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非常擅长“不知天地为何物”,加班加得不知天地为何物,在美食荒漠北京吃到美味吃得不知天地为何物。
周末补觉睡得/看“低脂”小视频笑得/表演深情人设的时候演得不知天地为何物......
唯独这件事,没办法达到“不知天地为何物”的浑身酸爽程度——
哭。
@断了的弦
大城市里的人悲哀地发现,哭都没办法痛快进行,找不到一个放肆大哭的容身之处。
在家哭害怕让家人担心,在出租屋哭害怕被邻居投诉扰民,并且在太熟悉的环境里容易放不开、习惯于扮演日常的“固定形象”。
学生宿舍和合租的8㎡卧室只提供了基础的睡觉功能,敞开心扉地哭是万万不可行的。
大马路上哭会怕路人侧目,把自己当成精神不稳定的潜在危险源。
能放声大哭的空间是都市生活真正的奢侈品,担心影响到别人也不想招来异样的眼光。
比起美食排行榜,大家更需要一个痛哭地点排行榜。
淋过雨后也想给别人撑伞,有过成功经验的好心网友们奔走传授选地技巧,一般人不告诉的私藏好哭小众地点也贡献了出来。
颐和园晚上会关门,容易哭过头的人慎选;
学校操场还不错,躲在足球球门下面抱膝猛哭,哭累了去跑个1500米,多巴胺内啡肽将尽数回归。
还有医院、墓园、KTV等,各有各的优势。
找到属于自己的“哭墙”,才算是在一座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家。
01
“找不到能痛快大哭的地方
那哭又有什么意思”
不装了摊牌了,现在大家对出片地点毫不心动,但把网络朋友们强推的放肆大哭点位收藏了个遍。
有人说可以去接个白事,大大方方哭还有钱赚;也有人提名法院门口,很多撮人在哭,混入其中不要太轻松。
聪明机智的网友建议去墓园,海外哭包们有推荐波伏娃墓、马克思墓的,国内爱哭鬼们高频提到的有北京的王小波墓、杭州的于谦墓。
“亲测,可以带上几个纸元宝当道具,拿奠仪黑纱当手帕,绝对没人来打扰”。
执行力强的人已经下单,在deepseek上询问“XX城市历史人物墓地”,并且要强调是正向人物。
能与墓园一较高下的医院,融入低落忧伤氛围中,不会成为显眼包,坐享可以原地崩溃的自由感。
甚至有人独家推荐北医六院,作为远近闻名的精神专科医院,这里对哭泣的包容度极高。
大哭特哭,哭到短期内再也不想哭,哭到泪水冲刷掉最近这段时间的所有不快。
包容的另一面是漠视,那咋了、关我啥事、所以呢,强心脏型网友表示0人在意你是不是在哭。
“大城市就是好啊,大家都行色匆匆的压根没空搭理我”,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不是电视剧是现实。
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有顾虑的,希望能有一个让自己卸下包袱、感到安全的地方。
基于大家的朴素需求,各地网友建言献策,地标性建筑一个没放过。
北京打工人给故宫东北角楼和没有演出时的鸟巢观众席打五星,一边看落日一边哭,环境美、意境足。
上海牛马怒赞比小城还大的浦东机场,深圳社畜含泪说出宝安体育场的名字。
如果哭相不是撕心裂肺那种,还有自然风光类和钢铁丛林类两种地点可供选择。
前者包括公园和江边湖边,后者指购物中心、摩天大楼这类人造巨物。
武汉汉江边、青岛海边木栈道、南京玄武湖,有水的城市在接住居民眼泪上有天赋。
而公园,则是所有城市的眼泪公约数。
逛公园的时候眼里看的是郁郁葱葱的植物,心里想的是停滞的人生脉络、死水一潭的三点一线生活,哇得一声哭出来,痛快了。
不少网友说地坛、天坛有灵韵,哭着哭着能量回来了。
@慢读书
当然,挑选公园也有说法的。
以北京为例,朝阳公园就不太适合,一是公园里有个labubu乐园,时不时动次打次热闹起来,没有如泣如诉的氛围感;
二是潮人靓仔和精英白领太多,刚酝酿出来一点情绪,就被旁边经过的人涤荡得一干二净。
网友@暖胃荷包蛋 有次在排椅上落座了半小时,正准备哭呢,一对约会中的男女坐到了相距不远的长椅,一个在说他的英伦情,一个在讲她忙了仨月的IPO项目。
@暖胃荷包蛋 只觉得倒胃口,赶紧转移了阵地。
相比起来,那些附近居民多、老年人多、时髦属性不强的公园,是更适合哭的款。
《爱情万岁》剧照
钢铁丛林类上榜的包括国贸露台、恒隆广场、广州电视塔、香港海港城。
隐身其中感受自己庸庸碌碌的地球NPC角色定位,在国贸当PPT纺织工的@一只瓢 看着CBD三件套的内透光亮,发觉那是社会耗材在燃烧。
世俗竞争这样无趣,流下不屑又挣脱不开的拧巴泪水,哭完之后有些想开了,成为一个还有泪可流、还有心气尚未被磋磨殆尽的普通人就很好。
过段时间又想不开了那也无妨,再来哭一趟就是了。
除了不需要花钱的地儿,还有些消费场所,也闯入了哭门中人的视野。
其一是酒店,向所有人敞开怀抱。
大学生熬过考试周之后去住一晚,点上平时不舍得的外卖犒劳一下自己,放声痛哭如入无人之境。
