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师恩,兴书院

转眼又是教师节,一个感恩的日子。感恩所有曾经教过我的老师,如今我也肩荷教职,努力予人玫瑰,像您一样。

暑期免费为学生补课

特别感恩我在初中一二年级的班主任郭望嵩老师。您那整整齐齐的头发,赛璐珞的老花眼镜,瘦削而有精神的脸庞,熨烫整洁的衣裤,乌黑发亮的皮鞋,多少年来让我觉得读过书的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您在书页里滴上风油精,抽的香烟里也滴,人走过去就带起一阵香味。

1987年,初一结束的夏天,您在家里开办暑期班。一座木结构的老宅子,院子里铺着鹅卵石,天然的阴凉。暑期班是免费的,有二十几个学生,您提供凉开水,有时候还有西瓜。回想起来,最难忘的是您和师母的笑容和说话的声调,那么亲切。房子层高超过3米,气度恢宏,直到2017年被拆除,我才知道那是建于1900年的“方义和”商号。师母的祖上是著名商贾,注册了东阳第一个商标。

记不清楚哪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走过教工走廊看到您办公室还亮着灯,班长在里面看书。我从同学那里了解到,班长每天晚自习后在您办公室学习。那时候村里经常停电,白蜡烛一毛五两根很费钱,而点煤油灯会把两个鼻孔熏得像猪八戒。我鼓起勇气跟您说我能不能也在办公室学习,您答应得很轻快,一下子消除了我的局促不安。找了把椅子,我就搭在书桌的一角学习。停电时学校有自备发电机提供照明,我还能有幸把学校的收录机借到办公室听英语,准备省里的比赛。这样大概持续了一个学期,到初三重新分班,您就不再教我们。

初中毕业后,人生就进入了快车道,顺着惯性往前溜,容不得多想。但是隔三岔五的,我依旧去您家里汇报自己一段时间的经历,听一听您的教诲。大学毕业后,我的工作地点从西安到珠海,然后北京,中间去上海又回北京,但我还是会去看你。不寄望在考学跳槽这些具体事务上得到指点,早升职加薪,而在于通过跟您一问一答,借助您在过往岁月看问题的角度,让我逐渐增加内力。明朝的王阳明说:“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如今人生过半,我才懂得这些话的力量。

为复建石洞书院四处奔走

大学毕业后某一年回家,很高兴看到石洞书院重新建起来了。很简单的一个小院子,文化韵味却决然不输,墙上的隶书是您的手笔。后来听说您跟几位老师为复建石洞书院奔走,没有报酬。听您弟弟说,小时候你们都很喜欢去石洞书院附近玩,流水淙淙,山涧幽静,何况新中国成立前您曾经在石洞小学任教两年,所以复建石洞书院,一定是您魂牵梦系的愿望。

郭望嵩老师给重修的石洞书院题写介绍 郭杭伟供图

郭望嵩老师给重修的石洞书院题写介绍 郭杭伟供图

2017年6月,您去世的噩耗在同学之中转了几道,我在北京听到消息时,得知您的遗体第二天就要火化。却同时听说家属希望一切从简,让学生不要去吊唁。但我总觉得不安,感恩在我心里不在别人的眼光里。思前虑后,想到您的儿子仲农兄曾说学生是您一生最大的骄傲,家属从不会拒绝学生来看您。于是当晚我联系各地同学,第二天有8位同学冒着磅礴大雨从杭州等地到东阳殡仪馆,跟您做最后的告别。感谢您在我们人生最多岔路的年龄,给了我们指引。

也就是这最后的“见面”,得以留下一些照片和资料,我也才有机会了解一点您的过去。

从书生到战士再回到讲台

您于1928年1月出生,家里一亩地也没有,交不起学费。抗战期间,宁波中学和慈溪锦堂师范转移到嵊县长乐,离家40公里。您考上了宁波中学,学费是您舅舅用他女儿的聘金以及长沙会战立功的奖金支付的。1947年,您断断续续上到了高二,再也交不起学费,就退学在国立石洞小学教书。

郭望嵩老师1993年证件照 郭杭伟供图

郭望嵩老师1993年证件照 郭杭伟供图

东阳解放后匪患猖獗,部队派一位房团长来协助建立乡政府。1950年2月4日房团长离开时带走了34人参军,其中您妹妹去部队医院做勤杂。房团长也鼓励有文化的你们兄弟俩报考军校,于是同年你们都考上了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兄妹三人全都参军。1966年12月,您的弟弟在北京红卫兵大串联,因为穿着旧军装,一位军官请他帮忙喊口令列队。攀谈起来,说他跟当年军校老师的音容笑貌神似,原来这位军务股长是您在志愿军24军72师军校时的学员。您弟弟从他的口中得知,学员们对任文教组组长的您印象最好,您还在部队立了二等功。最惊险的一次是趁着夜色往一线运送炮弹,领导没给近视的您布置任务,但是您坚决要求参加。谁也想不到当晚美军的炮火把防空洞炸成了废墟,文教组战友全部牺牲。

