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凝结了求知问道的理想。学院教职工立足岗位实践,把工作中的心路历程、经典案例、育人理论运用到立德树人的实际工作中,在执着思考和深度学习中不断赋能提升。“港湾新视野”栏目以学院教师的研究视角,探讨育人案例中的“港湾样板”。
本期港湾新视野,介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刘隆吉的《“四融-三带-双线”课堂模式为疫情下教学增添活力》。
为进一步推动无人机应用技术新增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近期刘隆吉带领的无人机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开展无人机操控实训课程研发,在实训场地选址、集中训练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学情调研、企业实地考察等方面做了充分的课程前期准备工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了“岗课赛证”四融通、“三带”、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技能培养方法,对无人机操控实训课程进行探索创新。
“岗课赛证”融通,实践高技能人才培养
无人机教学团队围绕“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层面予以落实,聚焦“岗课赛证”四融综合育人,助推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团队在教学标准上进行了无人机驾驶员、应急救援员职业标准,《无人机操控实训》《无人机救援技术》课程标准, 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救援项目竞赛标准与无人机驾驶、无人机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融合;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AOPA无人机驾驶员及UTC慧飞无人机应用企业培训内容、无人机操控实训教学内容、无人机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与无人机驾驶X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 在教学环节上进行了赛训过程、教学过程与X证书考试流程的融合; 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企业岗位考核、课程考试评价、竞赛评分标准与技能鉴定评定方式的融合。 通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实施“岗课赛证”全方位融合育人。
“三带”提质增效,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
教学团队在无人机操控实训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索了“三带”技能培养方法。采取校内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拥有民航局认证的无人机教员执照的优秀学生在虚拟仿真、校内无人机飞行训练环节中辅助老师进行教学和示范;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操作训练、校外实训作业指导的“三带”技能培养方法,助力学生无人机操作与应用技能逐步提高。
教学过程中,团队将实训教学最初阶段的理论教学部分交由校内无人机专业教师进行讲解。接下来的实操飞行部分则由校内专业教师、具备无人机教员资格的学生和企业导师分阶段共同指导。在校内的模拟器训练阶段和无人机飞行训练阶段,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一对一指导训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把部分高素质学生纳入助教团队,辅助老师进行训练指导。实训末期,由企业技术骨干担当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操控技能进行点拨和针对性的提高训练,把无人机行业应用实践渗透到实操培训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无人机操控技能的全面掌握和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期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刘隆吉无人机教师团队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每次线上教学课由至少2-3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协作进行飞行演示、直播拍摄、互动答疑等,直播过程中穿插邀请行业、企业专业人员连线讲解飞行实操技巧和实际行业应用,多措并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他们把无人机模拟器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实施无人机操控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训练成果为导向,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方法上,团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将无人机系统理论知识与无人机操控实践教学集成化,无人机模拟仿真、飞行操作训练、校外实训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的无人机高技能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刘隆吉,女,1985年3月出生,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电子教研室主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山东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指导奖一等奖,参与课题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