把在“包办宿舍”遇到的气人舍友、吃了枪药般脾气暴躁的行政老师、讲水课又不划重点的专业课老师,全都替他们哭丧一遍。
难得有属于自己时间的中年人,在抚育孩子、照顾老人的间隙关照自己的身心。
非典型“海淀妈妈”@想发芽的Susie 表面上是人生赢家,她却自述经常感觉到倦怠和难以驱散的低落。
上周末她送孩子去上击剑课之后,在附近的酒店开了个钟点房,“终于能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哭完之后接上孩子回家,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比酒店更有节奏感和沉浸感的是KTV,一群人去图一个热闹,一个人将被赠予哭到天崩地裂的机会。
配合着MV剧情,可给自己哭爽了。网友自嘲仿佛站在了世界的C位暴风哭泣,哭得自己都感动了。
不过放心,大馋丫头和穷小子们还没有失去底线。
他们提醒大家记得在平台上买团购券,该省省该花花该哭哭。哭完之后来碗纯K的卤肉饭,又是一条好汉。
02
哭,谁不会啊?
可别说,还真有门道
人在清澈愚蠢的阶段时,会自我鞭策,设立哭泣冷静期,默默消化所有不甘不愿不快不悦。
后来成熟了,反手给自己一个哭泣不冷静期,优先级排在给领导打工、当家长当孩子当良好公民、吃喝拉撒睡前面。
既然是情绪动物,就要及时释放情绪、以簌簌落下的泪水浇胸中块垒,总比憋出大毛病好。
为了哭个够、哭出水准、哭到极致,网友们有自己的哭门秘籍。
肯德基有疯狂星期四,北京西二旗某厂产品经理@别叫我达芬奇 以此为鉴给自己设定了疯狂哭星期六。
考虑到工作的繁忙,他定制的这版星期四降临的频率是每个月一次,一般在产品更新上线完成之后。
他会从班味爆表的西二旗骑车,一直骑到洋溢着万物生灵清香的北京动物园。
路上边放声唱歌边哭,一小时的路程刚好卡在哭爽和哭累的临界点上,然后买点胡萝卜去喂小动物,牛好马好人坏工作坏。
运动确实能放大人的情绪反应,哭起来事半功倍。
有人骑车,也有人跑步。
还能趁机跑出个形状,比如爱心、玫瑰花、生肖,跑完可别送给别人“是谁家crush属牛呀”,留给自己才算没白哭。
而最受推崇的运动当属游泳,尤其在秋冬春季节,泪水风干了辣脸,在水里哭泣完全不会有需要保湿的焦虑。
但要注意不能戴泳镜,不然起雾了啥都看不见,更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如果说运动是在生理层面上助长哭的效率,那音乐和妆造就属于在心理暗示这一维度给予人无限的泪液驱动力。
可以爆哭,但不能憋屈,外泄比内耗强百倍。
陆家嘴降薪金融女@真没空跟你闹 习惯了画全妆哭,假睫毛贴得根根分明、头发卷出韩女大波浪。
跑到崇明岛上进行一个痛哭流涕的交易大动作,付出压抑许久的万般情绪,赎回内心的平静。
部分网友自嘲,想象中哭出人生照片的自己↑
有男生相亲时懒得捯饬自己,但要刮胡子、抓头发整顿一番面容再出门哭。
“这样有种干大事的庄重感,给自己正视情绪问题创造一个契机”。
音乐作为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常与哭这一共通的情感表达同时出现。
失恋情歌好哭,恢弘交响乐好哭,看似平淡地描述一桩故事的歌也好哭。
甚至想哭想得上头的时候,神曲《跳楼机》《四点的海棠花未眠》都能助助兴。
在上海找条梧桐大道,在北京找条烟火气胡同,戴上耳机开启遛弯式citycry,一边发呆看城市的肌理一边哭。
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要拿出搜罗“心流沉浸学习歌单” “暴汗燃脂动感曲库”的认真心态,去制作适合自己的“保姆级必哭列表”。
要不然,在特别想哭的时候播放列表里全是元气动感Kpop电子舞曲,那种绝望将令你终生难忘。
为了哭得更顺畅,包里记得带瓶水,超能哭的话可以考虑功能饮料,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
一些网友说自己喜欢幻想是电影中的主角,给情绪以正当性,在哭中确认自身的存在。
或许平日里小透明当惯了,终于能通过哭这种形式过把瘾。
跟影视作品一样,大家挑选“布景”时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物哀美学,比如秋风扫落叶、白雪渐融,让人快速沉浸在自导自演的艺术中。
一位奋斗在博士学位第六年的网友认为,“有点表演成分怎么啦,能假笑假唱、造假数据、发假文章,就不能假哭吗,那也是人之常情”。
有多少真心话被当成玩笑话说了出来,就有多少真情借着“有点演绎性质的大哭”流露了出来。
另一种与萧索氛围感反向而行,擅长的是乐景衬哀情。
去环球影城哭,去餐厅看旁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哭,去枝繁叶茂日头高悬的夏天里哭,那种反差感是真让人陶醉。
