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敏洪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
俞敏洪又挂在了热搜上。
这次是因为一封信。
恰逢新东方公司成立32周年,俞老板正在南极工作+旅行。
他写了一封公开信,发到每个员工的邮箱里。
信的内容,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我们先大体看一下——
粗看是一封挺常规的信。
老板在公司周年庆的时候,说几句话激励一下员工。
但很多员工表示不满——
“你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办公室拼业绩”。
“没感到激励,只觉得讽刺”。
事情火了以后,网友们分成两派,争执不下。
正方觉得这封信没毛病啊,老板出去旅游度假很正常,员工不能跟老板攀比,人家也是吃了多少苦才到今天的,你想度假你辞职去当老板啊。
反方则认为,员工已经很苦了,老板吃肉的时候就不要吧唧嘴了,如果想让员工跟你共情,你首先要在乎员工的感受。
个人感觉俞敏洪这封信,确实有不当之处。
二、
咱来具体分析一下。
信的开头,俞老师描述了他当时的处境和感受:
“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在明媚的阳光下……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纯净之地……”
这些句子,表明他当时感觉非常良好,甚至可以说是心旷神怡。
当然,知名企业家去南极,记录下美景,抒发下喜悦,这没啥问题。
问题是——这封信的核心目的,是激励员工发奋图强。
信的最后,俞老板写的是:
“让我们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在变革中寻找机遇……”
“新东方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希望的播种者……”
“让我们继续携手,奔向未来,用爱与责任书写新东方事业更美好的明天。”
那么,在办公室里苦哈哈熬夜加班的员工们看到这些话,心里自然就拧巴了。
你在南极的艳阳里怡然自得,我在难搞的业绩里大雪纷飞。
你还说咱俩要并肩携手。
还让我的心跟你在一起。
我这辈子应该都看不到南极冰川迷人的光芒。
我咋跟你在一起?
在一起不了一点啊。
所以俞老板这封信,有点太一厢情愿了。
他没意识到,状态背离的双方,是很难彼此共情的。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如果俞老板这封信开头这样写——
“我在南极,苦寒之地,大风凛冽,步履维艰,想到你们也在这样艰苦地工作,心中非常感慨,希望未来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这样员工可能就愿意跟他携手了吧?
至少不会觉得讽刺了。
或者再换个场景。
如果俞老板带着同事们一起去海南度假。
在大家都开心尽兴之际写一封信,说——
“我在明媚的阳光下,看到海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想到公司走到今天十分不易,希望未来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这也中,对吧。
总之就是——
你希望别人跟你站在一起。
你首先要跟他站在一起。
这是最基本的处世之道。
否则大家只会离心离德,彼此厌弃。
所以俞老板这封信,问题不在于描述自己在南极的快乐,也不在于用鸡汤激励员工。
而在于硬把这两件错位的事摁到一起了。
员工觉得别扭,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这是一件很小的小事,不论是非,至少这种鸡汤的表达是劣质的,而说这话的俞老板多少也是有点问题的。
三、
事情火上热搜后,有一个观点获得高赞——
与其给员工熬鸡汤,不如多他们发点钱。
这观点很合打工人的心。
但其实是偏颇的。
因为钱和鸡汤,作用不一样。
钱代替不了鸡汤。
一个公司,不管大小,都是需要精神建设的。
也就是需要喝点鸡汤的。
尤其新东方这么大的公司,更加需要宏大叙事,需要精神引领,需要领导者树立一个愿景激励员工。
你如果硬要说这是鸡汤,那这也是有营养的、好公司必不可少的鸡汤。
发钱固然重要,但钱代替不了这种精神力量。
天下员工都希望发钱发钱发钱。
老板不管干啥,员工可能都觉得“不如给钱”。
但作为管理者,肯定不能事事都顺着员工的想法做。
如果老板玩命给钱,不管啥事都拿钱解决。
那公司就可能出现一大堆问题——恶性竞争、管理成本失控、员工丧失凝聚力、为了搞钱弄虚作假……
最后公司干黄了,肯定又会有人说“老板不是只会给钱就行了”。
所以大家不要太排斥老板熬鸡汤。
适度的鸡汤,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它能强化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干起活来更有精气神儿。
没有鸡汤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但给员工灌劣质鸡汤的老板一定是有毛病的。
其实俞敏洪这些年经常给全体员工写信。
想过去,看今朝,谈感情,说理想。
这些信也非常鸡汤,但员工们大多笑纳了,并不反感。
这次之所以出岔子,其实不是因为大家突然不接受鸡汤了。
而是俞老板在这鸡汤里加了南极的冰碴子。
让大家喝起来有些不舒服,容易上吐下泻。
归根到底,这次翻车不是鸡汤的错。
甚至也不是钱不到位的问题。
事实上新东方的薪资待遇,在业内算是不错的。
我觉得能做得比大部分同行好,就不应该被指责了。
不能因为俞敏洪是知名企业家,人看起来也不错。
就要求他必须给员工格外好的待遇。
那也挺不讲道理的。
四、
最后再说说俞敏洪这个人。
我觉得他很有意思。
中国好像没有哪个企业家,像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车、上热搜、被大众谅解、又翻车、又上热搜……
反反复复,千锤百炼。
之所以如此,有很多原因。
表象上,是因为他性格亲民,又爱出来说话,又做新媒体需要流量,所以说多错多。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俞敏洪是个很复杂的人。
他本性里有一些不好的人格特质,但他又非常非常努力地,想做一个好人。
这让他不停地犯错,又极力去修正。
我们可以通过过往的一些事情来简单剖析一下。
俞老师最早翻大车的事件,应该是他吐槽“女性堕落”那一次。
当时他在演讲时说——
“如果所有女生都只要男人赚钱,不管他良心好不好。
那所有中国男人都变成良心不好,但会赚很多钱的男人。
这正是现在中国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
也正是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
这番话出来,众人集体大跌眼镜。
中国女性哪里堕落啦?哪里不在乎男人的良心只看钱啦?
