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晴初:走进影珠山村

图片

影珠山风貌

*作者系农道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我走进长沙县福临镇影珠山村,为讲好小院里的乡村故事做前期准备。

场景一

在小院院长缪嗲带领下,首先走访70岁的梁乾山老支书,听他讲述27年的村支书经历。感受最深的是“要做好农村最基层的‘稻谷’干部,必须兢兢业业为乡亲着想,大小矛盾都化解在村里,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不给上一级政府添麻烦”。

图片

左一为缪嗲,右一为梁支书。

场景二

走访小院理事会成员,72岁的彭山田老人,他的小儿子在家务农,他们全家以每亩200元/年承包了村里200亩的农田种植水稻。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话是“种粮是很辛苦的,风险也很大,但是只要踏实肯干,能吃苦,靠勤劳就一定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图片

路遇从田间归来的彭嗲和老伴儿

场景三

前往82岁的退伍军人李正玉家中拜访,李嗲嗲1968年退伍回乡,靠勤劳的双手养育了五个子女。他现在依旧独居在老屋里,虽有些孤单,但悉数儿女们的事业有成时,特别兴奋和骄傲。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用自制的豆子亲自为我们沏了擂茶,他握着我的手说:“好久没有贵客上门了,都不会沏茶了,是不是盐放多了?”他还带着我去看屋外的菜地,自豪地说他身体很棒,还能担粪浇地。

图片

李嗲在他的菜地边

场景四

小院的彭文祥理事带着我前往75岁的马树金老村长家,听他讲1964年参加援越作战的故事,以及他1972年退伍回村后,作为村长为村里小学的扩建而四处奔走、筹措课桌椅、找代课教师,坚持用重教兴村的理念,让村里的孩子爱上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经历。

图片

彭嗲为我们冲沏自家种植的绿茶

场景五

临近黄昏,我和彭文祥理事在“福临驿站”边喝擂茶边聊天:彭理事今年60岁,从电力工程公司退休后回到家乡冲里屋的青山组,他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只有22户100多人的影珠山最偏僻的村组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他先期投资三十万元购买了鱼食、肥料、树苗、设备,准备成立村组合作社,让留守在村里的有限劳动力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让村民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

图片

和彭理事喝茶聊天

场景六

晚上吃住在吴炯家,吴妈妈约了十几个村民在家门口的院子里备着专业的音响,由专业老师指导跳交谊舞,跳舞间隙,他们品尝着吴妈妈自制的土豆片、山楂糕和现摘的柚子、砂糖橘,开心极了。

吴爸吴妈结婚四十年,从用箩筐挑着一双儿女下地劳作挣工分到借钱买商铺开超市,用辛勤的劳动成果翻盖新房、养育子女。

如今他们最大的骄傲是女儿在镇上的养老院当会计,吴炯在工作之余做“树湘公益”。

老两口现在是“树湘公益”的志愿者。

图片

老两口在家门口合影

场景七

“树湘公益”的发起人之一彭朝辉热情地开着面包车带我走访91岁高龄的陈正国老先生。

图片

和陈老先生促膝长谈

老先生温文尔雅,思路清晰,我们和老先生一起拉家常并向老先生表明拜访的来意,他沉思许久,起身走进书房拿出195页厚的书稿,他深情地说:这是他写给自己看的回忆录,他愿意送给我作为影珠山故事的素材。

图片

陈老先生介绍自己的手稿

场景八

中午我应邀去彭朝辉家吃午饭,路上辉哥打开了话匣子:他今年53岁,有着很丰富的人生经历,他自己开过米厂、预制板厂;当过福临铺的社区主任;又和吴炯一起发起成立了“树湘公益”……他现在陪妈妈一起在乡村生活。

他在院子里盖了一个现代化的猪圈,饲养了十几头猪,同时还承包了村里的农田和鱼塘,他尝试用现代的管理方式来提高产业效率。

辉哥的弟弟在外做消防器材,辉哥在家打理农事照顾母亲,哥儿俩的房屋相邻建,互相照应,其乐融融。在辉哥身上我看到了新农村的底色。

图片

辉哥在自家的院落里畅想未来

场景九

辉哥又驾车带我去走访了影珠山深处的余汉福老支书,今年75岁的老支书从团支书、村会计、村长到村支书,整整为村民服务了四十年。他谈到影珠山的花岗岩地质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短板,这里不宜种植水稻和果树,只能依靠红色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图片

余汉福老支书和我聊他的经历故事

老支书对影珠山这片土地充满感情,他用自己的房屋作为“影珠山第一党小组”的活动中心,也经常请周边的乡亲来家喝茶聊天。

傍晚时分,我要开车返回长沙时,辉哥说他会帮我联系更多的走访对象,一起讲好影珠山的故事,他希望下次我能够在他家食宿,他会给我讲他记忆中的影珠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