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慧
编辑|谷宇
7月中旬,因北京律师张晓玲的公开控诉,爱康国宾陷入“假体检”风波。
张晓玲称:2013-2023年十年间,她每年都在爱康国宾进行常规体检,均未发现问题,但其却在2024年被诊断出肾癌和骨转移。经医生告知,她得知自己肾癌病程已不止3年。也因此,她认为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诊问题。
7月17日,爱康国宾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文称,已完成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确认无责。
7月30日,爱康国宾就此事件召开线下媒体说明会。会上,其相关负责人称,当事人张女士罔顾事实,通过网络臆想造谣、污蔑爱康国宾“假体检”,并恶意发酵。为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爱康国宾已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案件已获正式立案。
爱康坚称无责并起诉当事人
此前,张晓玲告诉“产经在线”,自己连续10年都在爱康国宾设于北京的分院进行体检。除了2023年体检报告中提示右肾有“钙化灶”,其余每年双肾的体检结果都是“未见明显异常”。
张晓玲说,自己曾就此咨询爱康国宾的医生,后者称,钙化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忧。而在随后的就诊中,其被确诊为肾癌和骨转移,且骨转移已是晚期程度。“如果早发现,不至于耽误这么久。”张晓玲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涉嫌“漏检、误诊”。她称,自己已于7月4日向爱康国宾发出律师函,但此后的十余天里,均未收到回复。(详情见《“癌症漏检”风波背后:爱康国宾多次陷入医疗纠纷》)
而爱康国宾在7月17日、7月30日针对此风波的说明中,都提到了经内部核查和外部专家评估,“确认无责”。
7月30日的媒体说明会上,爱康国宾华北区医疗管理及运营副总经理李秀池称,张女士的体检十年均为北京律师协会提供的福利基础套餐。
李秀池提到,除2017年外,张女士没有自费购买任何特色/升级项目。张女士2023年10月9日在北京爱康国宾西内门诊部参加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显示有肾错构瘤可能,爱康国宾建议“首次发现者需要做CT,以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李秀池说,“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即是提示癌症可能性。
爱康国宾方介绍,2025年7月11日,爱康集团接到张女士的律师函,即刻组织内部开始核查,并同步请外部的超声以及泌尿外科专家作了病案分析,确认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报告结论与肾脏超声检查的实际情况一致,没有漏诊或误诊,更不存在张女士所称的“假体检”。
而在这场说明会召开的前一天,张晓玲向“产经在线”提供了一份《爱康国宾北京媒体见面会10个谎言的公开回应》的说明。其称,要求爱康国宾公开外部专家名单,包括所属机构以及资质等信息。张晓玲说:“本人10年的体检报告未接到任何一个电话风险提示。”
在前述说明会上作事件介绍时,李秀池辟谣称,谣言一,不存在爱康健康体检没查出来异常,而其他机构就查出来的情况;谣言二,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北大医院病理报告明确标注张女士是早期肾癌,而不是其自述的晚期。
爱康国宾认为,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没有漏诊和误诊以及不存在所谓的“假体检”。其资深副总裁周晓江还提到,已就张女士虚构事实、散布谣言等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对于被起诉一事,张晓玲回复“产经在线”称,目前自己并未接到有关被起诉的具体通知和情况,“欢迎他们起诉,最好尽快通知我。”
创始人呼吁公众明确体检与看病的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也出席了前述说明会。
企查查信息显示,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张黎刚持股49%。
在说明会上,张黎刚发出抱怨:“大家想一下,大多数企业给员工做个体检,少的几百块,钱多的也就几千块钱。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
“至于这样模糊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公众对于体检与看病,没有明确的边界,导致公众对体检有很多误解。”张黎刚说,要求体检做到全身彻查是不可能的,“会贵的没人买单”。
“产经在线”注意到,该言论一出,爱康国宾再次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并引发网友不满——“做几百块的体检难道是为了免费的早餐?”“难道是贵的才准,便宜的都不准?”
而在谈到为什么连续“十年体检都未查出癌症”时,张黎刚回应称,到今天为止,体检还不能预测所有的癌症,也无法取代专科医生看病。体检的意义就是,通过科学的检查项目,帮大众发现身体里可能的警报信号,给出进一步诊断建议,及时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早在2018年,张黎刚就曾因炮轰体检行业而陷入舆论漩涡。当时他称,一些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一些机构敢于这么做是因为检出癌症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
对于黑猫投诉平台上存在的1200余条关于爱康国宾漏诊相关的投诉,张黎刚称,经过内部的分析研究,其中76%都是平台购买体检卡时涉及到的退费等与体检服务无关的问题,“1221条投诉中,真正与医疗服务关联的投诉仅30条,占比2.5%。”他说,为了维护爱康15000名员工的尊严,为了给行业正名,爱康不得不做出这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即前述提及的对此次风波中的当事人张晓玲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张黎刚称,爱康会持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引进先进技术,但不接受任何对爱康的“污名化”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