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30日晚,巴西左翼前总统卢拉以1.8%的微弱优势胜选,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就职。
卢拉当选意味着什么?整个南美局势会如何来影响全球的局势?请看时事评论员朱文晖的点评和分析——
首先,有标题说卢拉的当选是“挽救了亚马逊热带雨林”,因为他说他会让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下降90%,如果是博索纳罗继续再做十年的话,就可能会少很多热带雨林。
但卢拉当选的影响绝不只是这个。除了极其小的一部分外,他会将南美洲大陆变成左派支撑。从最北边的墨西哥一直往南,前段时间长期右翼执政的哥伦比亚也选出了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佩德罗。
而且,巴西这次大选有一点比较蹊跷的是,选举点票刚点到93%,就宣布卢拉已经获胜。他们非常害怕博索纳罗像特朗普一样不承认自己失败。因为博索纳罗早就说了,如果输了,他认为是机器有问题。
巴西选举在全世界选举界是很奇怪的,它全是用电子来投票,没有纸质记录,想复核都没有办法,所以博索纳罗就说这个东西肯定有问题。但是他之前就是这么选上的,而且以前无论是选议员还是其他选举,他从来没有输过。
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了,结果是卢拉当选,至于2023年1月1日是不是能顺利接班,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说卢拉顺利接班,就出现了整个南美地区全体向左,而且这些国家对美国的态度都一般。
美国以前是怎么去治理南美的?一方面是有钱,一方面是有市场,再者就是对方总是两派,它能够操控这两派。如果说这一派、这个国家它操控不了,但它旁边的邻国又跟美国一条心,还是可以实现操控。
但是现在,这些国家全都是不和美国一条心的,甚至很多是对美国强硬的,从墨西哥到南美的其他一些国家都是如此。此外,这些国家是资源出口型国家,它们并不依赖美国市场。比如巴西非常典型,无论是大豆、铁矿石还是石油都和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阿根廷现在也一样。
未来全球存在很大变局,美国它失去了原来的“后院”,呼风唤雨的地位会怎么演进?
新闻多一点:
中巴关系或将迎来“政经双热”
卢拉的回归和拉美“左翼执政周期”的再度开启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志伟认为,中巴两国的合作氛围将会出现大幅度改善,并产生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机遇。
“即使在博索纳洛政府期间,两国经贸关系也保持着高效的增长。而在卢拉回归后,中巴两国的政治关系也势必将更加顺畅,或将出现‘政经双热’的局面。”周志伟形容称。
周志伟认为,从巴西现实情况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卢拉政府想要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难度和挑战并不小。“我认为卢拉将寻求从外部挖掘有利因素,以提振巴西经济增长,并保证劳工党执政的稳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巴西或将更加主动地靠近亚太和中国,尤其对‘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合作等显示出更大的兴趣。”这名中国学者以巴西邻国阿根廷举例称,阿根廷迎来左翼执政后,已明显展现出对“一带一路”更大的热情。
据媒体此前报道,卢拉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对巴西来说至关重要的国家。他认为,博索纳罗政府并未将中国当作伙伴来对待,“我并不是说我们要与美国不和,我们应该和美国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但我想和中国保持同样的关系。我也想和俄罗斯保持同样的关系,和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和南非以及和马来西亚保持同样的关系。”“毫无疑问,卢拉的回归对中国是一次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杨建民分析认为,拉美的左翼政权通常会和美国“拉开”关系,而主张多元化的平衡外交,而右翼尽管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但更倾向于以一种更传统的方式和北美、欧洲等国保持密切关系。如果中国能把握好“左翼执政周期”的再次开启,将有望和拉丁美洲建立更加深刻的关系。
此外,卢拉等拉美左翼政治人物对“地区一体化”“南南合作”等议题的支持度更高,这将更有利于中国和拉共体等地区性组织的协调合作,有助于中国在拉美“朋友圈”的扩大。
来源:凤凰卫视资讯台、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