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督干“一号工程”,提出要实现城市能级、基础设施能级、产业能级、生活品质能级等六个“能级大幅跃升”,以及打造创新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智慧之城等“七个城”,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发展轨道交通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强调,要坚持以轨道交通为中心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运营里程跨越500公里大关,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行列——重庆轨道交通,谱写出“交通强国”新华章。
值此之际,凤凰网川渝频道特推出【凤观渝“轨”】专题报道,跟着一条条“民生线”“发展线”“风景线”,探寻重庆轨道交通的奋进“狂飙”之路。
开往春天的列车。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
凤凰网川渝综合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贸云集、环境优美,乘坐轨道交通,穿梭于山城重庆,一幅宜居宜业宜商的高品质城市画卷跃然眼前。
建在“轨道上的都市区”——重庆,自2000年开建、2005年开通运营中国首条跨座式单轨、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号线起,现已报批实施共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累计完成投资近3200亿元,随着5号线北延伸段的建成通车,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01公里,“环射+纵横”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成型,覆盖中心城区全域并向主城新区不断延伸,强力助攻“新重庆”交通达、百业兴,崛起“轨道上的经济圈”。
》》轨道托起便捷之城
一个区域要实现宜居,交通便捷是首要。
“以前上班只能坐公交车,耗时差不多1个小时,现在10几分钟就到了。”春节前新开通的10号线二期(鲤鱼池至后堡),令每天往返于曾家岩和南坪后堡的任先生喜不自胜,直言“轨道改变出行”。
在市民眼中,“便捷之城,重庆渐成”。而这份便捷的背后,离不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快速大幅跃升。
重庆已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自2005年正式开通运营首条轨道交通线路2号线起,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便开始不断延伸,在2012年首度迈入“百公里俱乐部”后,更是跑出来崭新的“加速度”:2014年破200公里,2018年破300公里,2022年破400公里,2023年破500公里……
据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峙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已开通1、2、3、4、5、6、9、10号线及环线、国博线、江跳线、云巴等12条轨道交通线路,高效串联机场、高铁站、公交枢纽、各大商圈、大型居住区等大型客流集散地,日均客流量屡创新高。今年春节后,轨道交通线网单日客运量更是连续三次刷新记录,最高达433.9万人次(此为2月24日数据)。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重庆拥有轨道交通前,“当时主城区(中心城区)部分主干道在高峰时的客流单向每小时超3万人次,而地面客运交通的运输能力只能支撑每小时不足1万人次,远低于需求。”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的第一任董事长、重庆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沈晓阳对2号线开通前的交通拥堵状况记忆尤深,“仅两个公交站的车程,经常要耗时半小时以上。”
单轨2号线8编组列车通过李子坝站。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搭乘便捷轨道,悦见城市变化,畅享舒适生活。如今,上天入地、穿楼过江的城市轨道,构建起了重庆城市交通大动脉,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全网累计完成客运量已达84亿人次,2022年轨道在重庆市民公交出行中的占比已提升至42%。
其中,就2号线这一条线路的客运总量就早已超过10亿人次。日前,2号线工作日8编组列车最大上线数还由8列增加到了10列,调整后全天运能增长超9000人次,达41.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超高峰时段、核心区段运输能力,缓解了线路部分车站客流大、上车难等问题。
但轨道交通之于一座城市,又岂单单只是为市民节省出行时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存在?
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轨道交通运营衍生而来的传媒广告、物业开发、车站商业、信息通讯等资源经营活动发展势头强劲,对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质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就像一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承载着集居住、人文、交通、商业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生活方式,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和经济发展。
九号线化龙桥站地铁穿楼。重庆轨道九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轨连荒坡起新城
常言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轨道经济亦如是。据相关研究,每投资1亿轨道交通项目,至少可带动GDP增长2.6亿元。可以说,轨道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黄金经济带”。
位于巴南区的龙洲湾片区便是一个典型。过去,龙洲湾山湾江水连,枯草伴荒山,现在,龙洲湾高楼平地起,花妍满目春。谁曾想,这里竟能从地偏一隅、人烟稀少的农业之地,摇身一变,成为巴南的“第一商圈”,堪称“南区明珠”。
轨道交通,正是龙洲湾乃至巴南区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要素:轨道交通3号线二塘至鱼洞段于2012年年底建成通车,在龙洲湾片区经过大山村、学堂湾、鱼胡路3个站点。“繁忙”的3号线带起了“繁荣”的龙洲湾,之后的5年时间里,龙洲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16%。
单轨3号线穿越巴南龙洲湾片区。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南北并行,分支而起”。北碚蔡家和巴南龙洲湾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几年前,位于蔡家组团的6号线曹家湾地铁站因建设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而意外爆红,被网友笑称为“最隐秘的车站”。不过,随着基础设施、周边高楼逐步在此“落地”,曾经“荒凉”的曹家湾站已然成功逆袭。
如今的蔡家,不仅是北区置业主角,在重庆向北拓展和日炽高涨的智慧城市创设大潮中,其已华丽蝶变为现代化的“蔡家智慧新城”,入驻企业达1000余家,工业产值约280亿元,日益成为企业家投资、落户、深耕的一方热土。
在6号线上,还有一个站点被称为“潮汐车站”,就是光电园站。数据显示,这个站的日均进出站人数高达7.4万人次,早高峰时段出站客流约占一天出站客流的72%。开通近11年来,光电园站伴着一批批年轻人如潮水般进进出出奔赴未来,也见证了一座“数字城市”的欣欣向荣之路:目前照母山区域已入驻了5000多家开展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务的企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总量的1/4。
