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实践课。10月29日,重庆工商大学校园账号“工商秘密”上出现一则匿名帖子,帖子矛头直指该校一位女教师,称其“上课特别刻薄、魅男行为频出、把没礼貌当幽默”。不仅如此,朋友圈里,这位学生还一口一个“老子”,用词极尽侮辱贬低之能事。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大家一眼就能锁定发帖人是学生李某,攻击的对象是他们的法学老师胡老师。当事人胡老师也没忍气吞声,更没惯着她,马上喊话李某,要求她拿出证据证明她“魅男、刻薄、没礼貌”,否则会起诉。
李某慌了,马上道歉,说当时“在气头上”,因为老师抽查没背出来,被批评20分钟,觉得很难受。对于李某这样多少有些不情不愿的道歉,胡老师没按“息事宁人”的剧本走,明确表示,“不接受”!还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道歉这么容易,要法律干嘛。”不止胡老师忍不了,评论区里,胡老师带过其他学生也看不下去了。有学生回忆,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会优先收女生,只因女生在刑法学圈子里处于弱势,何来“魅男”?还有学生说,老师曾把一本很贵的图书借给她,毕业7年,依然感激。更有人翻出2019年的一个留言,“重庆工商大学有哪些值得旁听的课”?当时就有人推荐:“胡老师的刑法课。”认真教学,关爱学生,反被侮辱攻击,也难怪胡老师会破防。有网友调侃,感谢李某,把自己“炸”进了法治现场,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好老师。
10月30日,李某再次道歉,称“夸大了老师批评20分钟的情况”,并“恳请网友不要再传播不实消息”,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李某大概是学习了诽谤罪的定罪标准,根据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匿名也不是免责盾牌。李某作为成年人,还是在法学课堂上,更该明白,恶意造谣、人身攻击,已触犯法律。尽管其事后两次道歉,但依然平不了事儿,收不了场。其实对老师有意见没问题,问题是你不能把莫须有的标签,肆意挂在网上,逞一时之快,吐一时之气。目前,重庆工商大学已介入处理此事,至于胡老师会不会选择起诉,我们都该理解并尊重。这也给“键盘侠”们上了一节法治课——言论有边界,发言需谨慎。
