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破100亿,导演饺子为何要特别鸣谢这个人?

一、

太牛了!

《哪吒2》总票房突破100亿,不仅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还跻身全球动画电影榜前三名。

导演饺子很牛,但在他的心目中,还有一位中国的动漫大师更牛。

饺子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的鸣谢名单中,排在迪斯尼之后的就是他,万籁鸣

那么,为什么饺子要特别鸣谢万籁鸣呢?

1d41eb00097823842680258fb15d2506.gif

万籁鸣,被誉为“中国动画之父”,《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都出自他手,这些作品也曾震惊世界,连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都是因为看了他的作品,把他当做偶像,才弃医走上动漫之路画出《铁臂阿童木》的。

但谁能想到,万老能成为大师,竟然是因为小时候太调皮了。

万籁鸣生于1900年,江苏南京人。他天性活泼好动,打小就是个“皮猴子”。

作为家中老大,他整天带着3个弟弟们上蹿下跳,大闹天宫,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380b99481d3a4bc9953d4db922a70bac.png

母亲为了图清净,让父亲捎回画册和纸笔,安排几人围坐在一起习画,免得出去惹是生非。

这个法子确实管用,兄弟四人一拿起笔,顿时安静下来,一笔一划认真临摹起来。

但母亲没想到,万籁鸣越画越上头,竟无心学习,整日趴在课桌上偷偷画老师的像。

老师被气得七窍生烟,告到家里,父亲得知后,悔恨不已,只能含泪暴揍儿子。

当时,画匠属于雕虫小技,在工匠中也只是被视为职场“边角料”的配角,为人不齿,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去学画……

也难怪父亲恨铁不成钢,怒斥道:“学画的没有一个有出息,你到夫子庙画室去看看,以后穷苦遭罪可别后悔!”

但万籁鸣吃了秤砣铁了心:“不管将来的遭遇如何,我宁可死,也不放弃学画!”

谁也没想到,日后,正是夫子庙画室里那些穷苦遭罪的画师,把万籁鸣领进了美术的大门。

二、

后来,“新学”盛行,而且万籁鸣立志学画,死不回头,父亲便不再反对了。

但彼时,万家家道中落,已无力延师,万籁鸣一得空,就往夫子庙跑。

那时的南京夫子庙,就像今天的北京大桥,三教九流的民间艺人汇聚一堂,有说书唱戏的,有跑马卖艺的。

而万籁鸣最爱去贡院西街的画室,跟着一位白发苍苍、穷困潦倒的老画师学画。

如何着墨、运笔,什么是章法,老画师倾囊相授,万籁鸣学得也认真,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末节。

习画之余,万籁鸣常去秦淮河看皮影戏,最爱《西游记》,“花果山称王”“反出南天门”“三借芭蕉扇”,百看不厌。

ac345982b2b7d0a22bd9ffbf45a59b004b369a50

看到儿时便熟读的人物,在幕布上动了起来,活灵活现,万籁鸣惊叹不已,也不由得好奇:

我笔下的山水、人物,怎么才能动起来呢?

为了一探究竟,万籁鸣经常乘人不备,钻到幕布后面,但经常被人赶出来。

小小少年正是年轻气盛,自是不服气:你不让看,我就自己试!

于是,万籁鸣带着几个弟弟,又画又剪,做了满满一盒子硬纸人。

天色一黑,几人便用白布作幕,幕后摆一盏油灯,用筷子支撑着硬纸人,演起了“孙悟空逃出如来佛手掌心”的戏码,嘴里还装模做样地喊着唱着,引得小观众们纷纷拍手叫好。

习画、看皮影戏,在万籁鸣心中埋下了动画的种子,可种子还没萌芽,肚子就咕咕叫了。

三、

万籁鸣学画很认真,每天苦学十几个小时,但画的饼再大,也填不饱肚子。

他高中毕业后,父亲四处托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给他谋了份誊写讲义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教导主任,正是刚刚留学回国的陶行知。

59329855.jpeg?imageslim

陶行知看万籁鸣刻的讲义字迹清秀、插图精美,大加赞赏。

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旧习,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敢做的事情。”

万籁鸣听后大受鼓舞,1918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招人画插画,果断寄画稿自荐,成功被录用。

这一年,他18岁,只身前往上海,随身带着那本最爱的《西游记》。

b008ad3abdc24c4f905db129d48b3587.jpeg

彼时,动画刚刚传入中国,上海电影院放映电影前,都会放一部美国动画短片。

万籁鸣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年少时萦绕在他脑海中的那个问题,又出现了。

他去逛城隍庙、大上海,看到活动西洋镜中不断变换的景色,又联想到儿时的走马灯、皮影戏,终于顿悟:

要让笔下的山水、人物动起来,要靠机器,要靠电影技术。

但当时的动画技术,被外国人垄断了,中国动画一穷二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万籁鸣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图书馆和旧书摊,也没找到一点资料。

他甚至异想天开,写信给美国的动画公司,人家当然没搭理他。

万籁鸣和小时候一样,不服气:你不告诉我,咱们自己搞!

