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任秘书谭政到末任秘书张玉凤,毛主席48年间共有多少位秘书?

本文节选自《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叶永烈

一、从首任秘书谭政到末任秘书张玉凤

1928年,在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有了秘书。

由于毛泽东自己做过秘书,所以他要求秘书除了收发文件、起草文件之外,还必须具备强烈的档案意识。

在井冈山上,由于处在战争的流动环境之中,毛泽东无法用档案柜保存文件,就用文件箱保存文件。毛泽东对秘书贺子珍、曾碧漪说,她俩的任务就是保管好文件,保护好文件箱。那时,战斗频繁,说走就走。在行军时,文件箱在哪里,她俩便在哪里。

毛泽东的首任秘书是谭政,末任秘书是张玉凤。从1928年直至1976年毛泽东去世这48年间,毛泽东先后任用了37位秘书,依照他们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谭政(1928)

江华(1928—1929)

贺子珍(1928—1937)

谢维俊(1928—1929)

古柏(1930—1933)

曾碧漪(1930—1933)

李井泉(1930—1931)

郭化若(1931)

谢觉哉(1933—1934)

黄祖炎(1933—1935)

王首道(1933—1934;1937—1944)

李一氓(1935)

童小鹏(1935—1936)

叶子龙(1935—1962)

吴亮平(1936—1937)

张文彬(1936—1937)

周小舟(1936—1938)

李六如(1937—1940)

和培元(1938—1941)

华民(1938)

江青(1938—1976)

陈伯达(1939—1970)

张如心(1941—1942)

柴沫(1941—1945)

胡乔木(1942—1966)

王炳南(1945)

田家英(1948—1966)

罗光禄(1948—1963)

王鹤滨(1949—1953)

高智(1953—1962)

林克(1954—1966)

徐业夫(1957—1974)

李锐(1958—1959)

谢静宜(1959—1976)

戚本禹(1966—1968)

高碧岑(1968—1974)

张玉凤(1974—1976)

二、毛泽东慧眼识人才

在毛泽东的众多的秘书之中,有的秘书兼做各种各样的秘书工作,也有的秘书有所分工,诸如陈伯达、胡乔木这样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政治秘书,有江青这样的生活秘书,有高智、罗光禄、徐业夫这样的机要秘书,也有郭化若这样的军事秘书、林克这样的国际问题秘书,还有像王炳南这样只在重庆谈判期间担任他的秘书(因为王炳南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熟悉重庆各阶层人士)。此外,也有李锐那样的通讯秘书,即通过通讯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供毛泽东参考。

毛泽东很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谭政在井冈山上成为毛泽东的首任秘书时,不过22岁。经过毛泽东的培养,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同样,在井冈山,江华担任毛泽东秘书时只有21岁。经过毛泽东的培养,他后来成为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毛泽东挑选秘书,当然很注意秘书在政治上必须绝对可靠。他挑选谭政当他的秘书,是知道谭政乃陈绍纯先生的女婿,毛泽东不仅认识陈绍纯先生,而且认识陈绍纯先生的长子陈赓,因此谭政在政治上当然可靠。毛泽东在1937年选用刚刚出狱的李六如作为秘书,是因为他早在1921年就认识李六如,并介绍李六如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勤于读书看报。他挑选政治秘书,往往是从读书看报中发现的。

毛泽东注意起陈伯达,是在听了陈伯达在延安关于孙中山思想的讨论会上的发言之后,发现陈伯达关于孙中山思想的见解有独到之处。毛泽东又仔细读了陈伯达1939年发表在延安《解放》第82期的《墨子哲学思想》,于1939年2月1日给当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陈伯达写了一封2000字的信[1],谈论《墨子哲学思想》。此后,毛泽东又于1939年2月20日、2月22日写了两封信给张闻天转陈伯达,评论陈伯达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这样,在1939年春,陈伯达调到毛泽东主席办公室工作,从此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为毛泽东以及中共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直至1970年,前后达31年。

陈伯达向毛泽东推荐了胡乔木。陈伯达说,胡乔木在《中国青年》1939年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写得不错。毛泽东仔细看了这篇文章,说:“乔木是个人才。”这样,1941年2月,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增加秘书处人员时,毛泽东提名胡乔木。从此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直至1966年“文革”爆发,前后达25年。在担任毛泽东秘书期间,胡乔木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起草了大量重要文件。

毛泽东注意起田家英,是在1942年1月8日。那天,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读后,颇为赞赏。1946年,毛泽东请田家英担任他的长子毛岸英的家庭教师。1948年,经胡乔木推荐,田家英成为毛泽东秘书。[1]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40—14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三、逐步形成毛泽东稳定的秘书群

从毛泽东任用秘书的时间来看,早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中,不论是在井冈山、瑞金,还是长征途中,毛泽东的秘书任期都很短暂,变动频繁。

进入延安之后,毛泽东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完全确立中共领袖地位、工作繁忙、著述甚多的时期。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增多,秘书班子逐渐稳定,形成了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这样的秘书群。这个秘书班子从20世纪3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文革”前夕。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正式确定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为毛泽东秘书,被人们称为毛泽东的“五大秘书”。

叶子龙在1962年被调离中南海,田家英在1966年5月23日自杀于中南海,胡乔木则在“文革”初就遭到“批判”,毛泽东这“五大秘书”中3人离开秘书工作岗位,而陈伯达、江青则分别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后来分别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1970年,陈伯达在庐山会议上被打倒。“五大秘书”之中,只剩下一位并不与毛泽东生活在一起的生活秘书——江青。

在毛泽东晚年,1974年机要秘书徐业夫病重住院之后,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只剩下一位——张玉凤,陪伴着他直至1976年9月9日病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