“有没有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一个地方能否吸引投资的关键。”为佐证这句话,沈晓阳还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年在地铁1号线沙坪坝至大学城段尚未提上规划建设日程时,重庆要招引某知名笔电品牌落户西永微电园,该企业提出的需求及条件便是1号线得通过去。”
当然,这也与重庆轨道交通的后续规划建设不谋而合,1号线从试运行,到延伸段至大学城,再到璧山站,成为了连接重庆中心城区,中部槽谷、西部槽谷的第一条轨道大动脉。
重庆地铁1号线。高宜峰/摄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
》》主城新区沿轨狂飙
2019年12月30日,1号线尖璧段正式通车试运行。璧山由此在重庆各区县中第一个迈入轨道通勤圈:从璧山坐到大学城不到10分钟,通达重庆最核心的解放碑也只需要1个小时。
这条长6公里的快速通道,不仅拉近了重庆中心城区和璧山的时空距离,也助推璧山加速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地。2021年,璧山区共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164名,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4629名,全区人才总量已近10万人。与之呼应的是,璧山已连续多年实现人口净流入,璧山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正朝着百万级迈进。
与此同时,璧山产城融合发展也随着轨道交通的到来而“提档加速”。在轨道交通1号线与云巴交汇处,璧山双龙科技创新小镇正在加速建设中,将形成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的创新生态。
这只是璧山区依托轨道交通不断做好服务业产业集聚的一个缩影。在该区布局的众多产业中,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面积占比最大,而且大部分现代服务业产业都分布在轨道交通线网周边。
江跳线。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借轨道交通引“人流”变“经济流”的还有江津区。去年,在重庆市域(郊)铁路江跳线刚开通1个多月,距圣泉寺站1公里多远的江津万达广场便紧接着开张营业,开业的头3天客流量就达38万人次,销售总额3300万元。
据悉,位于江津滨江新城的万达广场是重庆第12座万达广场,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体量达13万平方米,是集购物、娱乐、休闲、社交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玩乐、美食新中心。
“江跳线是吸引万达广场落户江津的重要砝码之一。”江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称,不仅如此,江跳线的建成通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前往江津体验吃喝玩乐购的一站式便捷生活。今年的7天春节长假,江津接待游客量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5%;累计各大商场商品销售总额更是同比增长106.1%。
可见,轨道交通建设,正以看得见的“形”,产生看不见的“力”,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重庆中心城区全域并向主城新区流动,拉动经济发展各大“战场”同城化共进腾飞,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已于2月27日通车,从园博中心到中央公园商圈只需约10分钟。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
》》民生工程筑幸福轨道
“交通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做好公共交通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1月18日在了解全市轨道交通及中心城区道路项目建设进展后强调,要加快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出行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谋项目抓项目,以轨道交通提速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称,该委将围绕深入实施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提速实施在建项目、加快启动新建项目、做深做实储备项目。2023年,重庆将再通车18号线等36公里轨道线路,轨道运营里程达到537公里。到2025年,运营里程达6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过50%,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在不断织密轨道交通网同时,重庆正积极推动重庆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体建设,以轨道交通站为中心,以600—800米(步行5—10分钟)为半径进行集约化开发,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据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最新消息,以完善轨道产业为目标的双堰项目有望今年建成,以首次央地合作为尝试的四公里停车场项目将于今年5月开盘,以城市级站点为代表的微电园项目和以租赁住房为试点的海峡路项目力争今年开工。
四号线。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有速度,运营亦有温度。
“我现在从唐家沱到跳蹬,就坐地铁4号线一车直达,中途不再去换乘换线再转5号线了,少花半小时。”对于重庆环线、4号线、5号线三线互联互通这事,市民黄先生表示“真香!”
“实在是太体贴了,我爱大重庆!”2023年除夕夜次日凌晨4点收班的暖心举动,更是创下了重庆轨道交通最晚收班的纪录,受到各级各界关注和高度赞誉。不只如此,平日里重庆轨道交通也是实施常态化延时运营,末班车起点站发车时间由22:30延长至23:00。
这些便民之举仅仅是重庆优化运输组织模式、不断深化提升服务品质的一个个小小缩影。据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打通服务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该市在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的同时,还不断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的接驳,助力公共交通出行一体化。
例如,集团通过不断优化公交线路,加大公轨接驳覆盖,加强社区巴士、小巷公交横向接驳,已于去年完成了130个轨道站点的公交换乘站建设,50米公交的覆盖率提升到80%,与轨道接驳的公交线路占比达到了70%以上。
在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积极推动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互通;还实现了“渝畅行”APP与重庆区县公交“交运通”APP互通畅行。为增强人性化服务,该集团还开展了一系列暖心举措,譬如在轨道交通线网99个站点设置“纳凉区”,在车站配备无障碍轮椅渡板,方便乘坐轮椅的乘客出行等等。
资料图:分区控温列车;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市民出行品质,就是要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2023年,重庆轨道交通将以优化运营线网和提升客流强度为重点,建设上突出“又快又好”,运营上突出“极致体验”,经营上突出“因地制宜”,实现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城市发展格局,助力提速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
轨行千里,道达万家——站在“500+”新起点上,重庆轨道交通,正载着市民的无限希冀,奔向下一个历史性跨越!可以预见的是,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新重庆”正在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