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聚焦创伤救治,争分夺秒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是一座从不熄灯的急诊大楼,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地运转着。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是一座从不熄灯的急诊大楼,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地运转着。

傍晚6点,管延旭准时出现在急诊大楼的一层大厅,跟白班的同事交接完工作,他的夜班开始了。

管延旭是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他的工作区域包括抢救室、监护病房、急诊门诊等,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急诊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病人安置、转运、病床协调,还要负责和医院其他部门的对接和沟通,处理应急事件等。

多年的急诊生涯,让他早就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夜班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齐鲁名医第33期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争分夺秒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道路交通、高处坠落等因素导致创伤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其中多发伤伤情错综复杂,涉及多个部位和器官,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第四重要的死亡原因。

对危及生命的多发伤患者而言,及时就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才能更好地得到治疗和恢复。而成立创伤中心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给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城阳人民医院地理位置特殊,不仅位于城阳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而且紧邻多条高速路及高架桥。 一旦发生事故,城阳人民医院就要担当抢救重症创伤患者的重任。基于此,城阳人民医院自建院伊始,就将创伤中心的建设作为院区重要规划之一。

2018年10月,城阳区人民医院成立创伤中心。成立四年以来,创伤中心按照术业有专攻的发展原则,制定了阶段化发展规划,积极培养医护人员,形成了各学科专业化、梯队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急诊外科主任管延旭介绍,创伤中心目前设置有急诊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输血科等与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创伤中心内每名医生都有五至十年的临床经验,均受过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医学理论知识,能独立处理各种危重病人,能熟练操作各种医疗监测仪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年间,创伤中心建设从无到有,逐步配备了呼吸机、心肺复苏机、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等抢救、监护及检验设备。具备对猝死、卒中、呼衰、心衰、心梗、溺水、创伤等急危重症早期救治的能力。

以患者为中心,联动处理伤情

城阳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通过整合医疗资源,联动相关学科专家形成诊疗团队,使传统个体经验医疗转变为多学科协作决策,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 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不仅需要高科技的诊断、高水平的救治,更需要精准的诊疗和全程的服务。传统会诊制度虽然也有多个不同科室专家对同一患者进行诊治,但多科专家不在同一时间熟悉病情,对患者缺乏整体把握,导致协作间存在盲区,严重削弱了诊疗的效能。

而创伤中心实行首诊负责制,对于多发伤及危重病人由创伤团队直接全面接管,团队医师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如需手术,均由团队各专科医生负责完成。将科内会诊变成组内会诊,真正实现了多发伤一体化救治。

坚持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急诊病房四方联动救护是创伤中心的一贯路线,让患者在事故现场既能得到创伤中心的正规救治,同时在急救人员到达危重病人现场,又可及时向创伤中心提供患者第一手基本信息,为创伤中心开展院内急救工作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如今,创伤中心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联动系统和创伤医学数据库,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创伤救治分析与决策。从接触到伤患起,即可建立起伤患档案,极大缩短了院内急救时医生了解伤患情况所花费的时间,增加了伤者有效治疗的时间。

深化医改的惠民工程

筑牢严重创伤生命线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把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不断强化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力度,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医改经验,健全医改工作体制,优化医疗运行机制,推动医改不断向新领域拓展,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城阳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也在医改惠民工程的推动下,逐渐构建起高效、科学、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为更多多发、群体性疾病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筑牢严重创伤生命线。不仅如此,创伤中心还与周边院区展开了交流合作,逐步推动整个城阳区创伤急救整体水平的提升及发展。

未来,创伤中心将不断完善救治方案,让患者可以得到精准化、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和治疗时间,改善就医体验;让医师可以打破学科专业界限,为不同学科间提供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的平台,提升综合能力;让医院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诊疗模式的优化,强化学科优势和科研创新,充分整合利用医疗资源,持续提高医院专业水平,促进多学科交叉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