好在这时,几个弟弟已经陆续来到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的影戏部工作,通过对电影摄制的观察,几人受到很大启发,有了重大发现!

四、

他们发现,把马的动作分解,一个动作分解成十张画,迅速翻页,马果然动起来了!

image.png

虽然起步晚了些,但总算破解了最初的难题,开了个好头。

1920年冬,万籁鸣带着三个弟弟,在上海天通庵路的弄堂里,租了个7平米的亭子间,作为试验基地,正式开始研究动画。

但动画动画,光会画还不行,动才是关键,俗话说,摄影穷三代,在当时,搞动画更烧钱。

这时,万籁鸣已经娶妻生子,全家为了支持他搞动画节衣缩食。

有一回,儿子生病没钱请大夫,妻子准备典当旧衣服,发现衣服早就被万籁鸣卖了……

可日子再难,万籁鸣从没放弃动画。

image.png

买不起好的机器,兄弟几人就从旧货市场淘了台破旧的“安赖蒙”摄影机,从编剧、导演、造型,到拍摄、冲洗、放映,全部自己搞。

白天,兄弟四人照常上班,晚上,就在亭子间里搞动画试验,被邻里称为“万氏卡通”。

1925年,那个小小的亭子间里,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之后,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陆续应运而生。

image.png

但可惜的是,由于战乱,不仅几部动画没能保存下来,万籁鸣的亭子间,也被炸得稀烂。

十几年的心血,全部化为灰烬,说没就没了。

但万籁鸣无暇痛惜,转头就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决定。

五、

1937年上海沦陷,兄弟四人逃到租界。

一路上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目睹一切的万籁鸣和弟弟们一致决定,参加抗战!

为了保全家眷,老四万涤寰留在租界,开了间照相馆维持几家人的生计。

万籁鸣则带着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一边参加抗战,一边继续搞动画。

“万氏四兄弟”变成了“万氏三兄弟”,在南京、武汉等多地辗转,绘制出了《长城谣》《保家乡》《满江红》等一系列抗战动画。

直到1939年,几人历经周折终于返沪。

翌年,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反响热烈,盛况空前,迪士尼狂揽4亿美元票房。

image.png

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见状,便向万氏兄弟抛出橄榄枝,成立卡通部,拍动画片。

万籁鸣心想:外国有白雪公主,咱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公主!

于是一年后,《铁扇公主》问世。

片名虽然叫铁扇公主,但主角其实是万籁鸣最爱的孙悟空,讲的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这是中国,甚至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也是继《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有声动画长片,一上映就火得一塌糊涂!

66c3683e80524d41932cab2bb263546b.png

万籁鸣很欣慰,但麻烦很快就来了。

六、

《铁扇公主》在日本上映后不久,就被军方下令禁映了。

因为日本人觉得万籁鸣夹带私货。

乍一看,孙悟空带领沙和尚、猪八戒,和牛魔王、铁扇公主斗智斗勇,闯过了火焰山。

631cf227f32e4739b5470122f2cdd5c9.gif

再一看,这不就是在向民众宣扬,“团结一心联合抗日”的斗争精神吗?

实际上呢,万籁鸣就是这么想的。

片中甚至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但后来放映时,被敌伪的电检机关强行剪掉了。

虽然台词剪掉了,电影也禁映了,但《铁扇公主》在日本的影响力,是无法抹灭的。

当时,日本作家小松沢甫写道:“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一个体现反抗精神的作品。”

还有一个日本医生看了《铁扇公主》后,果断弃医从影,投身动画,后来创作出了《铁臂阿童木》。

他就是日后的“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

后来中国对外开放,外国动画片鱼贯而入,手冢治虫带着《铁臂阿童木》来到中国,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偶像万籁鸣。

image.png

两人一见如故,还作画纪念,万籁鸣画的是孙悟空,手冢治虫画的是阿童木。

1989年,罹患胃癌的手冢治虫,完成最后一部动画片《我是孙悟空》的草案后离世。

他留下遗言:“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并请人转告万籁鸣。

image.png

也就是说,后来被无数中国人仰慕的日本动画,在万籁鸣时代,都还是小弟弟。某种程度上讲,日本人是看着万籁鸣的中国动漫成长起来的。当然,那是后话了。

当年,《铁扇公主》大获成功,万籁鸣大受鼓舞,正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不成想,厄运又来了……

七、

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也被日本占领,万籁鸣的动画事业被迫中断。

因为《铁扇公主》,他还被日本人盯上了,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终日揣揣不安。

见形势不妙,万籁鸣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和弟弟万古蟾几经辗转到了香港,在长城影业公司美工科当设计师。

虽然重拾画笔,生计也有了着落,但万籁鸣始终对动画念念不忘。

他生平夙愿就是把《西游记》绘制成动画,但那时的他就像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一身本事、满腔热爱,却无从施展。

万籁鸣后来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确实遭到资本家的白眼;

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

我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

他描述当时自己的心境:“哀莫大于心死”。

直到1954年,他随香港观光团,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发现厂房宽敞、设备崭新、人才济济,中国动画终于拨云见日了!

