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通商银行“公益课堂”开课了

反骗码、反诈热线、反诈APP.....这场培训干货满满

宁波通商银行公益课堂开课了!

宁波通商银行“公益课堂”开课了

“孙警官,手机里显示红码怎么办,重新点开再次答题吗?”“这个反诈骗一定要重视,我就曾经被骗过!”4月15日上午,20多名热心公益的老年朋友齐聚宁波通商银行总行大楼,就反诈骗主题,大家各抒己见,热烈讨论。

为了给大家带来更专业、更精彩的反诈骗知识,宁波通商银行特地邀请了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刑侦大队的孙龙胜警官作为授课嘉宾。孙警官工作数十年,有着丰富的反诈骗经验。现场,孙警官从通信网络诈骗六大常用工具、诈骗手段及应对之术等几个方面入手,并对现场听众的疑问进行了权威解答。

今年以来诈骗案件数量猛增

转账前需多分析、多询问

据统计,今年1~3月,全市共发生5000多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较去年疫情期间同期增长约70%。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百出,其中投资理财、网络贷款、兼职刷单、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五类最为常见,涉案金额比例约占全部案件的91%。

另外,近日发生的20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中,所有受害人对象皆为女性。

孙警官指出,70%的诈骗行为通过电话、微信、QQ实施。女性相对男性来说,性格比较感性,更容易被“说服”,女性更要警惕。

孙警官分享了一个实例。2020年11月5日,夏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宁波社保中心”的境外来电,对方告诉夏女士,有人用其身份信息在上海办了一张社保卡,且有医院报销记录,属于违规行为,需要夏女士配合调查,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停用其社保卡。夏女士将信将疑,宁波社保中心怎么是国外号码,便试探着问了一嘴:“你们是骗人的吧。”电话那头似乎有点生气,在准确报出了夏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后,要求其立即配合处理。

对方告诉夏女士,需要将其电话转接到上海嘉定公安局才能解决问题,夏女士同意后,电话立即转接到了所谓的“上海嘉定公安局”,电话那头自称郑警官,核对了一下夏女士的基本情况后,要求夏女士加他们的工作QQ,夏女士便添加了对方为好友。对方很快发来了一张警官证图片,这下彻底打消了夏女士心中的疑虑,之后,夏女士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对方提供的“公安指定账号”里,还按对方要求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十几分钟后,夏女士才反应过来事情不对,可惜为时已晚。

老年朋友要多留心

小心陷入各种“剧本”

孙警官提醒在座的老年朋友,诈骗的“剧本”有很多版本,除了冒充亲属、宣传保健品,还有各类领取补贴诈骗。骗子每天处心积虑研究如何设置陷阱,尤其要注意各种交友软件里一些新加的好友,他们擅长抓住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获取信任后,一步步引导,混淆视听。

大家听完讲座后,也表示自己也曾遇到或听说过类似情况。王女士说:“我的微信里曾经有人冒充好友给我发送信息,能不能借300元钱,我一看不对劲,后来就发现她的账号被盗了。曾经还有一条所谓“欠贷还款”的短信,吓得我到银行网点柜台准备转账,幸好柜台工作人员再三确认并提醒,最终我打了几个电话确认,反应过来了。”

周先生也站起来说道:“我之前手机里有个微信链接,点击进去跟正常的银行网站一模一样,后来发给我儿子一看,他说这是假的。”

许多老年朋友纷纷表示,今天的讲座内容很实用,学到了不少知识,回去后要跟家属还有身边的朋友们多多宣传反诈骗的相关知识,常敲警钟。

讲座结束后,宁波通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们和现场听众一起合影留念。据总营零售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恰逢宁波通商银行9周年行庆,我们落实监管要求,践行社会责任,真正为老年朋友做些实事。

据了解,这次反诈骗知识讲座是宁波通商银行金融“甬助老 ·百千万”主题活动的首场培训,接下来,还将进行线上就医、智能手机操作等多个培训,实实在在把更温暖贴心的服务送到老年朋友身边,让他们跟上数字时代,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反诈骗小贴士:

1.打开“微信”,搜索“浙江反骗码”小程序,输入相应信息后,开始答题,共10题,可重复答题。题目根据各种诈骗场景设置,答题后会出现相应的“红码”和“绿码”,“绿码”代表反诈意识强。

2. 智能手机可到“应用商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可针对诈骗来电、短信、APP进行无感阻断,起到诈骗预警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报案助手、举报线索、风险查询、诈骗预警、最新骗局曝光等。

3.宁波市反诈中心建议,大家接收到陌生电话、短信、微信、QQ等。要保持冷静,立即与家人、朋友、同事核实。

4.请记住全国反诈热线96110,如果在金钱交易之前,有任何疑问可以致电咨询。

记者 徐丽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