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29日电 题:中非经贸互利合作展现蓬勃生机和活力
新华社记者
中国湖南省醴陵市精陶瓷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5408件陶瓷餐具不久前起运出口南非。这是中非经贸合作取得的又一个新成果。
早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华瓷器与丝绸乘风破浪就曾抵达非洲。时至今日,中国生产的优质瓷器仍延续中非贸易往来传统,走进非洲人民的生活。
株洲海关相关负责人李术明介绍,近年来,醴陵陶瓷对非主要出口产品为生活瓷(咖啡杯),主要目的地为南非、突尼斯和摩洛哥,仅去年醴陵陶瓷就对非出口126万美元。
当前,以醴陵瓷为代表的“湘瓷”融入中外文化,借助“一带一路”远销非洲,成为连结友谊的一张闪亮名片。
6月29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会嘉宾从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展厅前经过。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更趋多元、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这是今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
在长沙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来自肯尼亚的鲜花鲜艳夺目,引人驻足。
“这些玫瑰花色彩鲜艳、花期绽放持久,主要来自肯尼亚的奈瓦沙湖地区。”刚从肯尼亚回国的中国商人黄梓楠介绍,它们从枝头到长沙,最快仅用1天时间。
肯尼亚是世界上重要鲜花出口国。黄梓楠说,得益于中非之间航班增加、通关便利等措施,这些肯尼亚鲜花能以最新鲜的样子到达中国消费者手里。
中国积极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除鲜花外,肯尼亚的牛油果、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南非的鲜梨等一大批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获得广泛好评。
6月29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产品。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2021年11月,中国宣布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召开前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3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表示,“九项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非洲务实合作的主线和中非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非进出口贸易额8223.2亿元、增长16.4%。中国连续13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数字创新工程”是“九项工程”之一,依托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中非经贸博览会正围绕电商领域持续发力。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举办的非洲好物网购节带动更多优质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6月29日,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高桥大市场),来自非洲的表演者在进行非洲鼓表演。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6月27日,来自肯尼亚的本杰明·瓦图玛在位于长沙市内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进行了一场直播带货,向中国消费者推介非洲商品。
在他看来,他推广的不仅仅是一件商品,而是这件商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他说:“就像中国的茶叶一样,每一件非洲商品的背后都包含着非洲国家的文化。”
跨境电商是一场“双向奔赴”,让各类非洲特产走进中国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更多中国国货走进非洲提供了新渠道。
由湖南小橙子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的湖南“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产业园将外贸两种新业态有机结合,实现双向赋能。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招商入驻60余家企业,去年园区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
小橙子跨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朋表示,这两年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为中非商贸合作带来新机遇,中非电商合作具有强劲活力和美好前景。搭建这一平台,有助于中非开辟出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实现交易的撮合功能。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破浪前行,2022年中非贸易额创下2820亿美元的新纪录,中非互利合作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记者陈晨、郝王乐、张玉洁、张晨光)
【责任编辑:王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