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步步紧逼,中国反手将美国商品关税拉升至125%。然而中方的牌远不止关税一项,面对多维度的反制,特朗普的长子竟公开喊话“中美谈谈吧”,美国这么快就认怂了?
当中国将美国输华商品关税上调至125%时,美国企业彻底失去了中国市场的话语权。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这一税率已远超美国商品的利润空间,“市场接受可能性趋近于零”。以美国对华出口主力产品为例:大豆、玉米等依赖中国市场的农产品出口暴跌,美国农场主被迫转向补贴申请;通用、福特等车企在华销量锐减,特斯拉上海工厂甚至加速本土化以规避成本压力;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因15%的附加关税,彻底被俄罗斯、澳大利亚取代市场份额。
美国制造的溃败源于多重结构性矛盾。首先,美国制造业长期依赖全球化分工,本土生产成本远高于东南亚和拉美国家,例如特斯拉若将生产线完全迁回美国,每台iPhone成本将飙升至2.5万元人民币,远超市场承受能力。其次,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金砖国家深化合作,巴西大豆、俄罗斯能源迅速填补空缺,2024年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同比增长23%,而美国大豆库存积压量突破历史峰值。美媒《华尔街日报》直言:“125%关税是一道铁幕,美国企业要么退出,要么转型——但时间不站在他们这边。”
若以为中国反制仅靠关税,那就是低估了中方的战略纵深,我们手里还有很多牌,有一张牌的威力甚至关税还要大得多,那就是稀土牌。中国不仅控制全球60%的稀土开采和85%的加工产能,还通过投资刚果、澳大利亚矿山掌控锂、钴等新能源命脉,特斯拉电池中90%的锂原料需经中国冶炼厂提纯。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中国手握这张王牌,直接卡住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咽喉。这张牌其实也是美国产业空心化给我们送上的厚礼,1980年代为规避环保成本,美国将冶炼环节外包,如今连培养一名合格的稀土冶金工程师都需从头开始,如今遭到了遭历史性反噬:每架F-35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其发动机耐高温涂层依赖钇元素,隐身涂层需铽化合物,而美国国防部承认现有稀土储备仅够维持6个月常规弹药生产。
中方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许可证管制后,五角大楼连夜召开会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测算F-35年产量将从156架暴跌至不足30架;雷神公司的导弹产品,可能因为缺乏合格的材料,导致精确大幅度下降,这些问题都让美军如坐针毡。
美国制造业的基础是军工复合体,特朗普总想着“制造业回归”,但是现在连军工复合体都可能被釜底抽薪,还谈什么回归?
美国《华盛顿邮报》批评说:“特朗普的贸易战策略,正在将美国推向悬崖。”以稀土为代表,供应链崩溃首当其冲,中方的反制有了明显的效果,通胀失控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2025年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9.7%,创40年新高,中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占比突破35%,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12年最低点。
美国经济在贸易战中的脆弱性,让盟友更加离心离德,让美国也更加孤立:别的不看,就看日本,石破茂再度对美国强硬表态,“不会无休止的让步”。连日本都不肯给美国让利,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中国的贸易战反制,刀刀都捅在美国的软肋上。
面对这样的乱局,白宫权力格局当然要改变了。对华鹰派遭边缘化,推崇强硬关税政策的经济顾问纳瓦罗,被排除在特朗普计划的“关税危机应急工作组之外”,亚洲地区总监伊凡·卡纳帕蒂、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黄之瀚,这两个“反华”死硬分子被严重削弱权利。
特朗普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媒体呼吁“是时候与中国坐下来谈了”,被解读为2026年中期大选前止损信号,若贸易战持续,共和党铁锈地带票仓因农业破产和制造业外流将进一步流失。
中美的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关税加减法”,而是综合国力的持久较量。中方对等关税之后,打出来的稀土牌,让美方更是疼痛难忍,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越来越后继乏力。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单边霸权与多极秩序的碰撞:美国试图用关税重构“封闭式贸易圈”,却遭历史性反噬;中国以“内需驱动+技术突围+规则重塑”的组合拳,为全球化提供新范式,所以英国《金融时报》下了这么一个断言:这场战争没有赢家,但美国显然输得更早、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