郭望嵩老师兄妹三人均参军,是金华地区唯一的一家。 郭杭伟供图

郭望嵩老师兄妹三人均参军,是金华地区唯一的一家。 郭杭伟供图

1954年部队在沈阳修整,地方领导希望您转业在沈阳担任铁西区区长秘书,但师母给您联系了回东阳教小学。您选择了讲台,于1955年从部队复员回东阳任教,两年之后您被错打为右派,师母也被开除公职在家务农。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陆续出生,为了养家,您跑新疆谋生,生活极为艰难。1969年您跟邻居学做油漆,勉强可以糊口。1978年,您终于平反,从此回到讲台,担任民办教师直到退休。

郭望嵩老师执教三十年证书 郭杭伟供图

郭望嵩老师执教三十年证书 郭杭伟供图

严师与益友

回到讲台后的您对学生非常爱护,常为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的学生交费,把家中二楼让给离校10里路的山区学生寄宿,还为他们免费补课。正如泰戈尔的诗所写的那样,您和那个年代的一大批老师,“生命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仲农兄找到了您的一个笔记本,里面有您抄写的格言。

要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人民。 ——周恩来

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莱辛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是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邹韬奋

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里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人都离不开他。 ——彭德怀

您也写下了您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我想,您是用生命践行了这段话:“教育者在陶冶被教育者时,不只是给他以一定的知识,而主要是以自己对日常事物的态度去影响他们。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应该严于律己,事事成为学生的表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应该兼备‘严师’和‘益友’两种素质,要做到严而不戚,友而不狎。”

石洞书院开创东阳民间办学崇尚教育传统

2017年,郭宅初级中学已经被撤销5年,退休教师一个个地告别。还会有谁能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传扬他们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精神?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开始,郭宅先辈先后兴办石洞、西园、南湖、青溪、高塘、籯金、洛阳等7处书院,朱熹、吕祖谦、陈亮、叶适、魏了翁、陈傅良、陆游、唐仲友、薛象先、钱文子、叶味道、诸葛千能、刘过、汤致等大儒,或讲学或访道,石洞会讲,谈书论道,学派争鸣,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中国人心中有着亘古永存的道以及圣圣相传、一脉相承的道统传承谱系。南宋这些名家教导的就是努力体认并体现这个亘古长存之道,接续道统,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当道晦而不明时, 士人们就有弘道、使之复明于世的责任。我猜想,您比我更熟知石洞书院的历史。

1995年石洞书院重修 郭杭伟供图

1995年石洞书院重修 郭杭伟供图

在南宋第二次禁道学高峰的公元1148年,郭钦止挺身而出,捐田数百亩和石洞之山为书院产业,以家中藏书充实书院,延请学者来讲学。在第三次禁道学期间,石洞书院第二代主人郭津扩大书院规模,保护了朱熹、叶适、楼钥等大家。此事由宋人曹彦约以崇敬之笔记录下来:“此郭氏《石洞书院记》,叶水心之所作,楼攻媿之所书,朱晦翁之所题,为当代三绝矣。希吕继先志而述其事,求其文与笔而皆得之,近无此比。然方庆元戊午之冬,党论方炽,士大夫恐挂名三公间,若将浼己。希吕独于此时不以冷暖随世道,取三公于摈弃中,而曰‘吾欲为门户,重资章甫,而适越人,当笑之而居之不疑’,其高见远识,笃信好学,余子万万不侔也。”文中叶水心、楼攻媿、朱晦翁即叶适、楼钥、朱熹,皆是列名“逆党党籍”的首要分子。希吕为石洞书院第二代主人郭津之号,在党禁之中,自标门户,其追随理学的忠勇之气,其坚守书院讲学的远见卓识,皆令人钦佩。正是这些为往圣继绝学的践行者,使理学和书院薪传不替。(岳麓书院邓洪波语)

朱熹称誉石洞书院“焕乎礼义之场,郁乎豪杰之窟”。正是石洞书院开创了东阳民间办学、崇尚教育的民风传统,以它为首的79家书院成为东阳教育历史上最重要的载体。南宋宝祐《东阳县志》载:“邑之内外士类骈集,各抱才气学术,项背相望。或承吕成公之教,或从陈止斋、叶水心为学。大家多创书院,做好饭招延名士,以教乡党子弟。诗书讲诵相闻,旁郡他邑不及也。”正因石洞书院标举的尊师重教传统,才有明代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才有今天东阳“教育之乡”的美称。

所以,我跟几个志愿者发起复兴石洞书院。经过4年的努力,2021年4月东阳市民政局正式批复注册东阳市石洞书院。原名,原址,原长衢郭氏发起,继承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宗旨,建设全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无边界现代民间书院。我相信,石洞书院复兴,是对老师们最好的感恩与纪念。

作者:郭杭伟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东阳市石洞书院院长。资深集成电路产业专家,近年致力于用阳明心学提高科技人员的认知,赋能领导力和创新创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