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长沙理工大学文新学院暑期实践团来到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此次行程,旨在深入探索并亲身体验衡山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衡山影子戏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朱湘维与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非遗主任胡耀文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举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朱湘维主任亲自为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衡山影子戏的文化资源和保护工作的现状,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关注并传承传统文化的殷切期望,引领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衡山影子戏的世界。
(座谈会现场)
衡山影子戏的起源大约为清顺治初,衡山福田铺乡的农民彭风举从外地学艺归来,成立了衡山影子戏民间组织“老龙会”,从此开创了衡山影子戏的先河。衡山影子戏流传甚广,遍布衡山县及周边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衡山影子戏一人操影主唱,一人敲锣搭唱,只需两人就可搭台表演,而且民间艺人还会挑着一副担子、两只装着影型的箱子,走街串巷。每当新屋建成,屋主总会请皮影戏艺人来唱一场戏,为新屋祈福,原汁原味的衡山皮影戏演出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于衡山影子戏的唱腔,衡山方言一般以衡山山脉划分,有前衡山话和后衡山话之分,衡山影子戏使用前衡山话演唱,是一种用地方方言演唱的四平腔,让衡山影子戏听上去更加圆润甜美。衡山影子戏的唱腔广泛吸收了戏曲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营养成份,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
谈到衡山影子戏的影型时,可以发现衡山影子戏的影型以七分脸为主要特征,这一点与北方皮影戏脸谱不同,它能从正面能够看到影型人物的两只眼睛。衡山影子戏在影型制作上趋于完美,并吸收了剪纸、绘画、雕刻等门艺术的精华,所以造型美观,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实践团成员正在翻看《刘武阳纸雕作品集》
(暑期实践团与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胡耀文、非遗办公室主任赵晶合影)
实践团在充分领略了衡山影子戏的特点后,认为衡山影子戏作为衡山地区传统、民俗、地域文化之缩影,对它的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广大农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此次调研让实践团进一步领略了衡山影子戏的独特魅力,衡山影子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间传统戏剧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值得更多人去关注与传承。
(丁璇、梁雪、朱芳黎)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