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实践团来到了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参观皮影非遗展览馆,并参加由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衡山皮影戏座谈会。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朱湘维主持会议,县文化艺术中心非遗副主任胡耀文、县文化艺术中心非遗办公室主任赵晶出席会议。会上,朱湘维主任详细阐述了衡山县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并与实践团就此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座谈会现场)
朱湘维主任介绍说,衡山影子戏演出艺人现有78人,目前能正常演出的皮影艺人有30人左右,流布地区主要有福田铺乡、开云镇、长江镇、萱洲镇四个片区。不同乡镇皮影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也多有不同,其中以福田铺乡为最盛。每个片区均有1-2名领军式人物,如福田铺乡以王冬林、曹仲华、王月秋老师为主,萱洲镇则以欧阳新年、彭南坤、聂汉卿老师为主,开云镇则以谭铁如、谭铁庚兄弟为主。
朱湘维主任还提到,衡山影子戏的演出艺人每个团队约有3-4人,多为师徒班底、兄弟班底,成员比较固化。福田铺乡目前有5副担子,约15人在正常从事皮影演出,商业性演出以丧葬、搬伙(乔迁)、庆生及传统佳节为主,由主家邀请前往演出,一年约有250场左右。在衡山影子戏的商业性演出中,王冬林老师的皮影担子与曹仲华团队组成的担子占据大部分。而萱洲镇则有3副担子,从事皮影的艺人12人。主要构成为欧阳新年与聂汉卿为一个副担子,彭南坤与其它老师组成一副担子,另有临时搭伙的担子,商业演出一年约为50场。
(实践团成员观看衡山影子戏纪录片)
在皮影戏的经济效益方面,朱湘维主任指出,衡山皮影艺人演出收益各不相同,但不少皮影担子都面临生存困境,收益微薄,皮影艺人的生计难以为继。针对这一现状,国家也有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每年都有针对衡山影子戏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举办皮影传承人的培训班,皮影剧目复排等。
会议结束后,胡耀文主任和赵晶主任为实践团介绍了衡山影子戏的剧目复排工作,并为实践团展示相关剧目剧本,衡山县近年来复排的主要剧目有《秦琼哭头》、《郭子仪上寿》、《巾帼英雄穆桂英》、《平贵回窑》等。通过复排皮影戏剧目,能够实现以演代训,确保皮影戏节目常演常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经典皮影剧目。
(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收录的影子戏剧本)
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详细解读与展示,不仅揭示了衡山非遗皮影戏的发展现状,也展示了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及相关部门为保护与传承衡山非遗皮影戏所做的不懈努力,并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衡山皮影戏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彭文文、梁好、旷静)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