越是围观了世界美妙的碎片,越是感慨“本人生存之艰难”,很难不怜惜自己。
努力工作害怕被裁员的@南山区猛女404,揣着少得可怜的年假独自去风景如画的南法。
一想到自己被困在格子间、通勤地铁和母职妻职中,突然觉得一切都特别虚无,猝不及防爆哭,最抵制英语的法国人都连忙安慰她Everything will be fine。
梁朝伟随时打飞的去伦敦喂鸽子疗愈自己,咱大家也多赚钱吧,在中国的对跖点潘帕斯高原上哭,在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奥兰多迪士尼哭,在多洛米蒂徒步时哭。
不然就只能泪水打湿猪脚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去河北浅哭了。
03
祝所有人都能放声大笑
也能无所顾忌地放声大哭
哭,一种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的集中爆破行为。
有可能是“早有预谋”,一段时间内积压的情绪要适时清空。
在忙碌日程表上留出一个空档,做好助哭道具、氛围感环境等方面的准备之后酣畅淋漓哭一场。
也可能是突然被某个人事物触动,勾连起心中的某种负面情绪,一下子消化不了或藏不住,当场哭了出来。
人生阶段、具体境遇千差万别的人们,都有着哭的需求,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经不起细看,布满了硌人的褶皱。
大家被不如意的亲情友情爱情搞哭,被值得或不值得的人惹哭;被糟心工作、职场小人逼哭;被瞬息万变的形势和难以预测的遭遇整哭。
为自己哭,为别人哭,有时候既为自己也为别人,交融在一起没办法清晰。
就像爆哭视频常配的那两句文案,一句是“没人觉得你奇怪,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一句是“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人间疾苦”。
有不少网友说自己是泪失禁+强共情体质,经常有哭的冲动。
碰到没有休息室的保洁阿姨、半夜加完班回家路上遇到在医院门口掩面哭的父子、见到不会用智能手机在地铁口着急的老人,都绷不住想哭。
网约车后排和京沪牛马专列是被提名次数最多的“眼泪快乐老家”之一。
有些“人性化”公司10点之后打车报销,北京到上海之间来回发配,交通工具是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之间强制性的暂停,给自己的情绪倾泻和颅内休息提供了最合理化、不会有负罪感的时机。
狂风暴雨突然降临的时候,也是当代人容易卸下心防、允许自己“不必那么正常和稳定”的时候。
异于平时的天气状况,有种溢出日常秩序之外的自由感,让人趁机大哭一场。
大家迎来新一波意识觉醒,不再执着于松弛、高能量、内核稳,回归了生而为人最原始的状态:
呱呱坠地时哭着来到这惨淡的世间,长大后自然也要越活越简单、想哭就哭。
猴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哭不一定是不乐观,反而是找到了一种消解负面情绪的有效方式。
有人是大肆购物、跟网友对骂、摔东西,也有人是不顾身体承受力的暴饮暴食、疯狂运动。
从化学角度分析,眼泪只是生理盐水,人类可以源源不断再生产。性价比极高,对腰包和身体的伤害程度相当有限。
韩国一位社科学者说,穷人正在被挤压到线上空间,失去线下空间。
类比一下“眼泪穷人”,大概就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哭泣空间”。
负面情绪要藏起来,塞进自己的身体里,以肠胃不舒服、气血不足、失眠易醒、长期疲倦等形式迸发出来。
然而未表达的负面情绪不会消失,长期被压抑,会在日后以对自己和身边人伤害更大的形式表现出来。
哭和笑一样值得被赋予可见性,拥有被承认的正当合理性,人人都应该被允许脆弱并表露出脆弱。
当然还是希望下一次哭,是喜极而泣,是感动的泪水、代表着希望的泪水。
最后,欢迎大家分享自己发掘出的适合哭的地点,你在哪座城市、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现了“好哭的地方”、因为什么而哭、哭过之后有什么感受,任何相关的体验都可以诉说~
今天的评论区是一面“赛博哭墙”,尽管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放声大哭。在这里你是安全的,被允许不那么独当一面、不那么情绪稳定、不那么考虑他人感受。
“眼泪是人造的最小的海,我们一边流泪一边游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