再说你一个教育行业的领军者,怎么能抱有这么落伍的“红颜祸水论”?
我也百思不解。
俞敏洪这么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见过很多自立自强的女性。
也一定遇到过一些不因为钱而爱他的女人。
但他还是坚定地认为女人就是爱男人的钱。
我觉得这一方面是观念的陈腐,一方面是人格的偏执。
然后再看俞老师对董宇辉的态度。
他其实非常清楚董宇辉对他的巨大价值。
但早期就是舍不得给董宇辉多发点钱。
直到董宇辉因为小作文事件怒而罢工。
才拿出钱来平事。
但是已经晚了,两个人的隔阂已经无法消解了。
这是他骨子里的小气。
小气、偏执、自私、自恋……这些负面人格都在俞敏洪身上不时显现。
但是。
俞老师的复杂在于,他一边背负着这些,一边又非常努力地去做好人。
当他本性流露的时候,他就犯错,令人不适。
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他会极力去修正。
女性堕落论被骂后,他立刻跑到全国妇联去道歉。
态度非常诚恳端正。
当他意识到确实对董宇辉小气了。
在最后董宇辉辞职的时候,他直接把 “与辉同行”拱手相送。
等于自己苦心经营这么多年东方甄选,大部分都为董宇辉做嫁衣裳了。
一个人能如此突破自己本性里的局限,相当不易。
而此举也让俞敏洪赢回口碑,摘掉了“铁老师”的帽子。
就这样,俞敏洪一次又一次惹了众怒,但最后都能奇迹般地获得原谅。
骨子里那些负面特质,让他一次次暴雷。
而那种“由衷地想做个好人”的精神,又一次次救他于水火。
所以你说俞敏洪是一个好人吗?
一个本性有些偏执小气自私但一直在极力修正的人,算是一个好人吗?
我觉得算。
他是读大学的时候,给宿舍同学打了四年开水的人。
可见他多么想做一个好人。
他这些年给新东方员工的待遇,总体也高于同行。当时别的机构卷款跑路的时候,他坚持退费,还把课桌椅都捐了……
可见他确实在修正本性里的弱点,而且挺有成效。这很不容易,值得肯定。
五、
当然,像俞老师这样的人,内心一定是拧巴的。
因为他无法遵从内心去生活。
也无法活出真实的自我。
这是所有骨子里自带负面人格特质的人,都要面对的命运——
要么你敞开了展示真面目。
让周围人都厌恶你,让你的生存处境非常糟糕。
要么你藏起你的真性情,违背天性去尽力做一个好人。
这会让你的处境更好,但你的内心会非常拧巴。
这一次南极信事件,俞老师身上很容易看到这种拧巴。
公开信翻车之后,他没有像以往那样迅速道歉。
而是又连发了十条南极行的视频。
似乎是想硬刚。
为什么这么干呢?
我分析有下面四个原因。
一是他不认为自己这封信有错。
二是想借其中几条视频说明,自己出来也不全是玩,也有工作任务。
三是正好借着这波半黑半红的流量宣传一下,以便将来拓展相关业务。
四是——
他一辈子讨好型人格,那么努力地做好人,还老是被骂。
现在这把年纪了,又因为一点小事被骂。
他有点不想忍了,六十多岁了,想叛逆一把。
当然,这是个人猜的哈,不一定对。
反正俞老师这样的讨好型人格,心里一定憋了很多委屈。
在某个时刻想硬刚一次,也非常合理。
当然这前提也是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并且硬刚一下无大碍。
而且他一边刚,一边还是有点怂。
还要解释一下,是因为“前几天没信号”,才一下子连发十条视频。
言外之意,不是你们越骂我越发。
这就是俞老师的拧巴之处。
也是俞老师的人格复杂之处。
其实不只俞敏洪。
这世间的所有人,都是极其复杂的。
每个人身上,都会共存着千百种不同的特质。
好的,坏的,相互矛盾的,令人不解的。
他可能又自私,又心怀道义。
又偏执,又积极修正错误。
又小气,又在关键时刻慷慨。
又自卑又傲慢。
又热情又冷漠。
又怂又不服气。
又努力又爱抱怨。
又真诚又缺乏责任心……
而大部分人都在这种复杂里拧巴着,压抑着,跟自己斗争着。
试图改变那些不利于生存的部分。
改又改不掉。
改不掉还不得不改。
人活得累,很多时候就是累在这里。
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办法。
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觉得也确实还是要选择“做一个好人”。
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都好。
做好人不易,所以,那些不管多难都在尽力做一个好人的人,是值得点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