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空袭作战新形态:高超颠覆传统 无人堪当大任

作者:赵友谊 牟庆森

空袭是使用航天航空器、导弹等兵器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进行的袭击,是现代战争首战的主要形式和杀伤的重要手段。随着空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以及空袭理论、战术体系的丰富发展,智能化、多维与分布式作战、高超声速武器、无人机装备正推动未来空袭作战展现新的形态。

智能化空袭全程赋能。未来空袭作战,拥有最佳传感器、数据和算法的一方,能把智能化贯穿融入空袭作战全过程、各要素,为火力毁伤赋予信息能量。一是信息获取智能化。在陆、海、空、天、电、信息等传统侦察系统基础上,利用先进传感器构建自组织和自适应的态势感知系统。构筑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机器学习、人机协同模块,提高大规模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目标识别定位智能化。运用智能机器人、军事脑科学等科技成果,提高情报机器翻译、视频图像自动监控分析和自动目标识别能力,快速了解战场情况,迅速发现敌方防空弱点、选择空袭手段。三是指挥控制智能化。通过智能辅助系统,自动生成行动方案、评估选择方案、评估决策。

以自动化信息交换模式确保全部空袭力量实时共享战场态势信息,实现对空袭作战全部兵力兵器的统一指挥控制。四是弹药智能化。为空袭弹药集成更高程度的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其智能化水平、目标感知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可以使指挥员能够实时控制、精确利用火力,甚至可为飞行中的导弹增加更多任务。

多维化空袭分散布势。多维化空袭是指空袭从单一的空中战场向陆、海、空、天、电、信息等多维空间拓展,尤其是临近空间和太空将成为未来空袭作战的重要空间。多维化空袭将当前高价值多用途平台的作战能力,分散到可快速更新替换、成本低廉的多种作战平台中,由多个平台联合完成空袭任务。

在多维与分布式空袭样式下,空袭作战从争夺制信息权、制空权,向争夺制天权、实施空天打击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太空轨道作战平台以及空天飞机等航天航空武器将取代单纯的航空武器。有人平台和无人平台协同作战,有人平台充当战斗决策者和管理者,分配和实施空袭任务;无人平台则用于执行相对危险或相对简单的单项任务。

空袭体系在智能态势感知、指挥控制基础上,进行分散部署、交互协作、集中火力,增加空袭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利用各型武器装备的中远程打击能力和毁伤能力,降低对传统高精尖武器的依赖,增强空袭体系的抗毁能力。转变传统空袭“串连式”的阶段打击特征,强调“并联式”的并行打击内涵,以及小型、跨域、集群化于一体的分布式突防,压缩行动周期和转换间隔,实现实时信息、零时攻击与察打一体。

高超化空袭颠覆传统。追求速度仍是未来形成不对称空袭优势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军事强国正在积极研发海基、空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陆基高超声速弹道导弹和天基高超声速滑翔弹头,不断增加无人飞行器在现代化空袭武器装备中的比重、拓展其军事应用领域。

高超声速武器在未来空袭作战中具有特殊的战术性能,具有颠覆性作用。一方面,高超声速武器能够快速发起空袭。比如,高超声速导弹的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以上;电磁导轨炮利用电磁体发射的炮弹速度可达7000千米/小时;微波炮或激光炮等定向能武器不仅速度快而且具有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可变效应。这些武器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迅速发动攻击,并在短时间内空袭世界任何目标。

另一方面,高超声速空袭难以防御。高超声速武器可在大气层中以超过6马赫的速度和25~140千米的高度进行机动飞行,而现代战机最大升限为25千米,现代防空反导系统将无法及时反制。这使得距离因素难以构成安全缓冲区,传统防御空袭的决策时间和地理空间面临巨大挑战。

无人化空袭堪当大任。随着预警探测和防空反导技术的发展,传统有人飞机的空袭潜入能力、作战能力、生存能力限制越来越大。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化空袭兵器具有部署迅速、方式多样、成本低廉、效费比高、隐蔽性好、突防力强等特点和优势。无人空袭扮演的自主突击、有人-无人编队、忠诚僚机角色,或形成蜂群效应,主要依靠集群智能系统的指挥控制实现。

集群智能系统信息由收集与管理系统、知识库系统、辅助决策系统、任务实施系统等部分组成,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实施多个有人-无人系统的控制、协作与管理。无人空袭在集群智能系统的支撑下,集群中的个体既彼此自治又高度连接,个体之间通过多种直接和非直接的通信组织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以实现多维感知战场态势,自主执行作战计划,精确选择打击目标,自行分配进攻任务,智能匹配各型弹药,精准实施电磁压制,进行联合火力打击。未来无人空袭任务当中,无人作战体系不仅能够执行侦察、监视、评估、探测等保障支援任务,能够压制敌雷达、防空导弹、机场、航空兵等战术目标,还可以突破敌防空体系,打击纵深战略目标,为隐身轰炸机、有人驾驶飞机实施空袭创造条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