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生态画卷 赋民生温度 湖南“十四五”自然资源事业多点突破显成效

11月21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湖南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成就。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支撑美丽湖南建设更加有力有为。湖南建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积极融入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构筑“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格局。“十四五”期间,全省共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91.71亿元,完成保护修复面积132万亩,形成一大批优秀案例,冷水江锑煤矿区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西洞庭湖、圭塘河、大通湖、湘江新区矿坑、宝山铅锌银矿等11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建成绿色矿山382家,数量居全国第4、中部第1,大中型矿山比例从15.59%提升至45.70%。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在全国率先建立跨10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协同推进机制,已部署36个试点项目,成交8个、金额29.32亿元。加快构建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体系,发布全国首部自然资源碳汇蓝皮书和碳汇遥感监测技术规程,通道县颁发全省首批林地碳汇权证与林业碳券。

加快构建全省统一时空数据基底,赋能千行百业更加广泛深入。湖南持续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作用,修订实施《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应用服务体系。组建北斗高精服务省际、省内“双联盟”,北斗高精度定位基准体系实现厘米级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HNCORS日均应用超300万次。建成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自然资源“一张图”,通过数据统筹共享与融合应用,累计向社会各界共享数据超8000TB、价值超400亿元。完成地形级实景三维湖南建设和重点区域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成果广泛应用于规划、文旅、低空经济、生态环境、应急等领域。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服务更加可感可及。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生命工程”,全面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加快“点面双控”体系建设,探索形成“631”递进式预警机制、“挪床行动”、微治理等一批防灾减灾经验做法。5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86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830个,排危除险4826处,避险移民搬迁4145户,通过精准预警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14起,避免可能伤亡4402人。推动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交房即交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惠及56万余户家庭。攻坚克难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130万余户家庭解决登记难、办证难问题。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超1000万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登记18万宗。牵头推动12项高频不动产登记业务中部六省“跨省通办”。(高海艳 刘文怡)

来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