的最新经营数据。对当下的蒙牛而言,鲜奶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双位数,公司对其的要求是每年销售额翻一番。常温奶业务方面,特仑苏可以达到双位数增长,并有了将近两百亿元的市场体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贝拉米的收购还是对雅士利的重组,奶粉业务一直是外界对蒙牛关注的焦点。

对此,卢敏放也难得吐了吐苦水:“大家对我们(奶粉板块)的预期,是我最大的压力。我跑到奶粉事业部,第一句话就说,‘兄弟们你们得给我争个脸啊’。所以奶粉是必须要干好的。”

卢敏放表示:“我们过去也吃了一些亏,在渠道转型中不够快,现在我们跟上了数字化转型,线上母婴转型非常快。我可能给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但三年内要进(国内)前三,否则就缺条腿了。”

尽管对奶粉业务重新设立了发展目标,但卢敏放如今或许已不再对数字有着强烈的执着。

卢敏放告诉记者,“大家一直觉得,企业大了增速就会降低,但我是持反对态度的,蒙牛的确要重新回到蒙牛速度。而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各种维度的财务目标去支撑的,不仅仅凭借一个数字、一个销售额,关键还要看它的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和精神文化的整体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