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为什么传说中的牛市没跑出来?

凤凰网原创|诸如公司回购或者印花税等举措能在短期内激活市场,但牛市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拼经济”的由来。

作者|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A股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股回购潮。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披露回购事项(此处包括提议回购、回购预案、回购进展等事项)的A公司数量接近400家,这其中披露股东回购提议和回购预案的公司合计超过140家。

在任何股票市场,当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时候,总是会有投资者觉察到其中的机会,正所谓“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然,一个更可能的大背景是最近A股市场震荡加剧,很多上市公司觉得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因此上市公司才会有回购股份的举动。

公司回购股票,不仅表明公司对其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是回报公司现有股东的一种方式。假如股份回购使公司股价上升,相当于以一种特别股利来回报股东,但股东无需缴纳现金红利税。

业界认为,此次回购潮和此前监管部门的表态有关。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

回购潮只是“活跃资本市场”的一个方面。自从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很多部门已经确定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就在8月26日这一天,证监会就出台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和“规范减持”等举措,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更是决定自8月28日开始,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很多,如果把所有的这些举措做一个总结,思路大概是减少股票供给——比如说收紧IPO节奏、规范减持;增加需求——比如降低印花税,降低融资保证金等。

原因很简单,在需求端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就会导致价格上涨;更何况,政策面还给需求端提供了更多工具,比如降低融资保证金。果不其然,在28日A股开市,所有的券商股开票即涨停,政策立竿见影。

不过,对这种短期的政策红利不宜给予过高的期望。以印花税减半征收为例,从历史经验看,下调印花税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活跃度。从2000年后的近4次调整来看,效果显著,尤其是2008年9月19日首次单边征收印花税,沪指大涨9.45%,A股所有股票全部涨停;2008年9月20日沪指再涨7.77%,调整后5个交易日的涨幅高达20.99%。但东吴国际研报指出,2000年后市场对税率下调反应较为迅速直接,短期内(一般为1-2周)政策具有提振市场信心的刺激效应,而中长期的有效性并不显著。

技术性的措施不能让股市长期飘红,我们不妨回顾下历史上的牛市是怎么形成的?

通常认为,中国股市自成立开始到现在30多年里,一共经历了7轮牛市。在这7轮牛市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第6轮,即上证综指站上6124.04点的那一次,始于2005年6月6日,终于2007年10月16日,共持续了2年4个月。

通常认为,此轮牛市之所以产生,得益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技术层面的,即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法人股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此次改革始于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史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最终完成于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改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平等协商,从程序上保护了中小股东权益,办法第五条明确指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原则上应当由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一致同意提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也可以由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非流通股份的股东提出。”

另一个因素则是大的宏观背景。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经济活跃,到2006年经济增速都在8%以上,2007年更达到了14.2%的速度——这是过去20年中增速最高的一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会在股市中体现出来,再辅以“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牛市到来水到渠成。

由此来看,牛市的出现,或者说资本市场的活跃,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诸如公司回购或者印花税等举措能在短期内激活市场,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回到基本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格外努力“拼经济”的由来。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刘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