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表派生出社交场、名利场,让家长如何安心

手表.png

来源/网络截图

评论员 张子涵

当“加好友”成为孩子们相识的起点,当“点赞数”成了社交资本,本是为守护安全、方便生活的儿童手表,竟然成了孩子们的“社交入场券”,看起来荒诞的行为,在儿童圈中竟成常态。

“点赞50万的账号售价500元,代养一周收费30元”。儿童手表凭借“轻触加好友”的设计,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构建起封闭的社交圈层。这种功能异化首先折射出的,是数字时代儿童社交的早熟与变形。产品在升级迭代时,不断加入朋友圈、点赞、积分排名等社交元素,本意或许是增加趣味性,却在不经意间将成人的社交规则前置到了童年世界。小学生们为了“好友”数量、主页点赞数而焦虑,暑假期间每天耗费4-6小时 “养号”,甚至出现“不加好友不能做朋友”的社交压力,这无疑是对童年纯粹美好的侵蚀。

更令人担忧的是,围绕儿童手表形成的灰色产业链正在滋生。账号、点赞量、好友数成为可以交易的商品,“靓号”和“高粉”账号被明码标价,孩子们过早地被暴露在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交环境中。这不仅扭曲了交友的本质,更可能成为虚荣心、攀比心理滋生的温床。

儿童手表的功能设计应当回归“保障安全”这一初心,而非盲目添加社交功能制造新的痛点。厂家需要反思产品设计理念,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填补监管空白,家长更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交的价值。

在数字时代,如何守护童年的本真,如何让科技产品真正服务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课题。孩子们的社交本该在操场、在校园、在面对面交流中自然发生,而非被禁锢在一块小小的屏幕里,被量化成冰冷的数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