万籁鸣既惊讶又激动,当即决定留下。

不久,他进入上影厂,执导了几部彩色动画片,但心中朝思暮想的,仍是早年间因投资人临时变卦、被迫夭折的《大闹天宫》。

直到1961年,厂里要拍《大闹天宫》,厂长特伟知道这是万籁鸣的夙愿,便安排他当导演,国画大师张光宇做造型设计。

image.png

万籁鸣兴奋不已,一头扎进剧组。

他规定,整个剧组都要学京剧,翻云手、舞花棍,人人都得会。

大家对着镜子,有的学仙女翩翩起舞,有的模仿孙悟空斗二郎神,仔细端详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然后用笔画下来,反复修改,直到万导满意为止。

image.png

当时没有电脑,全靠手和笔,光是绘制就花了两年,工作量繁复浩大,但好在一切顺利。

唯独孙悟空的形象迟迟未定。

八、

张光宇设计了三版,万籁鸣都不满意,总觉得装饰性太强,差点意思,不是那个在自己心中翻了一辈子的孙悟空。

ce6e9316078d4fd38837a4698248ab21.png

吴承恩写:石猴出世作猴王。但在万籁鸣心中,却是美猴王。

这个“美”不在于样貌,而在于才能、品质,所以要画出孙悟空的聪明乐观、机智勇敢。

经过时任动画创作组组长严定宪的无数次修改调整,1964年,《大闹天宫》终于完成了,美猴王手舞金箍棒,腰束虎皮短裙,神采飞扬,腾云而来。

试片室里,万籁鸣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8874ac7e165242adade38d62f823261d.png

电影公映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

万籁鸣老泪纵横,他说:“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是谁呢?孙悟空。”

但电影只公映了上集,下集还没上桌,就碰上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

好巧不巧,电影中玉皇大帝的下巴上有一颗痣,而有位大人物下巴上也有一颗痣,就因为这颗痣,加上《大闹天宫》讲的又是孙悟空向玉皇大帝造反,于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映射……

143251932.jpg

这还了得?

于是,《大闹天宫》被视为借古讽今的反动作品,万籁鸣也遭了殃。

九、

随着运动升级,“毒草”《大闹天宫》被禁演,大量手稿被付诸一炬。

万籁鸣也被打成“牛鬼蛇神”,关进了小黑屋,每天不是干脏活,就是挨批斗,“见人先低头,遇事说有罪”。

image.png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万籁鸣心中愤慨:“孙悟空如有灵,也一定为我愤愤不平。”

直到1976年,运动结束,《大闹天宫》终于恢复放映,饮誉中外,孙悟空回到了人间,万籁鸣也重获自由。

这一年,他76岁,早已看淡世事无常。

晚年时,万籁鸣得了老年痴呆,经常坐在轮椅上,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树,说:“你看,这个马好看。”

image.png

这个马,可能是多年前,他和弟弟们为解开动画的秘密而创造出的,那匹动起来的马。

这匹马,在万籁鸣心里跑了一辈子,他的孙悟空也影响了无数人……这就包括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

跑着跑着,中国动画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繁荣;跑着跑着,一个个孙悟空在影视作品中活了起来……跑着跑着,万籁鸣也老了。

1997年,97岁的万老与世长辞。

他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陪伴他的,还是那只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或许,还代表着未完的心愿……

image.png

万籁鸣这位中国“动画鼻祖”,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带领中国动画突围,弯道超车,影响世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这就是美猴王和哪吒身上那股不屈的抗争精神的力量。这股力量源自于东方古老的神话,也在一代代中国人身上发扬光大,激励着一代代的后辈飞得更高。

或许,这就是饺子要特别鸣谢万籁鸣老前辈的原因。万籁鸣的“孙悟空”影响了一代人,也孕育了饺子的“哪吒”,也必将影响更多的后生撑起中国动画更璀璨的星空。

《大闹天宫》创造了神话,《大圣归来》再次创造神话,而《哪吒》继续创造更大的神话,这都是属于中国人的神话,只要血脉不断,也必将是长盛不衰的神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